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被人们忽略的悖论

作者: 骆越野人 | 来源:发表于2020-06-08 10:03 被阅读0次

    农耕文明时代,人们的生存技能是从具体的农业生产劳动中获得而代代相传的。人们不需要具备高深的知识,只需要掌握一些简单的劳动技能,就可以获得满足日常生活的资料。因此,农耕时代的人们,他们并不需要读书。

    农耕时代的人普遍不读书,偶然有那么几个聪明人读了书,于是这几个聪明人便成了大家心目中的圣贤,大家对其奉若神明,言听计从。因为读书人对众人的影响如此之大,他们的一切言语和行为,都会给人类带来福祉或灾难。为了防止灾难的发生,圣人给读书人定出了一套非常严格的道德标准。

    读书为学,人格健全、道德高尚为优。所以圣人说“学而优则仕”,意思是说国家应该由这些“学而优”的君子来治理,则国家必定得到大治。现代的人,把圣人的“学而优”理解为学习学得很好,知识很渊博,那是不对的。

    古代的国家都由“学而优”的君子来治理,老百姓又都恭敬君子,所以古代的社会相对和谐,人民生活祥和、幸福。

    现代社会,工商业极端发达,知识爆炸式发展,以至于人们不读书就无法获得生存技能而不能生存。世界上各个国家都把国民的普遍受教育程度和文化水平,当作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发达程度的指标。因此,世界各国都不遗余力地发展教育。结果却是一些学有所成、怀揣秘技的人,挟术自重,甚而至于为了一己之私而叛国逃敌,而危害人民。

    古代的人读书,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是为世人树立一个道德榜样。现代人读书,纯粹的目的只是为了个人的生存,真是可悲啊!

    古代的人不读书,他们很知足,他们的幸福标准是吃饱穿暖。圣人很了解老百姓的需求,君子是圣人的弟子,君子用圣人之道来治理国家,引导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因此老百姓都很爱他们的领导。现代人个个读书,个个都自以为很聪明,有经天纬地之才。因为聪明,所以想法就多。想法多了就很难一一得到满足。不满足就会产生怨恨,就会痛苦。于是他们就把自己个人的痛苦归罪于社会的不公平,归罪于领导的不英明。这些人,他们从来不去检讨自己,看看自己所学的“知识”是什么,只是一味地“诉求”。他们的“诉求”,往往是造成不稳定的因素。

    现代的人个个读书,但读的都不是圣书,而全是一些职业技能培训的书。为求生存而学一门技术,本也无可厚非。但他们偏偏以为他们所学的是真正的学问,圣人的学问是“封建迷信”,因而对圣人妄加否定而肆意攻击。人们不再相信圣人,人们曾经的道德标准、是非取向荡然无存。人们又个个都很“聪明”、很有“学问”,因此个个都我不服你,你不服我,互不信任,互相猜忌。于是,社会变得混乱不堪……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人们为了生存不得不读书。但是,所有人都读书又反而使社会更加难治,从而危害到人类整体的生存——这显然是一个悖论。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一个被人们忽略的悖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likt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