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教育”与“医疗”并驾成为两大风口行业,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唯有健康的身体、有思想的灵魂才是持续有效的生存之道。而对于身为家长的我们来说,“教育”已经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逃避的话题。
孩子们从呱呱落地到蹒跚学步,在这一阶段其实我们对于他们并没有太大期待,只希望健康成长。可一旦踏入幼儿园,这一局面即被打破,再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其实我们对于孩子们的期待是在逐年成倍增长的。我们开始有了比较,变的越来越焦虑,希望自己的孩子不能掉队,要力争上游,有句古话非常贴切“希望越大,失望越大”。其实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和我们自己一样有着自己的成长轨迹,而我们家长所能为他们做的,是默默的支持、鼓励与永远的港湾。
今天就三个方面来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于女儿教育的一些想法与做法,仅供大家参考:
身教重于言教
父亲从小对我的教育方式即是“身教重于言教”,而从我自己的个人体会来说,这种方式对我非常受用,所以对于女儿我也会采用这种方式。
还记得在奕奕5岁的时候我带着她与三五好友一起到菲律宾长滩岛自由行,当时我们包船出海准备玩一个项目“海底漫步”。轮到奕奕下水的时候她害怕了,边哭边拒绝下水,我告诉她:“宝贝,害怕是因为没有尝试过,其实这件事并没有那么难。你可以在船上看着妈妈潜水,半小时后妈妈会回到船上,然后和你分享过程”。她哭着说好。其实我的内心还是有些担心的,毕竟她是一个五岁的孩子,而船上其它人员都是当地的工作人员,她除了幼儿园每周一次的外教课学了些简单的英文单词也应该不会英文交流,但我还是想用自己的行动证明给她看,其实事情并没有她想像的那么难。
而最后事情的发展还真令我有些意外,当我半小时后回到船上想告诉她海底的所见时,她已经用仅学会的几个英文单词与当地的船家交流了。她非常兴奋的告诉我:“妈妈,我和船家说water他能听懂呢,就拿水给我喝了,原来英语这么有用,你总是要我认真上外教课我还觉得不重要呢〜”。我告诉她:“是啊,许多事是自己经历有体会才会明白的,妈妈说再多你不认同也没有用呀。其实潜水也没有你想的那么可怕,你看外国小朋友都勇敢尝试呢!而且妈妈在海底看到许多五颜六色的珊瑚、大海龟、蓝色的海星,这都是非常特别的经历。但只有勇敢去尝试才能见到别人看不到的呀”。她眨眨眼睛,思考了一会儿告诉我:“妈妈,我会勇敢的,回家后我会努力学习游泳,以后我就再也不会害怕大海”。
后来回国后每年暑假她都会坚持学习两个月游泳,基本每天会去游泳1-2小时,现在已经是会三种泳姿的小小游泳能手了。
同理心
同理心有许多种理解,我们常用的说法比如“将心比心”、“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等,它可以初步理解为“换位思考”,不过仅仅是思考还不够,还需要“换位感受”,“换位行动”。
女儿刚踏入初中成为一名预备班的学生,还记得去年11月初那次期中考试,她考的非常糟糕,年级名次整整下降了一百多位。还没等我想了解原因,我发现她已经心事重重,开始变的没有自信,觉得自己这做不好那也做不好。她告诉我快要重选班委了,她准备退出选举,班干部也不想做了。我回忆自己曾经学生时代也有过考试失利的情况,觉得还是应该以鼓励为主。
我找她认真地谈了一次,告诉她:“其实妈妈以前读书时也有过考试偶尔失败的时候,但一次失利不代表什么。每个人都会失败,重要的是怎么从失败中总结自己的失败的原因,下一次避免犯同样的错误就可以。人生道路长远,跌倒太正常,但要保持勇敢、坚定的往自己的目标前进,千万不能因为一次的挫折而丢失自信,这才是最可怕的。”她对我默默地点头:“我会努力的“。后来期末考试又回到了原来的名次,这令她非常有成就感。然后她默默告诉我,她给自己定了小小目标,会慢慢去努力实现的。
互相尊重、正确地爱孩子
我们常说成年人之间的人际关系需要平等、互相尊重,其实孩子们也需要,特别这群步入青春期的孩子们,他们其实渴望长大,渴望我们用尊重的态度把他们当朋友一样来进行交流、沟通。
用一句比较网红的话来作为代表“有一种冷叫你妈觉得你冷”。足以体现这点。父母总是担心孩子穿太少、力气太小、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其实这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我们总是希望自己能照顾好孩子们,为他们遮风挡雨。但孩子需要我们做的,却往往是默默在他们身边帮他们准备一件外套而已。前者是强迫他们按照我们的方式穿衣,后者是尊重他们的想法,让他们以自己的方式穿衣,如果我们有担心则可以在旁边多准备一件外套。
所以说互相尊重、用正确的方式爱孩子,其实是需要我们学会蹲下来,把自己的视线与孩子持平,用他的视线来观察、判断、思考。真正爱孩子的方式是用他们能接受的方式来爱他们,而不是用我们自己觉得舒服的方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