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中讲到这样一个案例,以下是一个相对简单的难题,别费力去分析,凭直觉做:
球拍和球共花1.1美元。
球拍比球贵1美元。
问球多少钱?
你马上会想到一个数字就是10,即10美分,这道题之所以与众不同是因为它能引导出一个直觉性的、吸引人的但却错误的答案,算一下你就可以发现如果球花了10美分那么总共就要花掉1.2美金了,其实真正答案是5美分,并不是这道题难度大我们不会算,其实只要我们进一步验证一下答案。
就如有人提问你,要你快速说出以下答案:
赛跑中你超过了第二名那你是第几名,很多人都会不假思索地回答第一名,但其实只要你稍微慢思考一下回想一下跑步的场景就会明白自己超过了第二名就成为了第二名。
生活很多时候我们对这种可以即刻得到答案的观点总是执着的认为是对的,为了支持自己的观点只去找那些可以证明自己观点的论据,而自然而然地忽视那些反面论据。
之前,笑来老师推荐了一款走步机,然后朋友圈里有朋友会每天分享运动记录,当我看到分享步数为6000多步时,我的第一感觉就是这和我每天上下班时微信运动里统计的步数差不多呀,以这位朋友每日运动的标准来衡量的话,我就不需要买任何健身设备,只要每天步行上下班就可以啦。
直到最近天气变冷了,不太适合长时间呆在户外,于是我也入手了笑来老师推荐的同款走步机,在家试了一下,我在走步机上走了3242步居然用时41分钟,1.3公里。照这样估算的话,之前朋友圈里的这位朋友每天的运动时间会达1个多小时,会走将近3公里左右。
而我步行上下班加起来估计也就是40多分钟,最多了行走2公里,和人家的每日运动量还是存在差距的。
但之前的自己为了证明自己的想法是对的,就在忽略诸多不同因素的情况下简单的用不同设备上统计到的数据来证明自己的运动量和他人是差不多的。
《思考,快与慢》中提到当人们相信这个结论是正确的时候,他们很可能会相信支持这个结论的论证,哪怕这些论证不正确。
我就是比较典型的“人们”,不过好在现在已经意识到自己思考的缺陷,以后多提醒自己对这些即刻得出的答案提出质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