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80年代,韦魏的一首《爱的奉献》,唱响了大江南北,轰动全国,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同时,也验证了爱的奇迹力量: 自带强大传播性,渗透到祖国的大街小巷,让『爱』住进了每一位中华儿女的心中。 爱是一种能量,始于一个人的心中,可以跨时空,跨国界,传播于另一群人的心中,点燃他们的原始驱动,与社会产生互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
爱『爱』是很有感染力、传播力和生命力的一个字,这个字对每个人赋予极深的意义,它是生命力展示的源泉和动力。只要拥有了它,就拥有很大的张力,就拥有更多资源的支配权,就能在生活与职场中实现更多的可能。
『爱』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夫妻的相处之道,朋友间的互相信任与帮助,职场同事共谋其事、团结作战,上下领导间一气呵成,人与动物间,人与自然间,都将有一个『爱』字贯穿于其中:只要人人都现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爱,就是这么伟大,就是这么神奇,就是这么有力量。
爱可以这样定位『爱』,在人生道路上,你可以轻装上阵,不要任何资源,只要心中有爱,便可披荆斩刺,所向披靡,克服一切困难,实现人生的种种可能。
既然『爱』如此重要,我们在生活中是怎样付出我们的爱和得到别人的爱呢?
由于思维的局限性,关系的复杂性,给每一个人心中,都套上了一个牢笼,产生很大困感。让很大一部分人生活在自私自利的小圈中,产生纠结、痛苦、迷茫的情景,一生也走不出这个阴影。这是人性黑暗的一面。
可是,人是有自我疗伤功能的,总是向往美好的生活,幸福的家庭,良好的人际,健康的心态,自由憧憬的未来,这些对于未来期盼良好的内在驱动,就是那么一点点爱,这份爱必然要在黑暗中生根发芽,与黑暗的人性拼搏,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坎坷道路。付出爱,让别人更加快乐,获得心流体验,得到爱,让内心更加充实、自信、强大,根据社会心理学交换理论,如果一个人对社会付出了一定能量的爱,那他会以一种自己也不知道的社会方式,返回到自己身上,这就是爱的轮回,也是佛教的因果循环。
案例一:
武志红老师一书《奥巴马的育儿经》中提到:奥巴马的整个成长史,都是他妈妈给他注入了爱的力量。虽然奥巴马爸爸和妈妈已经离异,但他妈妈仍然说:你的爸爸是一个非常有责任心的人,是个非常了不起的伟大人物,他很爱你。他妈妈不但将自己的爱注入奥巴马的心理,还将已经离异了的爸爸的爱,也注入了奥巴马的心灵,让奥巴马不但拥有强大的心里与健康的身体,还拥有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妈妈这种『大爱』成就了奥巴马的一生,同时也成就了妈妈自己。
爱案例二:
公元前278年,当时,战国大乱,秦国大将白起攻破了楚国国郡。楚国沦为殖民国,屈原深爱自己的国家,不想投靠秦国,去为秦国服务。而又受不了国破家亡的刺激,自己也怀才不遇,于是五月初五,郁闷跳汨罗江自杀,屈原这种为家为国,忠贞不渝爱国精神,为后人所称赞,后人为纪念屈原,把这一天称为端午节,让这个故事,永世流传。这种『爱国』的精神,一直流传至今。
爱
爱是一种付出,是一种体验,社会间的一种情感互动方式,是舍得平衡的一种博弈,更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是可以习得的。
能力社会化习得方式:
一、婴儿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作为第一客体的母亲,要不断的给婴儿注入爱,让婴儿在爱的环境中逐渐成长,体验一元关系与二元关系的美好感觉!
二、爸爸是孩子的第一个外部事件,婴儿在六个月以后,爸爸应该主动与婴儿建立亲密关系,让婴儿知道外部世界也是美好的,让婴儿在爱的三元关系中逐渐成长,体验三元关系给他带来的亲密感。
三、成年期的人在复杂的三元关系中,不断的处理别人投射过来的“坏”,通过自我消化,再生产出好的东西,也就是爱,然后将 这份爱回馈别人,照亮别人,成就自己。
爱要想赋予别人爱,最好在婴儿期,让自己在爱的环境中,体验一元,二元,三元的复杂关系,让自己有强大的爱心体验。如果,婴儿期习得了爱无助,不能很好的体验爱,那么,成年后,可以自我设计与培养自己强大的爱心与自尊心,历练自己的心智,沉淀自己的内心,让爱可以习惯性习得。习得爱与付出爱都是一种能力。将『爱』源源不断的散发光辉,照亮别人,成全自己。让『爱』不但流淌于自己的身体之内,更要赋予别人,体验生命的真谛,展示自身价值,还原一个真实的自我,与万物融为一体。
大爱无界,我们要自律的设计与培养我们的博爱精神,为社会做贡献,构建人与万物的和谐关系,共创文明社会,尽一己之力。同时也让自己的价值,在社会关系中,最大化发挥。
斐鹰展翅·撬动跃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