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想法读书简友广场
《刹那》作者: 郭沛文

《刹那》作者: 郭沛文

作者: 刘书朋 | 来源:发表于2023-03-24 07:01 被阅读0次

。。今日书朋推荐 || 编号:[1564]

。。ISBN: 9787521745160

。。内容简介。。

城乡迁徙,世纪跨越,罪人眼中见到什么?

2014年秋,橘子洲尾的沙滩公园正在举办人气沸腾的音乐节。夜幕降下,严密的安保区域内,一具尸体出现得不可思议。岳麓公安分局刑侦大队迅速理清线索,次日清晨将疑犯抓捕。

他是谁?怎么做到的?原因为何?

证据明摆在眼前,疑犯的沉默却让案件变成故障钟表,齿轮无法咬合,只能不停将时间往回拨。

。。作者简介 。。

郭沛文

1991 年生于湖南澧县,现居长沙。

2012年至2015年任杂志记者,出没街头巷隅采写各色人物,此后专职写作小说。代表作有《冷雨》《鹌鹑》《刹那》等。

。。短评。。

#

原生家庭的原罪往往决定了路的宽窄、曲折……想躲也躲不掉。就像慢性病,看似不致命,但伴随终生,最终毁灭!2022年度前三!

#

因为实在没有时间,只能用碎片时间看这本书,但是每天晚上熬夜看它竟然是一天之中内心深处最渴望的事。如果能一口气看完,那种酣畅和震撼会更深刻。作者是个构建画面感的天才,文字可以在脑子里演电视剧。我唯一一次去长沙,可巧就是去橘子洲看音乐节,而故事就从这里开始。在丝丝入扣的推理推进中,完美无瑕地融入进音乐的哲学,城市的气质和人性的深邃。结尾打书人一段让我越来越窒息,那唱词原来可以像刀一样让心脏渗出血来,这结尾简直封神啊!真希望有一天它如果作为影视作品改编出来,务必请好好表现这一段。崔远复杂的人格让我想到嫌疑人X的献身里的石泓,但是刹那对崔远的塑造却远比嫌疑人深刻得多,不动声色的暴戾背后是让人颤抖的温柔。谜底揭开,那个默默无名的人用最伟大隐忍的牺牲按下了所有故事的播放键。

#

时空交错的叙事手法之下,带出湖南小县城和长沙的人生百态,凶手和推理的部分反而不那么重要。里面穿插不少音乐相关的锻炼,作者大概常年出没于各种live house和音乐节吧……

#

国内推理看得不多,但目前最喜欢的一本。流畅不做作不胡乱拽文,结构结实反转也适当,社会派推理佳作了可以说。且作为周围整日回响着长沙方言的读者,读着也太亲切了吧!沛文别未来可期啊!

#

镜头感非常强,流畅不做作。我永远喜欢那些写被现实困住了的人所面对的道德困境。用推理的形式写无解的命运,也算是作者的温柔了。

#

《刹那》是郭沛文同学长沙三部曲的第二部,系列第一部《鹌鹑》的主角安春在这一部中虽然不是主角,但也有这很大的戏份,也使得整个长沙三部曲有着更为统一的故事线。不过,正如作者把这个系列的名字叫做“星城萤光”的理由是为了写“多重视角下的社会群像”以及“小人物的一生”,这个系列每一部中作者重点刻画的人物并非侦探角色,而是平时可能并不起眼的一些人物,在《鹌鹑》中是受害者追追,在《刹那》中则是施害者崔远。这些人物的生活状态以及他们的心理才是主题表达。

作为书名的“刹那”一词,在整本书中只出现了三次,但每一次都对整个故事有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次是周启森(也就是日后的崔远)顿悟了“人死了就是没了,什么也感觉不到了,一了百了”的刹那,如果一定要为日后崔远把杀人作为解决矛盾的唯一方法找一个心理上的动机,那这个刹那就是成因。一旦接受死亡就是什么都没有了,他不再害怕死亡,无论是对于他人还是对于自己。对于年幼的崔远来说,死亡约等于归零一事,也让他从根本上接受了一个人的死亡可以终结掉关于他的任何麻烦事的认知。且不论这个认知是对的还是错的,但对于当时总是找不到解决父母争吵、并且不让自己被爸爸打的办法的周启森来说,以死亡全部抹消这些问题是他刹那间领悟到的唯一办法。

第二次出现是刑警罗门真正意识到崔远杀人了的时候,这让他意识到了自己心目中重要的东西,也许在其他人的眼中只是无关紧要的可以随时抛弃的物件。而这刹那间的理想崩塌也是罗门拼命要找出崔远犯案动机的原因。但我们可以反过来想,罗门刹那间的感悟也意味着每一个人都有自己拼命想要保护或者隐藏的东西,特别是对于崔远这样的人来说。崔远仅仅因为一个人威胁了自己暗恋的女子就直接致其于死地,也能够为了让和自己很像的小孩子精神方面的疾病痊愈而杀害延误其病情的护工,这在外人看来都是不可理喻的,但这是因为我们没有进入到崔远的精神里面,对于他而言,他所保护的人都是自己最重要的宝物。

