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了很久,觉得还是要把自己的毒鸡汤写一写。总觉得自己没人逼一逼,就好像生活过得挺无忧无虑,然后压力到来的时候,整个人就变成热锅上的蚂蚁。不管这样的压力是来自自己还是别人。
从小到大,听的耳朵都要磨起茧子的一句话大概都是“好好学习,以后才能过上好日子”,这大概是每个爸爸妈妈的人生信条。我的爸爸妈妈当然也不例外,我的爸爸妈妈没什么文化,他们也没有大城市爸妈的那样,知道什么时候要给自己的孩子报什么样的辅导班,买什么样的辅导书,课外书,他们能做的,就是在你每个松懈贪玩的时刻,提醒你:不好好学习,将来只能靠苦力活吃饭。
读高中的时候,压力大概是来自自己比较多吧!记得那时候看一些青春校园偶像剧,就觉得特别激动人心,总在脑海里幻想着大学生活的悠闲惬意。在那时候老师们为了激励我们好好学习也常常跟我们各种渲染大学校园的自由和美好(有多少孩子被他们骗了的,算我一个)伴着对大学的憧憬,开始了每天的孤军奋战。记得那时候十二点睡觉都是愿望,宿舍熄灯比较早,然后我们习惯的把台灯拿到阳台上,站在阳台上刷题、背书,那时候好像每天都充满了干劲儿,因为心里有个叫梦想的东西在拖着你前进,然后这种前进的动力好像不需要外人给你,它是自发的从心里漫出来的。
![](https://img.haomeiwen.com/i3096921/ceec53cf09a09db7.jpg)
直到高考结束,结果并没有如我所愿。只考了个二本院校。
读大学的时候,压力大概是来自外界比较多吧!我读的学校是一所民办学校,民办民办……顾名思义,就是学费比公立的学校贵了好几倍。当时想过不读书了,但是爸妈劝我坚持,他们不想让我回高中再受一年苦,所以他们宁愿背负着比公立大学贵了好几倍的压力来换取我在大学的舒适安逸。从那时候起,心里就有满满的愧疚感,总觉得自己好没用,活生生的把自己身上的担子全都分给了爸妈。在大学校园里我跟大多数大学生一样,看电视追剧、逛街,吃喝玩乐……每次爸妈给我打电话,爸爸总唠叨着一句话“你要对的起你自己!”然后出于愧疚,持续了几天的踌躇满志,过完几天,又开始了长时间的混吃等死。
有时候明明知道自己在浪费时间浪费生命,还是一如既往,因为总觉得自己迷茫没有方向,我能怎么办,我也很绝望啊。于是开始了在踌躇满志和混吃等死之间徘徊不前。
迷茫……迷茫……谁没有个青春。因为被电视剧里各种法律人的形象冲昏头脑,当时报考志愿的时候想也没想,就选了法学这个专业,进来才知道,真的是很费脑子。
![](https://img.haomeiwen.com/i3096921/d04924cb7b1cc4c5.jpg)
光是司法考试,几乎让我抓狂,作为大三的法学狗,只有自己才知道,每个学期的课程学了跟没学差不多,期末考试一来,才开始抓狂的努力,数字的表面并不能代表什么,自己一个学期又一个学期过去了,学没学到东西只有你自己知道。
![](https://img.haomeiwen.com/i3096921/b891f44f03bb10c6.jpg)
尽管现实如此的骨感,但生活还是要继续。混吃等死?那你也得有资本啊,学生时代的我们还可以依靠父母,当我们开始接触社会,我们又可以依靠谁呢?作为大三的学生狗,还在纠结于考研与工作中,尽管一直在迷茫,但也开始了慢慢长路的摸索,四六级、教师资格证……一步一步,我想,总会知慢慢摸清前面的路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