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人际沟通分析学(TA):停下你的沟通游戏

【读书笔记】人际沟通分析学(TA):停下你的沟通游戏

作者: 花团与芥末 | 来源:发表于2019-03-20 23:20 被阅读0次

    当人们处于不健康的心理地位时,就会忍不住要去玩一种或多种的“沟通游戏”。

    什么是沟通游戏呢?这是两人相处时一连串的交流与沟通,这种沟通以暧昧动机为根本,且貌似合理化的一套重复出现的沟通方式。听起来还是有些让人感觉到云里雾里。但实际上沟通游戏非常频繁的出现在人际中,当你在跟别人沟通中感觉到不舒服、觉得自己做的不好,感觉到要被动的承诺一些事情做出一些让步等,那你可能就已经陷入了沟通游戏中。

    沟通游戏一般有以下几个特点:

    1、处在游戏中的人并不自知,至少表面上他们并不是有意制造冲突。

    2、游戏结局很混乱,大家都感觉到挫败、互相指责。

    3、游戏是一再重复的。你跟同一个人可能会反复陷入相同的感觉挫败、失落、不对劲的沟通游戏中。

    4、参与沟通的人之间都会有隐藏沟通。也就是在表面的沟通下,会有隐藏的信息在传递。也就是“话中有话”。

    既然沟通游戏让人不舒服,且在游戏中的人感觉都并不好,那为什么这种沟通模式会维持下去呢?很明显,当一个模式维持下去的时候,它必然是由其功能性的。对于发起“沟通游戏”的人来说,这种模式引起别人关注、打发时间或者强化早期对自己或对别人对命运的看法(负面的消极的不信任的)。这是一种早期养育互动中养成的模式,虽然发起者本身也没有觉察,但因为他们童年起就缺乏信任及诚实亲密的开放关系,那么为了在人际中隐藏自己,他们就会不自觉的将自己与周围人陷入到沟通泥潭中。

    所有游戏的原型都是孩子,孩子因为内心不成熟就会做出反应。这个游戏就像钓鱼一样,由发起者抛出“鱼饵”,沟通另一方的弱点或欲望就是“鱼钩”,当这两者配在一起的时候,沟通另一方自然而然就会产生反应,不成熟的反应就必然会导致局面的混乱。这时所有人的感受就会发生转换,迫害者、拯救者和受害者的角色会发生轮换,结果让大家都陷入不开心和怀疑中。简单总结,游戏公式就是:饵+钩=反应➡️混乱➡️转换➡️结局。

    比如说,孩子摔坏了花瓶这一事件,妈妈明明看到了,却明知故问“谁摔坏的?”,这就是“饵”;孩子那想要证明自己是好孩子的欲望是“钩”,当听到妈妈这么问时,他本能反应就是否定掉是自己的责任,也就是撒谎。而发起这个游戏的妈妈当看到孩子撒谎时,就会指责孩子,孩子也必然是抗争哭闹,这时场面就会变得混乱不堪。妈妈,从开始的指责方也就是迫害者,成功转换成了被欺骗的一方也就是受害者,结果妈妈就会变的很生气,大家都不开心。

    妈妈真的是想要生气指责孩子吗?也许不是。但当她发起这个游戏的时候,她就很难决定这个游戏的走向了。

    正确的做法必然是像《有边界,才自由》这本书里建议的一样,当妈妈看到孩子摔坏了花瓶的时候,可以坦诚的告诉孩子自己的发现已经看到花瓶摔碎的情绪,同时理解孩子的情绪,并为他的行为设定边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人际沟通分析学(TA):停下你的沟通游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laxv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