第三次出现刹那是直接引用的《仁王护国般若波罗蜜多经》中的“一念中有九十刹那,一刹那经九百生灭,诸有为法悉皆空故。”这实际上已经是对于崔远所做的所有坏事的一个总结了,在崔远之外所有的其他人都看到了这么多年他犯下的种种罪孽,但也许在崔远的心中,这些都只是一刹那间发生的事情。在他看来,也许所有的事情只有重要和无关,所以他可以为了达成一个目的长时间地不厌其烦地做准备,所以他能够在面对自己的生死时那么云淡风轻。因为这些都只是刹那之间的经过,生最终都变成灭,灭又促成了生。也许崔远在第一次领悟到死亡是什么的时候,那一刹那就一直延续到了他生命的终点。

如果我们再找找《鹌鹑》和《刹那》两部作品中的共同点的话,也许就是曾经并不遥远的过去对于人们造成了变化。在《鹌鹑》中是1989年对追追的父亲这一知识分子带来了改变,从而改变了追追的整个家庭;而在《刹那》中则是1960年刘家远食子案给崔远带来的影响,从而改变了他的整个世界观人生观。

“人是可以吃人的,吃了他人就可以更好地活下去。”也许年幼的周启森听到食子这个故事的时候,心中已经种下了这颗种子。所以他打算在毒杀双亲后走向新天地,所以他为了让霞妹、周沅、小黎有更好的人生,而除掉了可能阻碍他们的人,所以他最后为了保护别人连自己也不放过。

但书中又岂止崔远一个人生活在“人吃人”的世界中。死者黎老板的互联网理财骗局不就是蚕食了他人的金钱吗?最后说书人的故事中崔远的养母教唆崔远生母喝农药难道就不是为了自己占有崔远吗?他们也都生活在食人世界中,都是被这个食人世界所改变了的人们。

《刹那》一书也延续《鹌鹑》中以诗歌抒情的手法,只是将诗歌直接换成了书中出现的歌曲的歌词,这些歌词同样也来自于田未的创作,在这些充满着象征意义的歌词中,我们能够领会到诗人对于社会对于生活的态度,而这些歌词又非常好地补充了整个故事的情感和社会共鸣。

而文学性在《刹那》一书中体现得更加突出,例如描写霞妹在多年后得知崔远死了,在直面一直隐藏在自己内心的秘密时的心理变化,作者直接用了三句霞妹同样的独白“他是为了我”,只是在这句话后面用语气词和标点符号表达了内心挣扎和情绪的变化。“他是为了我吗?”“他是为了我吧……”“他是为了我啊!”从反问到迟疑到确信,从自我否定到开始思念到情绪崩溃,种种心理情绪都包含在了这三句话中,可谓神来之笔。而这样的段落和文字在本书中还有很多。至少对于我来说,这样的充满着文学性的推理小说(或者说是利用了推理这一类型的纯文学小说)是可遇而不可求的。

最后说一件事,上周去乌镇,在西栅景区里面闲逛,从某处传来了地方戏曲的唱段。循声而至,在一家河边的茶馆边搭了一个戏台,上面一位身着粉色戏服的花旦正在唱着。隔着一条河,她的神情眼眉见不真切,但她的举手投足都是那么用心,即使隔开了距离仅仅听声音也能察觉到。但无论她唱得多好,也没有掌声会响起,因为在那个茶馆里,在经过的路上都没有其他任何人。即使这样,这名花旦仍然完完整整地把曲子的唱段全部唱完,并对着空无一人的台下行了个礼,之后她转身进了后台。

她孤独吗?也许会有一点吧,但她仍坚持着自我完成了演出。《刹那》中的崔远也一直坚持着自己的内心,最后独自一人完成了他在这个世界上的演出,而几乎没有人走进他的世界,他必定也是孤单的吧?他幼年时刹那间体会到的一人孤立于世的孤独感陪伴了他的一生。

#

若娟忽然想到,小孩子穿孝衣的样子,和单位里穿白大褂的同事很像。 以前会觉得医院的制服简单得像是一张挂在身上的白纸,现在看孝服也是。也许越接近疾病和死亡,人就越希望穿得干干净净一点?

引自第266页

#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家庭、自己的身份、自己的喜怒哀乐,这些东西啊,你看起来好像是他自己的,实际上呢?有很多,也是大家相互影响。」

「人经常基于自己的体验营造一些让自己笃定的幻觉概念,仿佛全世界都一样。殊不知同在这世上,他人的生活也许与你南辕北辙、千差万别。」

#

在漫长的岁月之中,他形成了一套说服和宽慰自己的理论——那些被自己利用或欺骗的大多数人,本身都是愚笨的。这样的人穷尽一生也只能活在苟且里边。他们在这个世界上,不被这个伤害,就要被那个伤害,永远成不了大器。

引自第461页

#

人与人之间相互理解和信任是很难,人与作品之间的理解和信任就更难了。譬如你写了些自认为纠结和复杂的悲剧,但大多数人想看的其实是刺激。他们把你那种不可说的心情,全当成表达的弊病,只觉得你辛辛苦苦,给他们讲了个不够格的笑话,这样的事情总是没法避免。

引自第211页

#

他只想在自己有限的范围内,去做一个当好人的选择。至于结果最后变成怎样,不是一个好人能决定的。甚至在好人与好人之间,也会因为看待问题的角度、立场有区别,而产生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态度和观点。这些都太复杂了,需要更高级的机制和决策方式来协商出一个更好的结果。

引自第155页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刹那》作者: 郭沛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lwv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