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纪行之一
○ 湖 山
从昆明坐了一夜火车,到达大理时天还没亮。迎接我们的,是朦胧的夜色,寂静的街道,整个城市都还沉浸在睡梦中。我们找到预约的酒店,办好住宿,御下行李,洗漱完毕,已是黎明时分。由于急切去洱海,干脆把客房的窗帘全部拉开,以便等候太阳升起,观看清晨的大理。
大理是个高原小城,位于云南中部偏西,是一个以白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区。镜内地貌复杂多样,气候四季如春,苍山脚下的洱海,是云南的第二大淡水湖,被誉为云贵高原的明珠。这里不仅风光绮丽,还有各种奇异的民族风情。
神往已久的洱海
早餐过后,我们乘车去游洱海。离开市区不久,就看见了神往已久的洱海。洱海古称昆明池,洱河、叶榆泽,因形似人耳,故称之为洱海。洱海北起洱源县的南端,南止大理市的下关,面积约246平方千米,南北长约40公里,大小相当于43个杭州西湖。洱海是大理人民的母亲湖,滋润了大理的山川田野,孕育了大理的历史人文,大理最经典的风光,都分布在洱海周边。
上午九时,我们在龙龕码头登上游船。这是一艘五层高的大船,乘这种大船游览洱海,不仅行驶平稳,视野开阔,还可以欣赏白族的“三道茶”表演。这是一种歌舞与茶道相互穿插的表演,游客在船上可以一边品茶,一边观看节目。身穿白族服饰的青年男女,在三弦和芦笙的伴奏下载歌载舞,表演了白族传统的霸王鞭、采茶舞、草帽舞和丰收舞。白族舞蹈把劳动、生活与歌舞相结合,乡土气息十分浓厚,舞姿典雅刚健,清新活泼,表现了一种勤劳勇敢的民族精神,纯朴善良的优秀品格,展示了白族能歌善舞的艺术气质。
白族歌舞霸王鞭
霸王鞭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情,道具是一根长约一米的竹鞭,竹鞭上凿有若干洞孔,洞孔内装有铜钱,作为一种摇击的伴奏器。歌舞表演时,演员手持霸王鞭,以两端随舞碰击身、膝或肘部,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伴舞,动作舒展轻盈,欢快明朗。草帽舞则是以草帽为道具,五位白族少女,手持彩带装饰的草帽,随着舞步甩动草帽,肩部前后摆动,腰部配合扭动,变化出单双脚跳拍的舞姿。姑娘翩翩起舞时,草帽是蝴蝶的翅膀;当舞者定格造型时,草帽又是一丛丛盛开的山花。最动人心弦的,是那首《大理三月好风光》的伴奏曲,优美动听的旋律,引起了游客的共鸣,仿佛把人们带进了那个纯朴的年代,大家跟着音乐的节拍,情不自禁地唱了起来,欢快的气氛把演出推向了高潮。
服务员献上“三道茶”
表演过程中,白族少女献上“三道茶”。“三道茶”是白族用来招待贵客的,代表了白族的茶道文化。第一道茶叫“苦茶”,用大理沱茶烤焦后泡制,浓酽味苦,香气弥漫。因白族人讲究“酒满敬人,茶满欺人”,所以这道茶只有小半杯,只能用舌尖感受茶的清香苦凉。第二道茶叫“甜茶”,以大理特产的乳扇、核桃仁和红糖为佐料,用大理“咸通茶”冲泡,味道甜而不腻,满满一杯茶,可以大口饮用,寓意苦尽甘来。第三道茶叫“回味茶”,以蜂蜜加少许花椒、生姜、桂皮为佐料,用“苍山雪绿茶”煎制而成,甜中带有麻辣味,饮后回味无穷。“三道茶”分别代表人生的三种境界,蕴含着白族人先苦后甜的深刻人生哲理。
白族婚俗“掐新娘”
最有趣的节目,是婚俗表演。白族有一种奇异的婚俗,叫做“掐新娘”,客人参加婚礼,表达祝福时要“掐新娘”,讲究:“掐一把喜洋洋,掐两把幸福长,掐掐扭扭闹新房”。身穿大红婚装的新娘新郎,在迎新队伍的陪伴下出场,伴娘揭开新娘的红盖头,主持人请游客上台,参与“掐新娘”。新娘大方地伸出手臂,恭候客人们的光临。走上舞台的游客,轻轻地掐一下新娘的手腕,表达对新人的祝福。也有个别大胆的男士,伸手去掐新娘的脸蛋,新郎立即出手挡驾。这种双方互动的表演,既活跃了船上的气氛,又展示了浓郁的白族风情,令人赏心悦目。
水天一色的洱海
看完“三道茶”表演,我们登上船顶,凭栏眺望洱海风光。洱海虽然是湖不是海,却像海一样的宽广浩瀚,给人一种心胸开阔的熏陶。湛蓝的海水波光潋滟,辉映着湛蓝的天空,形成水天相接的景象,仿佛水在天上,天在水里。形态各异的水生树木,静静地伫立在水中,金黄的树冠在湛蓝的海面,点缀出一抹秋季的色彩。微风从海上吹过,带来一份清新舒畅,洱海馈赠给我们的是回归自然的享受。
