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读者看到这个标题时或许会联想到米兰·昆德拉的那部同名小说,而本文与原著没有任何关联,只是借书名来论述笔者对生命、对活着的看法与感悟。
活着不容易
孩提时代,常听人感喟活着不容易,那时的我不以为然,心想活着怎么就不容易了?只要不做违法背德的事情,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该吃吃、该喝喝还不容易啊?我还不能理解大人们为何发出这样的叹息。现在我回忆起当时的想法是多么地幼稚可笑,因为我已经可以理解大人们为何发出这样的叹息。
成年人的世界,活着兴许就没有“容易”二字。成年人与未成年人最大的不同就是前者付出大于索取,而后者则恰恰相反。以前的我天真地认为活着很容易,是因为我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为何活着很容易。我想未成年的自己犹如一只吸血鬼,贪婪地吸收人世间美味的鲜血,乐此不疲。而抚养这只吸血鬼的人便是我的至亲——父母。倘若没有父母的付出,我这只吸血鬼就将失去源源不断无偿供应的鲜血。如此一来,我活着就不容易了。未成年人活着容易是因为成年人在背后默默付出,一个人活着容易是因为有更多的人在背后默默付出。然而,对于绝大多数成年人而言,其背后默默付出的人往往寥寥无几,而更多的是等待自己付出的人,用古人的话来说就是——上有老下有小。到了一定年纪,人活于世绝非易事,此话不无道理。如果一个步入社会的成年人活着很容易,那他绝对是一个索取大于付出的人,换句话说他是一个极其自私自利、毫无责任感的人。
越长大我越能体会到活着不容易这句话了。如果不考研的话,再过两年我就要告别大学生活步入社会了,即便还有两年的时间毕业,我仍然能够感受到一种无形的压力缓缓向自己逼来。年龄越大,责任越大,压力也就越大。父亲有回在工地上不慎从木工楼梯上摔下来,险些送命,所幸只是折断了手,没有大碍;母亲的头发冒出了许多白丝,人逾四十的她年年都要染头发,她眼角的鱼尾纹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发明显。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不堪,生命是如此的快速衰老。受教育水平低、能力不强的父母只能从事底层的工作,日夜辛劳,活着实属不易,尚有家庭的重担需要挑起,上有年迈的(外)祖母要赡养,下有读书的孩子需要养育。独立生存的船舶逐步靠近港湾,在船舶到来之前,我迫切需要修筑好港湾,后面还有父母的交椅不久就要转接到我手上了。
我想活着不容易,这绝对不是什么带有悲观色彩的话,而是一句不容置疑的客观真理尤其是在社会底层工作的人想必对此话深有感触。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
有些人内心非常强大,而有些人内心则相反,但是所有的人(不管内心强大与否)在死神的面前都是同样地脆弱。生老病死,乃人之常情。如果一个人可以活到七八十岁乃至九十上百岁,然后自然地驾鹤西去,他则实现了对自己生命的最大尊重,那么他也理应得到所有人的尊重,因为他用自己漫长的一生诠释了一个朴素的道理——敬畏生命。一个人活到老而没有经历任何不幸是绝对不存在的,但却有不少经历不幸然后主动不存在的人。后者不尊重自己的生命大抵会迎来世人的蔑视、嘲讽与斥责,那么敬畏生命的前者自然应该得到世人的认可与尊重。活着不容易,但拿自己的生命甚至别人的生命开玩笑是万万不可取的。
在当今社会,自杀现象如同毒瘤一般迅速蔓延尘寰,而且自杀低龄化的趋势更是抬头高涨。所有的自杀者都是迫于某些现实因素来尽快地解脱自己,但所有的自杀行为都是对生命的亵渎,这是我对自杀一以贯之的看法。那么有些人为何要选择自杀呢?难道他们真的不懂得生命可贵、尊重生命的简单道理?我把自杀缘由大致归结为以下几类:
1.情场失意,人际关系紧张;
2.学习成绩不好,工作处处碰壁;
3.饱受严重精神疾病折磨(尤其是抑郁症);
4.事业挫败(似乎每一个自己创业的成功人士都不乏这种经历);
5.遭遇飞来横祸(如家庭变故、车祸致残、地震火灾失亲);
6.对自己的外在不满,缺乏自信;
我并不想对任何一种自杀动机加以点评,但愿逝者安息、一路走好,有自杀倾向的人尽早放弃执念、正视现实。如果黑夜给了自己一双黑色的眼睛,那就让自己的内心变成炽热的太阳,发出万丈光芒!敬畏生命,热爱生活!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