国企改革?这又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
因为涉及意识形态的问题,国企改革掺杂了太多政治上的变量,让最高当局在这个问题上一直小心翼翼,如履薄冰。
你的前前任的思路是“破”,除了少数大型央企,对于大多数国企,你的前前任大刀阔斧的“关、停、并、转”——简单的说就是“私有化”。代价是几千万国企职工失业,社会动荡自不待言,体制内批评声也尖锐刺耳——国企私有化就是让国有资产流失!前前任只干了一届就黯然下台,个中原因耐人寻味。
你的前任的思路是“立”,将国企定位为“共和国长子”,宣称“国企也要打世界杯”。在“做大做强”的思路指导下,在国资委帮助下,国企狂飙猛进在国内大肆跑马圈地。其结果就是民企的生存空间被国企极大的压缩,整个国家经济活力锐减,国进民退引起整个社会广泛的诟病——这条路也走不下去了。
国企改革不能“破”也没法“立”,两条路都是死胡同,怎么办?
没办法,你反复思虑最后将国企改革思路定位为“混合所有制改革”——表面上看,你是在不破不立中和稀泥,实际上,顶着““混合所有制改革”招牌下你用意很深。
首先,如果继续推动国退民进毫无疑问就是倒退——向计划经济模式倒退,那是没有任何前途的。但是,如果直接推动国企私有化,体制内阻力太大——光是意识形态理论家的唾沫星子就足够让人头痛了。
改革只能循序渐进,只能温水煮青蛙,任何毕其功于一役的思想都是非常危险的。那么,首先以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名义引进民间资本,在国企资本名义上占优势的情况下增强国企的经营活力——这么做大部分体制内都应该接受。
但是,民间资本也不是傻子,白白投资进入国企却没有经营控制权——混合所有制改革前期遭遇民间资本冷遇几乎是一定的。但是,你真正的后手不在这里,而是。。。。。。股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