清澈的海水,倒映着青翠的苍山。苍山是云岭南脉的主峰,平均海拔在3500米以上,有七座山峰海拔在4000米以上。站在船顶举目眺望,十九座山峰由北向南,连绵起伏,巍峨耸立,经夏不消的苍山雪,露着皑皑的白头,高山融雪分成十八条溪水,从山涧奔泻而下,源源不断地注入洱海,哺育着大理人民,造就了如诗如画的风光。
洱海中的小普陀岛
游船行驶约一个半小时,停靠在洱海东部的小普陀。小普陀位于下关至双廊的航线上,面积只有100多平米,是一个小巧玲珑的“袖珍岛”,原名为“海印”。相传观音开辟大理坝子时,在洱海丢下一枚大印,以镇风浪,保护渔民。明崇祯年间,附近渔民捐资,在岛上修建了观音阁,因此这个岛又叫做小普陀,意为观音修行之处。现在的观音阁是1982年重修的,为两层的歇山顶楼阁,一层供奉着如来菩萨,二层供奉的是观音菩萨。小岛由石灰岩构成,高出海面12米,石缝中长出一棵棵树木,繁茂的树木与古色的楼阁相互映衬,犹如一处天然盆景。游客在此下船上岛,既可稍事活动,又能观赏风景,所以游船到此都要停靠。
游船继续北行,到达双廊的南诏风情岛。当地素有“大理风光在洱海,洱海风光在双廊”的说法。这座岛四面环水,树木葱郁,花草茂密,不仅风景独特,而且浓缩了大理千年的文化底蕴,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沙壹母群雕
离船上岸,迎面是一组巨大的石雕,名为“沙壹母群雕”,题材来自《后汉书·西南夷列传》记载的一则的族神话故事。中间是沙壹母的铜雕像,背后是10根石柱,代表沙壹母的10个儿子,也象征人类10种原始的劳动方式。沙壹母是一位开拓者,被白族和彝族尊为创始祖母,她的故事世代流传,成为大理人的精神图腾。
沿着曲折的小径,踏过39级台阶,来到云南福星广场。广场中央耸立着一尊阿嵯耶观音雕像,雕像高17.56米,由269块汉白玉组合而成。观音的造型非常独特,面容清秀,神态温柔,精美的菩萨冠头饰高耸。她与我国其他地区的观音造型迥然不同,上身完全裸露,下身长裙赤脚,身材高挑,腰部纤细,形象十分性感,如同一位白族少女。据说,这是依照南诏大理国时期留传下来的阿嵯耶观音造像雕塑而成的。美国学者海伦在其《云南的观音像》一书中,对这尊观音造像十分赞誉,称其为“云南福星”。阿嵯耶观音在大理人心目中是极为神圣的,这里许多关于观音的传说,都是帮助人们战胜邪恶,救苦救难,因而观音也成为了人们的精神寄托,被历代白族人景仰膜拜。
阿嵯耶观音雕像
跨过一道拱桥,就到了南诏行宫。这是一座现代仿古建筑,面积8000多平米,建筑风格以唐代为基调,又揉合了南诏、土蕃的建筑风格,体现了南诏时期多民族文化融合的时代特征。南诏原来只是一个小部落,后来凭借军事实力,兼并了洱海周围的其他部落,疆域逐步扩大到今天的四川、贵州、广西一部和云南全境,与唐王朝和土蕃鼎峙并存了近两百年。南诏在历史上曾建有3个都城,大理的太和城就是其中之一。而岛上的这座建筑,就是仿当时南诏王的避暑行宫。
南诏避暑行宫
岛的西端是本主广场,本主崇拜是白族一种奇特的文化现象。“本主”是“本地福主”或“本境土主”的简称,是白族村社的保护神,从南诏时代至今,村村寨寨都供有自己的本主。被尊为本主的不仅有神,还有杰出人物,各种动物等等。本主广场中央的锻铜塑像,就是被誉为“本主之王”的段宗榜。段宗榜是南诏王晟丰佑的一位大臣,唐大中十二年,缅甸因受到狮子国的侵略,向南诏求救,南诏王派段宗榜率兵驰援,把狮子国军队赶出了缅甸。此时,南诏国奸臣王嵯巅弑君篡权,南诏王室危在旦夕,段宗榜设计诱骗王嵯巅出门迎接缅甸所送的金佛,乘机将其斩于金佛前。由于段宗榜匡复南诏王室有功,白族人把他奉为中央本主。
“本主之王”段宗榜铜雕
段宗榜塑像旁的两尊本主,分别是大黑天神和北方多闻天王,在白族中的地位仅次于段宗榜。塑像前的一块汉白玉斜坡体浮雕,为本主传说中的“段赤诚斩蟒”和“张小三灭蝗”的英雄故事。广场两侧的墙洞内陈列有八位本主,其中有女神,也有历史英雄,还有唐将李宓,以及撰写《德化碑》的郑回。海边也有一座红砂石的本主牌坊,上面刻有许多小本主,多是“六畜”“五谷”的神。
一座南诏风情岛,如同刻录着大理千年文化的史册。我们翻看这部史册,更增添了对于白族同胞的了解,心生“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感慨。
作者在洱海的游船上
离开南诏风情岛,游船横穿洱海,到达喜洲镇的桃源村,这里是游船的终点,又是下一段行程的起点。站在岸边,回望洱海,海面碧波荡漾,水光潋滟,犹如一颗镶嵌在高原上的明珠。
洱海淘洗了我们的心灵,也淘洗了大理的文化历史。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