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这次去帝都游玩是一个人跑去的,行程挺匆忙的,也就好好玩了两天。不过之前预定的行程都是圆满完成了,只可惜没有力气时间跑更多的地方了。
上一次去帝都已经是13年前了,是和亲戚朋友一起拼团去的,这13年里发生了很多事情,颇有些物是人非的意思了。13年前,那时正好是备战奥运,所以帝都一片脚手架,顶着烈日进故宫,进颐和园,只见到满世界的脚手架和绿蓬了,其实心里是很失望的。这次重新游历,收获了不少,也体味了不少跟团游没法感受到的气息。
帝都的人和动物:
在帝都的这几天,耳边一直是京片子,扎扎实实体会了一把帝都人民笃定的傲气。
因为我是住在南锣鼓巷里的民宿,所以每天出门坐地铁都势必要经过没什么游客、清清静静,只有京片子的南锣鼓巷。私心觉得南锣鼓巷最有特色的是清早,八九点的时候,店家开始打开店面,有零零散散的几个游客,这个时候,巷子里还没有商业街区里嘈杂的游客声,也没有为了吸引游客,叮叮当当的錾刻银子的声音,巷子里多的是帝都的大爷大妈互相唠嗑的声音,有几分慵懒的京片子特别的北京,毕竟是皇城脚下的长大的,骨子里有着一份独有的笃定和傲气。

帝都的大爷大妈除了清早的慵懒的唠嗑,也有很有责任感的可爱之处。记得在前往国博的路上,走了很长一段的东长安大街,街上有好多路口是有行人红绿灯的,一般这样的路口总有为大爷或者大妈,穿着统一的绿衣服,拿着三色小旗督促大家遵守交通规则。记得有个路口,我在等红灯的时候,对面骑来一对,结果执勤的大妈操着一口京片子道:都逆行了啊,下次注意啊。严肃中不失调侃,满满的根正苗红感,想来闻名全国的朝阳区群众应该也是这般的正义严肃的。
此外,在出了故宫的公交站台那里也看到了义务协助交通的大妈们,她们大多是退休在家,闲来无事就街坊邻里一起出来帮忙的,不得不承认,都是思想觉悟很高,而且真心很可爱很热心的大妈们。
在帝都还有一群很特殊的人,就是在街边站岗的兵哥哥们。帝都的每个地铁口都有一组(两名)士兵站岗,在地下乘地铁的地方也有一组。尤其是走在东长安大街时候,路两边都是政府机要,每个单位门口都会有岗哨,如果两个单位隔得比较远,中间还会加一个岗哨,几乎就是五步一亭,十步一岗的水准了,加上中间穿插的警察岗哨,真的是相当安全了。大部分时间,兵哥哥都是很严肃认真的,挺直腰杆,但是偶尔也有活泼的,在交接班的时候,会打趣开玩笑之类的,有莫名的可爱感。
不知道是不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皇城根下的老百姓们都有一种骨子里的笃定,这种笃定甚至都影响了动物。在国博门口看到了帝都的土著鸟(黑白的,特别好看),神奇的是,这鸟竟然一点都不怕人,即便是走到一米不到的距离,都不会扑腾着飞走。开始我还以为只是个例,但是第二天去故宫的时候,见识了更多的帝都土著鸟,同样的不怕人,也同样的傲气,走路都挺着胸脯,不紧不慢的,那形态,活像北京城里的大爷。
后海的风情:
我是在一个挺热的下午去的后海。作为一个在水乡长大的孩子,对水一直有种莫名的亲切,故而,对后海真的是很喜欢。
后海不小,有不少人在后海里踩着各式各样的小船,来度过炎热的下午。岸边都是垂柳,还有很有年代感的石凳子,这些真的让我有种回到了老家的感觉。如果说后海的特色,就是河岸边的一排酒吧了。去的时候是下午,自然,在骄阳的炙烤下,酒吧都透着一股懒懒的气息。以前在老家路过酒吧的时候都是晚上,黑色的基调和各色的灯光就是酒吧最直观的视觉效果。这次很有幸看到了白天的酒吧,屋内装饰有些昏暗,在白天看来有些让人提不起精神,零零散散坐着些顾客,吃着瓜果点心,喝着五彩的酒。舞台上也是有驻唱的,拨着吉他,悠哉悠哉地唱些民谣之类轻快点的歌。偶尔还会有在附近拍照(可能是拍杂志什么的)的姑娘,在靠窗的位置摆出各种妖娆的姿势,混着懒懒的歌声,时不时飘出的青烟,还有拍照师傅的满口京片子,或许这就是特别北京的样子了。
我和朋友在岸边的凳子上闲聊休息了很久,听着酒吧里换了一首又一首的歌,靠近水面的凉爽的风不停地拂过脸颊,拂去身上的汗渍,真心是一种享受。总觉得自由行最大的乐趣就是可以自由支配时间,在这样让人心旷神怡的地方长长地驻足,和朋友有一搭没一搭地聊上很久,可能周围的环境并不重要(周边其实也有施工点,并不特别干净清静),最重要的是自己的心可以在这里得到放松。
国博和故宫:
这两个国内非常著名的博物馆是我这次旅行的重点。它们有个共同的特点——超级大。
按照原本的行程,我要一天走完两个博物馆,那可能我那天脚就要断了。幸好后来因为行程临时改变,我一天走了一个博物馆。
国博是不收门票的,只要用身份证在入口处拿个票就好。不得不承认,国博到底是全国第一大的博物馆,在经过两道严密的安检之后,我就被这个博物馆的体量给吓到了——入口处有一排,大约五六个安检口(记得不是很清楚,反正只会多不会少),而这个入口和这面的宽度比起来还是小巫见大巫的。
大约看了一下之后,我就直奔负一层,看古代中国的展览。古代中国的展览是按照朝代,分成好几个部分的。其中远古的和夏商周的展览我是快速略过,确实没有太多感兴趣的,除了之前轰动一时的妇好墓出土的文物,不得的不承认,妇好墓的东西真的特别精美,而且好多都超级可爱的。

