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好书推荐《寻人不遇》,那些诗句,穿越千年仍然直指人心

好书推荐《寻人不遇》,那些诗句,穿越千年仍然直指人心

作者: 梅洛哥 | 来源:发表于2020-02-16 18:40 被阅读0次

    这是一本特殊的游记,一个美国人,独自来到中国,他不是来看那些名闻天下的景点,而是探寻中国历代诗人的遗迹。

    他从孔孟之乡曲阜出发,经过济南,洛阳、西安,又从长江东下,从天府之国到两湖胜地,从山水皖赣最终到了苏浙天堂。

    他探寻诗人的古迹,吟唱这些诗人的诗文,并敬献威士忌以缅怀古人,用他的方式完成了这段不平凡之旅。

    本书作者

    比尔·波特,美国当代作家、翻译家和著名汉学家。

    服兵役以后去加州大学读人类学,1970年~1972年,比尔在哥伦比亚大学读人类学博士。

    从1972年用奖学金从美国去台湾佛光山定居,1991年在香港的一个广播电台工作,他一直生活在台湾和香港,经常在中国大陆旅行,并撰写了大量介绍中国风土文物的书籍和游记,翻译过佛学经典《楞伽经》《菩提达摩禅法》,诗集《寒山诗集》《石屋山居诗集》,翻译过王维、韦应物的诗作,曾在欧美各国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寻访?

    毫无疑问,这个寻访与比尔本人的经历离不开。

    比尔本人说,他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人类学博士期间,这个时候他接触了一些中国的佛道经典。通过这些佛学经典,深感其中的微言大义,于是开始苦读中文。

    比尔说,非常羡慕中国人拥有那么多伟大的诗人,他读到这些了不起的诗而满心感激,所以,他祈愿去寻找这些诗人的旅程。

    作者的游历过程,这些诗的魅力都没法一一描述,这里就写几段非常不一样的部分,与大家分享。

    李商隐之墓

    李商隐是唐代诗人,他有很多爱情诗缠绵悱恻,优美动人,广为传诵。

    很多中国人会背他的诗,但是可能没有想到去寻找他的墓地。

    中国传承倒也没让人失望,作者比尔通过查询信息,就去寻访这个李商隐之墓了,而这个李商隐之墓出现在出乎意料的地方。

    穿过树林不难,难的是玉米地。天很热,我只穿了一件T恤,胳膊上被玉米叶划出一道道血印子。我从来没想过要提防玉米叶,也算是一个小教训吧。突然,玉米地中间出现了一座荆棘覆盖的坟墓,四周用石墙围了起来。沿着石墙往前走,便看见了墓碑,果然这就是李商隐之墓。

    如果不是这本书,难以想象,那么著名的一个唐代诗人居然还有墓碑留世,因为我们知道唐代以来,中国经过很多的战乱。只有看到这个照片,才知道,原来李商隐的墓碑就这么静静的在这样的一片玉米地里。

    然后比尔说,他到了这,想到了李商隐的那首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但是又不可思议的是,李商隐的墓居然还有第二处。

    所以作者比尔,又从辉县出来,过黄河,在郑州找到商隐路,然后找到李商隐的第二座墓。

    这座墓位于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公园里。里面布置得井井有条。入口处是一座石刻浮雕,是他弹锦瑟的模样,旁边有“锦瑟”二字。浮雕后面是一条人行道,通向一块巨石。巨石上刻有诗人的名字以及生平简介。巨石后面就是他的墓了。

    这里的排场与玉米地里的那座简陋坟冢简直是天壤之别。在这里,作者拿出他准备好的酒,给李商隐倒了一杯威士忌,然后朗诵了他一首入选《唐诗三百首》的诗:

    《无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难以想象,李商隐写这首诗的时候才只有十五岁。

    这个年纪的李商隐,还住在叔父家,李商隐还去修道,希望成为蓬莱仙境中那些长生不老的神仙的一员。在那里,李商隐遇到一位同样来修道的宫女。他们相爱了,然后宫女意外怀孕了,接着宫女回到了宫里,而李商隐则回到故里继续自己的学业。因此,他希望西王母的青鸟能帮他传信给心爱的人。

    杜牧之墓

    寻访杜牧之墓,是我觉得这本书很精彩的一部分。

    杜牧,是唐代诗人,也是为数不多的长安土生土长的大诗人之一。

    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杜牧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作者到了这个村子后,就去问当地的老人。问老人是否知道杜牧的墓。作者在很多地方都问过这个问题,问当地人是否知道那些一千年以前的诗人。

    这个老人带着作者穿过村子,来到地头上的一座大坑前停了下来。老人说这就是墓地原来所在的地方。

    最令我感动的是这段:

    作者比尔倒了一杯酒,自己喝了一口,把剩下的洒在了土坑里,然后拿出他那首最著名的诗歌大声朗读起来。

    杜牧的那首诗是关于墓地和酒,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那些村里的农民们站在一边,有些人抽着烟,知道这首诗的人则和我一起朗诵起来。

    你能想象这个画面么?一个美国老外,不远千里之外,来到一个土坑前,一手举着酒杯,一面念着中国的古诗。这时候周边的农民,用他们的陕西土话,和他一起朗诵着这首诗。

    千古的传承于此刻在此时此地在无数因缘际会中奇遇了。

    本书小结

    这本书里,比尔探访了几十位中国古代诗人遗迹,这些诗人的墓地有的简陋,有的宏伟,有的已经变成农人的耕地,而有的则成了乡村垃圾场。

    但他们的诗歌却流传下来,在乡村农人的烟火里鲜活着,在田头草丛中传承。岁月变迁,诗人的名字,也许会在我们的记忆里淡去,那些诗超越财富和权力,它直入人心。

    那些文化,那些思绪,那些感动人心的话语,将持续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后人。

    看完这本书,你会油然有生中华自豪,真是有幸生在中国这片土地上,有幸受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文化熏陶,有幸是一名炎黄子孙,有幸是一名中国人。

    我是梅洛哥,了解新知,记录时代,解读多元世界。

    《寻人不遇》下载链接,网上资源,仅供参考

    PDF

    https://545c.com/file/22889010-422823350

    epub

    https://545c.com/file/22889010-422823336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好书推荐《寻人不遇》,那些诗句,穿越千年仍然直指人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ljmf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