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有言:“天地有万古,此身不再得;人生只百年,此日最易过。”
天地会永恒存在,而人却只有短短几十载。
人生是弥足珍贵,过好一生是每个人的愿望。
如果看懂这三点,便可受益终生。
1
守
守住原则,方得大成。
常言道:“无规矩,不成方圆。”
守规矩是:在外,不逾越道德法界;在内,不违背本心原则。
一个人品好的人,必定是有原则的人。
守原则,即是守住一个真实的自我,更是坚守住心灵的净土。
但坚守原则行走于世间并不容易。
有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元代学者许衡外出,那时正处于盛夏,天气炎热,口渴难忍。
路边正好有一棵梨树,路过的人都会摘几个梨解渴,惟独许衡不为所动。
有人就问他:“为什么你不去摘梨解渴呢?”
他回答道:“不是自己的梨,岂能乱摘。”
那人笑他迂腐:“这世道如此杂乱,管他是谁的梨呢!”
许衡很严肃地说:“梨虽然没有主,但我的心有主人。”
“不食无主之梨”是许衡的坚守。
守原则,也是守住自己的心,约束规范自己的行为。
方孝孺说:“凡善怕者,必身有所正,言有所规,行有所止,偶有逾矩,亦不出大格。”
有所顾忌的人,不是怯懦而是能够坚守原则,他们偶尔有些出格之处,也不会出现大的过失。
守住原则,就是要恪守操行。
该是自己的,便是自己的;不该是自己的,便不强求。
守,才能不为外界所迷惑,不人云亦云,更不随波逐流。
人世浮沉,鱼龙混杂,更要坚守己身,才不乱于形,不惑于心。
2
省
自省吾身,智慧人生。
孔子说:“吾日三省吾身。”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每个人都有缺欠不足,也难免会有过失、过错。
但能否从自身查找原因和勇于自省改正,却体现出人的素质和修养。
曾国藩的自省,开始于30岁左右,在此之前他是一个很自我的人。
那时的他可用“自负本领甚大,每见人家不是”来形容。
30岁时,他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开始修身,其自省的方法就是写日记。
每天在日记中反省自己一天的言行,发现有不妥的地方就加以改正,进行深刻的反省。
不仅如此,他还把日记抄录多份送给朋友传阅,朋友们会在其日记后批注,谈自己的感想,然后再给回曾国藩。
这样,曾国藩又多了很多朋友的提醒。
一次,他在日记中抱怨一个朋友对他的态度冷淡,他的三弟曾国华在其抄录的日记上写道:“兄之面色,每予人以难堪。”
三弟的提醒,使他认识到了自己的不足,决心加以改正。
曾国藩就是这样,通过写日记自省并听取朋友的评论进行反省。
在这个过程中,他不断提高自身修养,不断完善自己,最终成就一番事业,其为人处世的态度都成为后人学习的榜样。
老子云:大道之行,不责于人。
真正高情商的人,遇事不会随意指责他人。
在生活中,很多人遇到问题不是先想怎么解决问题,而是考虑怎么推卸责任,避免担责。
这样不仅会失去他人的信任,还会消耗自己的人品,这种损失更加大。
懂得自省的人,遇到问题时不会逃避,而是积极面对,从而不断提升自己,更好地认识自己。
自省是种勇气,更是种胸怀,能承担才有善待。
3
淡
淡泊明志,笑叹人间。
有句诗说:“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凡事以平常心去看待事物,才能活得更自在。
把外在看太重,就会桎梏内心;把外在看淡,才能笑叹人间。
钱钟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当时18家省级电视台联合拍摄《中国当代名人录》,想把钱钟书列入第一辑,结果被他婉拒。
朋友告诉他,制作方愿意用巨款酬谢,钱钟书冷冷地说:“我都姓了一辈子‘钱’了,还会迷信这东西吗?”
后来中央电视台名牌栏目《东方之子》也来邀请他。
那个栏目都是是以国内优秀人物为拍摄对象,很多人把成为“东方之子”引为毕生之荣耀,然而钱钟书就是不接受采访。
他说道:“我不需要出名。”
《诫子书》上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不追求名利,生活简单朴素,才能显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热闹,心境安宁清静,才能达到远大目标。
钱钟书保持了一颗淡泊的心,摆脱名利的羁绊,真正做到了返璞归真、潜心学习。
浮名浮利,虚苦劳神。
名和利都是桎梏内心的枷锁,看得越重,束缚越深,就越难挣脱。
人的一生,放不下名,就会在攀比中消耗;放不下利,人就会在欲念中挣扎。
唯有放下,方能自在。
心需要沉淀,才能达到自己想要的境界。
在这复杂的世界里,能够简单地活,才是最幸福的人生。
作家马德说过:
“这个世界,看似周遭复杂,各色人等,泥沙俱下。本质上,还是你一个人的世界。
你若澄澈,世界就干净。你若简单,世界就难以复杂。”
当你坚守原则,你会发现一切诱惑都是浮云;
当你懂得自省,你会发现人生到处都是贵人;
当你看淡外在,你会发现内心愉悦是如此简单。
©文|师父曰原创
图|源于网络,侵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