接下来就是春秋战国的,之前因为狂追大秦的缘故,看了不少战国的材料,也写了不少,所以走道这个展馆的时候扑面而来的熟悉感,尤其是看到那份苏秦劝说燕昭王的帛书,读出来立马就有了电视剧里的画面。


再后来的两汉的展馆里,感兴趣的不多所以也是大致看看。再往后就是三国两晋南北朝了,这里意外看到一幅画像砖,真的特别戳,线条很流畅清晰,画面也是充满着奇思妙想,衣袂飘飘的仙女,游龙戏凤都被定格在砖上。



隋唐的展馆里最让我兴奋的应该就是李静训墓出土的那条网红项链和网红镯子了,作为一枚爱好珠宝的穷鬼,之前在无数家店里看到过仿制的项链,看到本尊真的无比激动。一直觉得本尊真的是很美丽,穿越了千年的时空依然可以熠熠生辉,丝毫没有过时的样子,所以在当年这位地位显赫的贵族少女下葬时,这条项链该有多么的夺目呢?



在跳过五代十国的部分之后,是两宋和元代的。两宋的碑帖拓片、书画比较多,是很符合那时的潮流的。最有意思的是那份大书法家蔡京亲手写的元祐党籍碑的拓片,可以说是一份星光熠熠的黑名单,囊括了诸如苏轼、黄庭坚、秦观等北宋大家。

最后便是明清了,相对来说,清代的藏品数量明显占优(毕竟有土豪乾隆),但是明代的藏品质量绝对是上乘的,尤其是那顶定陵出土的凤冠(应该是修过的,毕竟翠羽不可能那么完整),在尘封百年过后,镶嵌的珠宝依然夺目,精巧的掐丝让无数游客驻足、叹为观止。

