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套的剧情不会上演。但谁也说不准,这个世界上没有其他人经历过类似的故事。
那是在一个古朴的小镇里,这个小镇已经存在好几百年了。
有一天,一个外来人闯入了这里。不像其他的一些外来人路过这里,而是要在这里扎根。
但是小镇很普通,没有名胜古迹,没有历史名人,只有青山绿水。
这个外来人是个书生,在小镇里开了一间小小的私塾。
虽然大家不知道他的来路,他也没有主动说明,但一位书生一位读书人在小镇里扎根,小镇居民也是欢迎的。
因为小镇里没有其他的私塾,但更重要的是这个老师收的“束脩”比城里的要少,所以学生还是有一些。
而且这个老师虽然赚的银钱不多,但日子过的还算开心快乐。
待人也温和,彬彬有礼,哪怕是最顽皮的学生,他都不会生气惩处他。
镇子里的人跟他相处也都如沐春风,不止一次地说这位书生饱读圣贤书,肯定是一位君子,肯定是难言之隐,才流落到这里。
十年过去,青年书生也变成了中年。
他也在这里娶妻生子,孩子也很是活泼调皮,就是不常常听他的话,认为他总是在唠叨。
小镇里的人也彻底接纳了他,基本上走出去的读书人都被他教授过课业。
后来出生的小孩子都认为他是土生土长的本地人,外人也基本上听不出他的口音是哪里了。
有一天,镇子里来了一位风尘仆仆的老人,看他的样子就知道饱经风霜。
别人问他来干什么的,他也不说。他只是慢慢地走在小镇子里,慢慢的看小镇里的人。
老人没有什么技术在身,只是帮忙镇里的人干一些活换取饭食。
直到有一天他去私塾帮忙,看到书生的那一刻不经老泪纵横。脑子里思绪万千,嘴巴喏喏着始终没有说什么话。
只是一步一步的走近书生,越近脸上的表情越是复杂,有时候后悔。有时候又恼怒。有时候又放松。
当书生注意到这个老者,他也浑身颤抖,眼里泪光闪烁。脸上的表情你也变化多端。
终于,书生也迈出了自己的步伐。走下老者。
他们相遇,仅仅抱在一起。
一个说着“儿”一个说着“爹”。
两个人只是一个劲的说着同一个字,早就泪如雨下。
镇子里的其他人也都渐渐围观过来。随着众人不断的询问,和安慰,他们两个人最终分开了落座。
事情的前因后果也娓娓道来。孩子不想听父亲的安排,和父亲有了矛盾,于是选择自己独自离家,不与父母告别。
父亲发现孩子离开去越来越后悔,终于有一天父亲安顿好家里,历经艰难苦险出来寻子。
孩子长大成人,为人父。也渐渐明白了父亲的苦心。但是还未等他回乡,父亲就已找来。
后来孩子自是知道寻子路途的艰险困难,也越发孝顺父亲。父亲随着年事增长,也不强求孩子。
一家人最后和睦的生活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