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是个热爱读书的人,当然也就爱上了写字。
那些伴书而眠的日子,是怎样温暖过我的少年?那个时候,还不知道书对我意味着什么?写作又有什么意义?
只觉得捧上书本,世界就此宁静。很幸福,很踏实的感觉。
后来考大学,因为家人的劝导,没有念成中文系。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是我的心头痛。
但仍然喜欢写作。
大学的时候,也写过一点东西,发表过一些豆腐块。还曾与当地的一个热爱写作的电台主持人通过信。
她说我的文字很有灵性,鼓励我继续写下去。后来,她的作品被拍成电影《左耳》。
可是我没能坚持,也许没有时间这些都是借口。实质是,我对自己没有足够的信心。这一断,就是十五年。
待我再次想要尝试写作,是在读博以后。
读博让我对思考有了更加深刻但直观的认识。思想如泉,不经挖掘出不来。而阅读,是大地。思想的深度取决于大地的厚度。
而写作,是挖掘的工具,是表达的方式。
想让思想如泉水奔涌而出,这是硬功夫。这是来源于多年的观察,积累。偷懒不得,也侥幸不得。
通过读写结合的练习方式,让我们越来越了解自己。
因为博士毕业论文的研究方向,是关于写作的。我想,一个研究写作的博士研究生,如果自己都写不出有质量的东西,那还能研究出什么。
我重新尝试提起笔,却发现我想的很多,却表达不出来。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认识了简书。
它给我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其一,它扩大了我的眼界。原来,我以为在这个纸醉金迷的时代,爱好读书和写作的人简直成了稀有动物。进入简书,才发现原来的认知有多么狭隘。
看到那么多在简书上挥毫泼墨的朋友,我找到了部落的感觉。对,就是部落,那种原始的,自然的,原发的情感,因为对写作的热爱,或喷涌而出,或静静流淌。怎么样,都是一种美。
其二,简书让我伸展了自己的可能。
我在简书收获的,远比我付出的要多的多当我我重新抓起笔,甚至不知从何写起。
一开始,500字对我而言都是巨大负担。可是,我坚持每天写,同时保持着对写作的热爱。然后越写越顺,从1000到1500,再到2000,毫不费力。思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流畅。
一篇文章落地,那种充实而妥贴的感觉,是内心所需要的。
另一方面,原来我对自己的写作是不确定的。经过自己的努力,我发现只要作品足够真诚,再加上用心,就能打动人。
在简书上得到鼓励,和朋友圈不一样。朋友圈的熟人效应让人搞不清到底是赞文,还是赞人,还是仅仅为点赞而点赞。
而我在简书上收获的喜欢和粉丝,都让我踏实。那是作品本身带来的回应。
是因为简书,才有一个伸展自己的平台。
其三,看不见的收获。简书写作就像演绎乐曲,还有弦外之音。想投稿,得有好作品。须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功。
我在简书收获的,远比我付出的要多的多我的观察力更敏锐,别人的一句话都可以成为我的素材。
我阅读的视角变得多维,以前只读作品本身,现在还读作品背后的人。
我的生活更加充实,我的空闲时间也开始不自觉地思考。
我的一天因为思考,活出了两天的质感。
在这个时代,只要你真心想做一件事,总有无限可能。
也许,简书是一叶舟,载着我们,通向般若彼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