当天,国博还有其他的小型临时展,有不少是和丝绸之路相关的(这可是最近的热门话题),此外,就是一个明清家具展,一个非洲的木雕展和伦勃朗的画展(可能有点没记全),介于那天光粗糙地看古代中国的展就看了两三小时,后面的展几乎都没力气去仔细看了,故而也没什么好说的了。
故宫是夏至那天去的。第一个看的展就是午门城楼上的丝绸之路的展,这是一个新展,展出的大部分是乾隆时期和外国交互的瓷器等物件,总的来说是即为花哨的(非常乾隆),我不是太感冒,所以就跑到边上的那个展去了。隔壁的是一个已经很久的展——尚之以琼华,这是尚美这个珠宝牌子的展览,基本上都是欧洲王室的一些珠宝(也有部分故宫的网红珠宝),重头戏是好几顶王冠,全是钻石或者彩宝,非常的晶莹剔透,非常夺目(感觉欧式的珠宝就是个儿大,超闪)。展览里比较长草的是一些小巧的物件,比如那些植物题材的珠宝,小巧可爱的飞蛾、燕子等,这些珠宝没有那么大的体积,但是胜在线条流畅舒展,有“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之意。





此后,我就到故宫内的东西六宫去逛了(三大殿比较无聊就直接跳过了)。其实这次游览,故宫修整的宫室还是不少,东西六宫有不少都是宫门紧闭,连带着不少连接的过道都被封了。不过好在那几个比较出名的宫殿都还是开门的,也算不枉此行了。
慈宁宫和寿康宫这两座给太后太妃居住的宫殿明显比其他妃嫔住的要宽敞明亮许多,尤其是曾经孝圣宪太后住过的寿康宫,内部陈设更是奢华至极,内室里那只高大到底雕花衣柜的繁复令人瞠目结舌(题外话,一直觉得孝圣宪太后是个特别有福气的老太太,生活在清朝的鼎盛时期,虽然她原本出身一般,但是丈夫能攒钱,儿子又争气又孝顺,一直拉着她到处玩,特别舍得给母亲花钱)
此外,由于清宫剧而熟悉的承乾宫,永寿宫也是很豪华的所在(内部都有不同的展)。不过,由于慈禧老佛爷的缘故,除却慈宁宫永寿宫,最豪华的应该是储秀宫了。作为慈禧老佛爷的福地,储秀宫在清末的时候经历过大修,老佛爷甚至打通了储秀宫和翊坤宫之间的墙,将两宫并为一宫来居住。故而,现在呈现在游客眼前的储秀宫主殿明显比翊坤宫主殿要明亮、宽敞许多。屋内的陈设应该还是原来的样子,只是加了防尘的玻璃罩,望着屋内空空荡荡、刺绣都格外老旧的床铺,以及那些有些斑驳、而依旧奢华的家居陈设,便可以大致猜想出两百多年前,帝国真正的幕后操盘者生活的一二了。
其实,在故宫里闲逛的时候,我发现大部分的宫殿内部其实都挺老旧的,有不少宫殿主殿的牌匾的颜色都快剥落了,看多了清宫剧以后,来到真正的清朝宫殿,看到这些破败的样子,反倒有些不习惯了。不过,很多时候,这样的破败才让人有更多的真实感,毕竟是历经六百年风雨的古老木质宫殿了,即便经常维修,也总是会在一些不经意间流露出一些岁月的痕迹,透过这些痕迹,我们才能和历史更近一点。如果老宫殿都翻修得无比新,就像年老的女性打玻尿酸来减少皱纹一样,反倒令人忧心害怕,因为,失去了这些时光留下的皱纹的故宫就不再是故宫了。

尾声:这次絮絮叨叨啰嗦了那么多,其实还是没法把所有的感触说出来,有不少东西可能真的要自己去实地感受的。这次行程特别赶,但是现在觉得恰到好处,看似是戛然而止,但实际是言已尽而意无穷的感觉。接下来有时间的话还要去帝都玩耍,好好逛其他的园子、王府,有机会再去下十三陵,当年去的时候对明朝历史一点了解都没有,完全是懵的,现在看了不少历史书再去,势必会有相当不同的感受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