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人民广场
孩子过分追求物质生活与父母有直接关系

孩子过分追求物质生活与父母有直接关系

作者: 星光灿烂c | 来源:发表于2021-04-24 15:20 被阅读0次

    上次我们讲到了很多热衷跟爸妈要钱买这买那的孩子,他们的内在动机是渴求归属感。那么,也有些孩子,他们倒不是为了跟其他人打成一片,他们可能人缘已经很好,也可能根本都不在乎社交,而是对别的都不怎么感兴趣,就是喜欢买买买,一提起购物就兴奋,这是怎么回事呢?

    首先,《反溺爱》一书把这种孩子叫做“物质主义的孩子”。 这个帽子可有点大。物质主义跟享乐主义关系密切,都是片面夸大了物质或物质的利益功能。从社会伦理学上讲,物质主义忽视甚至全盘否定精神文化和道德伦理的价值,认为相对于物质或物质利益而言,精神文化和伦理道德完全是多余的、无用的,甚至是有害的。

    不可否认,我们的孩子并没有这么极端的思想,但是这个倾向,坦白说,在今天的社会现状之下,还是普遍存在的。物质主义本身并不是十恶不赦的,但是对于孩子的性格成长来讲,的确不值得提倡。原因很简单,我们常说要追求身心健康。其中心智的健康,恰恰就是强调一个人的精神追求。毕竟,幸福,是一种心理感受,物质只能提供帮助,而不是提供保障。所以,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不是那么的“物质”。可是为什么偏偏就有这么多具有物质主义倾向的孩子呢?

    一、什么样的父母会导致孩子过分追求物质享乐?

    这次,我先给出结论。从财商教育的角度来看,过分追求物质享乐的孩子,通常都跟他们的爸爸妈妈有直接关系。其中,有两种父母,是最主要的物质主义孩子的培养者。我们也不止一次讲过,财商教育的重要思路就是身体力行、言传身教,家长得先用正确的理念武装自己的头脑。所以,今天讲的,其实更多的是帮助爸爸妈妈做出改变的。咱们自己听了,加以改正,就可以正面影响孩子了。

    1、随大流的父母

    我们先说第一种父母,叫做“随大流”的父母。“随大流”也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容易被广告洗脑的父母,一个是没有主见,盲从他人的父母。

    1)被广告洗脑的父母

    先说说广告。《反溺爱》当中提到了一个很有启发性的研究。有两群小朋友,都是4-5岁。其中一群,被安排看一则玩具战士的广告,而另一群小朋友没有看这则广告。没看广告的孩子,有 70% 的人想和朋友一起在沙池里玩耍,而看了广告的孩子,有 36% 的人选择和玩具战士玩耍,而不选朋友。

    接下来的情形是:要从两个男孩中选择一个当朋友,其中一个小男孩性格很好,但没有玩具战士;另一个小男孩性格倒是没那么好,但有玩具战士。看了广告片的孩子,只有 35% 的人选择找性格好但没玩具的小男孩一起玩。研究人员第二天问了同样的问题,选性格好的小男孩的比例提高了,但也只上升到 49%。

    广告片似乎会让孩子比较看重玩具,而不是玩伴的美德。而没看广告片的孩子,就有高达 70% 的人选择和性格比较好的孩子一起玩。

    结果,研究者得出结论,商业广告对孩子的性格和社交能力的影响是确实存在的。

    可是,同样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大部分的广告,其实是给父母看的。广告对父母的影响,也是巨大的。尤其是今天的广告,比起二三十年前的广告,其诱惑力真的高了不知多少倍。而明星代言、网红带货的吸引力,更是难以阻挡。

    再加上,我们又的的确确生活在一个被广告充斥的世界。除了传统的电视广告,我们眼前出现更频繁的,可能是电梯广告、公交地铁广告、马路边上的海报,以及大量的网络广告、手机广告、朋友圈广告,它们已经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我们周围了。

    还记得2019年底的一天,我进到自己家小区的电梯里,突然发现,挂在墙上的海报,是“饿了么”的标语:“好而不贵,有滋有味”。旁边是电视广告,宝沃的标语又反复强调着:“好就是贵”“贵就是好”“好·贵”,真的是让人不知所措。

    现实生活中,相当多的家长,本身就容易受广告的影响。什么最新最流行,哪个最炫最拉风,一看广告,就被所谓地“种草”了。说实话,容易被“种草”,本身就是一种低财商的表现。

    聪明人不是常在河边走,还能不湿鞋,聪明人是尽量少去河边走的人。

    因此,容易被广告打动的父母,首先要做的,是提高自身的警觉性,对于很多可以设置自动跳过的广告,要坚决跳过;而对于周边无法回避的广告,也要尽量保持一颗理性冷静的心。

    2)盲从他人的父母

    另外一种“随大流”的父母,就是盲从他人的父母。上次我们说了孩子渴望被集体接受,其实父母何尝不是。可是,有些事,我们就是不能盲从。

    很多“随大流”的父母,看到别人家的父母给孩子报什么兴趣班,他就给自己的孩子也报上,听说别人的孩子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学习到晚上11点,就要求自己的孩子也要撑到晚上11点再睡。

    如果家长没有主见,就容易让孩子也习惯“随大流”。我们说股市割韭菜,什么是韭菜,就是跟大家一起追涨杀跌的人;我们说收智商税,什么是智商税,就是看别人抢购什么自己也觉得应该买的人所交的钱。显然,父母既不希望自己也不希望孩子,成为这种“随大流”的人。

    那么,对于这两种“随大流”的父母,应该怎么改变自己呢?

