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写了资料搜索整理的第一部分:05-1学习所用资料的搜索与收集。
概述了资料内容和搜索技巧。
本文继续写第三、四、五部分。
三、如何找学习用的书籍?
学习用书一般应准备:基础类书籍1-2本,应用类书籍根据应用内容所需书籍不等,查阅类书籍1本。
筛选书籍的途径:
1.老手推荐;问这个领域你认识的老手推荐。
2.KOL高手(Key Opinion Leader)的著作;搜索这个领域的关键人物,读他们的书。
3.高质量的书单;豆瓣等网站整理的书单。
4.问答网站;在问答网站里进行提问,查看相关问题回答,比如知乎。
5.定向搜索(搜书名看简介、目录);直接搜索此书,查看相关信息。
四、分辨书籍的质量
常见的质量分辨方法如下:
1.查询此书的公开评价;公开评价一般都有一定参考意义。
2.看是否是主流的出版社;总体而言,主流出版社的出版物更权威。
3.了解作者的口碑是否好;作者的口碑来自于作者著书的读者,有参考的必要。
4.分清是“编”还是“著”;编书是指汇集整理为主,而著书是真正的创作,作者的实际能力更强。
5.查看再版次数和印刷量;再版和印刷量也说明了口碑和销量。
6.老鸟的评价;身边或社群已经读过此书的老鸟的评价。
五、快速阅读与整理
笔记资料要进行电子化和分类化。
当读到高质量的文章时,一定要及时保存,加入笔记软件。如,有道云笔记。
每隔一段时间,如一个月,要对保存的资料进行分类整理,这样才方便及时查阅。
网站推荐:
传送门:收录各种微信大号的文章合集。
读电子书还是读纸质书?
网络有网络的好处,方便快捷,易携带,随时随地可以看。但对于学习用书,不适合碎片化时间学习。
不如在成块的时间里专门读纸质书,有质感,便于用笔标记,方便及时翻阅。
实际上,不管电子书还是纸质书,最重要的是要去读,去学习。哪怕没有纸质书,只有电子书,哪怕只有碎片化的时间,也要好好阅读。
时间是碎片化的,但知识不是碎片化的。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自然可以学习系统的知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