    其实很简单:做预算,并且培养自己的消费观才是根本。

    为什么你的心思那么活,什么都想买呢?因为你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的是什么,以及需要购买的东西它们的优先级是什么。

    所谓做预算,就是对自己未来一个月或者到一年的整体消费做个计划,新手完全可以只做每个月的预算。这个时候,你就不得不想清楚什么是家里真正需要的,什么只是自己想要的。当自己心理有本账的时候,花钱才不会盲目。因为你总要先确定预算能够覆盖需要的东西,才能放心大胆地买那些更容易让人心动的商品。

    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从心理层面建立过滤网,当你再看到一些广告的时候,就不那么容易给自己“种草”了。换句话说,有些东西好是好,可是我用不着,或者至少,我现在不需要。而且,明天总有更好的东西,并且正因为我现在用不着,所以,我更可以先买更急需的其他物品,等我真正需要这个东西的时候,它的2.0、3.0甚至4.0版本都出来了,再买反而更好。

    那么这个策略,就是做预算的策略大家一旦实行起来,孩子就可以耳濡目染,他们就会知道,广告上说某某东西值得拥有,就未必是真的值得拥有了。

    2、对“好父母”有误解的父母

    我们再来看第二类父母,叫做对“好父母”有误解的父母。

    有一个说法,我每次听到都觉得又刺耳又真实,那就是“中国式父母”。这个叫法,真是充满了爱与痛。中国式父母,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大家的共识是:奉献。中国式的父母最爱为孩子奉献自己。但是,客观来说,奉献这个词非常不准确,有相当大的误导性。

    举个例子,新冠肺炎肆虐中国,湖北缺蔬菜,于是山东省慷慨解囊,向湖北捐赠成千上万吨的蔬菜,这叫奉献,因为对方有需求。

    如果没有需求那就不叫奉献,叫一厢情愿。咱们国家有些家长每天为孩子买这买那,甚至忽略了自己的生活,他们认为这是自己应该为孩子做的奉献,但其实,他们大部分的努力,也只是一厢情愿,因为孩子并不需要。这话虽然很不好听,可是,这就是中国家长最常犯的错误。

    那么回到咱们的财商教育上来,错把一厢情愿当成“奉献”的家长,首先会一厢情愿地对“好父母”做个定义,那就是,我认为什么对孩子好,我就给他什么。这样,我就尽了父母的义务。再加上有些家长的从众心理,别的家长给孩子买什么,他们也会买,但这会让观念没有完善的孩子养成攀比的习惯。一旦他们想要什么,他们就会说,“别人有,我没有,你们是不是不爱我?”我相信,父母并不想看到这样的结果。

    二、财商教育如何减少对孩子无条件的物质滋养?

    这个状况怎么通过财商教育来解决呢?

    也很简单,父母可以用钱来规范自己对爱的认识。请注意这个词,“规范”。爱,其实是一个技能,它的确发自感性,但是它往往需要忠于理性。父母对孩子的爱,不能完全靠天性,溺爱孩子,不就是因为我们做父母做得太天然了吗?

    那怎么规范呢?我们要自己先认识到,真正的好父母是能够帮助孩子在有限的资源下无限发挥自己的乐观精神和奋斗能力的人。也就是,即便生活不如自己期盼的那么富足,可是仍然拥抱生活,仍然乐观向上。

    因为人的一生,总有挫折,无论我们多么一厢情愿希望孩子顺风顺水,孩子100%都还是要经历艰难困苦的,甚至不经历风雨,还真就见不了彩虹。苦不尽,甘还就真的不来。

    所以,正确的做法,第一个是家长可以跟孩子一起研究怎么能不通过爸妈直接给孩子钱的方式获得愉悦。也就是通过我们之前讲的零用钱策略,让孩子逐渐形成花自己的钱、办自己的事的习惯。

    第二个,则是让孩子接触各种不同层次的人的生活,而且是尽量亲身去感受。当孩子意识到世界原来有这么多种生活状态的时候,他们对生活的看法和对幸福的定义,就会变得更成熟。而这一点,其实是今天中国孩子普遍缺失的。

    有个概念叫做信息茧房效应,指的是人们在信息领域会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所引导,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

    所以,孩子虽然在理论上可以通过网络看到五彩斑斓的世界,但是,由于信息茧房效应的存在,他们反而有可能会变得比以前更加狭隘。孩子们每天会有大量的精力关注他们喜欢的明星、喜欢的商品,而不会真的拿出时间去体察他们所不熟悉的、真实的生活。

    所以,拥有正确财商认识的父母,会愿意减少对孩子无条件的物质滋养,而花更多精力去破除孩子的茧室,从而让他们能有更宽广的胸怀拥抱生活。

    今天我们谈到物质主义的孩子是如何养成的,主要来自于两类父母,一类是容易随大流的父母,他们应该学习做预算、建立自己的消费体系。另一类是想用物质保障等手段来满足孩子的中国式父母,他们需要通过前面我们学到的关于零用钱的内容帮助孩子学会延迟满足,以及从自身努力,为孩子剥除茧室,让孩子以更广阔的胸怀拥抱世界。

    那这些就是今天的内容,咱们下次再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过分追求物质生活与父母有直接关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lclr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