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读心理学‖笔记(十一)情绪、压力与健康(全)

我读心理学‖笔记(十一)情绪、压力与健康(全)

作者: 心中的星月 | 来源:发表于2023-09-30 06:18 被阅读0次

      从题目我们可以看出,心理学已经与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了。那今天我们就从情绪开始说起吧。说起情绪大家都懂,但懂的程度也许深究起来就有所差异了。下面先介绍一下本书中对情绪的解释吧。

    情绪的成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面孔、脑和身体的生理变化;其次是对事件的评价和解释的认知过程;再次是诱发我们“战斗或逃跑”的行为倾向;最后是主观感受。此外,人们所处的社会环境和文化也会对个体的内部情绪体验和外部情绪表达产生一定的影响。

    查尔斯·达尔文提出人类的面部表情,像微笑、皱眉、痛苦、怒视,都是与生俱来的。情绪的进化功能使得人们随时做了应对环境中的挑战的准备,并向他人传达重要信息。

    后来,保罗·艾克曼提出了六种具有普遍性的面部表情,即愤怒、高兴、恐惧、惊讶、厌恶和悲伤。还有的研究者提出将蔑视加入公认的核心情绪清单中,骄傲情绪也逐渐成为了当前研究的焦点。

    仔细观察,在真实的情绪和伪装或模仿的情绪下,面部表情是不同的,比如真实的微笑通常只有2秒,而假装微笑可以持续很长时间,而且假性微笑很少会牵动眼周围的肌肉。所以说我们的面部肌肉与我们的真实情绪是有关联的。但是有时候面部表情并不总是表达自身的真实感受或是容易被观察者解读,比如说运动员获得冠军时,脸上的表情有时会流泪,但其实他们内心却是喜悦的。

    在以成年人为对象的研究中,研究者发现面部表情不仅反映出我们的内心感受,还会对我们产生一定的影响。换句话说,有时候我们不会因为开心而笑,而是因为微笑了所以开心。在这种面部反馈的过程中,面部肌肉会将面孔表达的情绪信息传至脑:例如,皱眉说明我们此刻的状态是悲伤或者愤怒。当向参与者呈现积极的面部表情,并要求他们对该表情进行模仿时,他们的积极情绪会明显提升;相反,当参与者模仿愤怒、厌烦或者厌恶的表情时,他们的积极情绪则会出现下降。此外,如果你展现出一副生气的表情,你的心率将比你展现出高兴或中性的表情明显要高;脸上挂着微笑实际上可以帮助我们更快地从压力事件中恢复过来。是不是很有趣呢?仔细想想是不是这样呢?

    本节还提到化妆品中的肉毒杆菌,研究者发现,注射肉毒杆菌的人与未注射肉毒杆菌的人相比,对积极的电影片段的情绪反应明显降低。由此推断麻痹面部肌肉不仅使人更难表达情绪,而且更难加工情绪。这就解释了为什么那么多女明星整容后脸部都略显僵硬了。

    面部表情的普遍可读性会受到文化和社会环境的限制。比如人们更擅长辨别同种族、同一个国家或同一个地域的人的表情,而不是擅长辨别外国人的表情。总之面部表情虽然重要,但它只揭示了情绪内容的一部分。

    你知道吗?不同的情绪体验会涉及不同的脑区域。如果杏仁核或大脑皮层的一些主要区域受损,就会导致体验恐惧或识别他人恐惧情绪的能力出现异常。大脑皮层受损的人可能很难停止做出恐惧反应,从而易导致焦虑。研究发现,前额皮层的部分区域会参与情绪调节,这些脑区对调整和控制我们的情绪有一定的帮助,使我们保持平和,并对他人的情绪做出适当的反应。

    杏仁核在情绪辨别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该脑区主要负责对输入的感觉信息进行评估,确定该信息在情绪上的重要性,然后做出接近或远离某不人或环境的初始决定。杏仁核会立即对潜在的危险或威胁进行评估,以帮助维护个体的安全。

    杏仁核的初始反应有时会被大脑皮层所控制,这能够提供更多关于最初被视为潜在威胁的人或情况的准确信息。简单来说,就是当你在一条黑暗的巷子里突然感到一只手摸了你的背,此时你的杏仁核会驱使你产生恐惧反应,但是你的大脑皮层则会降低这种反应,因为它分析出这只手来自你的朋友,他只是想用一种拙劣的幽默方式来吓唬你一下。

    大多数情绪都会在某种程度上激发反应(一种行为倾向),例如去拥抱或靠近一个带给你快乐的人,去攻击让你愤怒的人,拿走令你恶心的食物,或是逃离让你感到恐惧的人或环境。前额叶会参与上述反应。右侧前额叶专门负责发出逃跑或撤离的指令(如产生厌恶或恐惧情绪时),而左侧前额叶主要负责发出接近他人的指令(如产生快乐的积极情绪或生气的消极情绪时)。那些左侧前额叶活跃度高于平均水平的人会拥有更多的积极情绪,而且能够更快地从消极情绪中恢复过来,并能更好地抑制消极情绪。如果该脑区受损,人们会失去感知快乐的能力。

    当一个人或动物观察到其他人或动物做某个动作时会放电的脑细胞被称为镜像神经元。当我们观察他人做事或者模仿他人的动作时,这些神经元就会被激活。由数百万神经元组成的“镜像系统”能够帮助我们知觉他人的感受,理解他人的意图,并模仿他人的行为及手势。当你看到别人痛苦的时候,你会有共情反应,其中一个原因就是你自身的与痛苦相关的镜像神经元正在放电。不过这些神经元虽然与共情密切相关,而共情却有着某些社会局限性:当人们看到他们不喜欢的人或者对自己有偏见的人时,镜像神经元就会进入休眠状态。在那些彼此喜欢的人中,镜像神经元的活动可能是情绪感染的内在机制,即一个人的一种情绪向另一个人扩散。

    当情绪相关的脑区域被激活以后,情绪传达的下一步就是分泌激素以快速反应。当你处于一定压力下或强烈的情绪状态时,自主神经的交感神经系统会刺激体内的肾上腺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这些化学物质会使个体产生兴奋感和警觉性;此外,还会使瞳孔扩大以允许更多的光线进人眼睛,令人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呼吸加快、血糖升高。无论你是开心地想要去接近自己喜欢的人还是因为害怕而想要离开某个人,体内的这些生理变化都为个体做出行为反应提供了所需的能量。

    总结一下:

    在情绪发生的过程中我们的身体会有哪些“举动”和作用

    ①面部表情:反映内心感受,影响内心感受(面部反馈),沟通感受,信号功能,影响他人的行为和感受(情绪感染),隐藏或假装种情绪(欺骗)

    ②杏仁核:分析感觉信息在情绪上的重要性,对接近或退却做出最初决定,参与恐俱情绪的习得、识别和表达。

    ③大脑皮层:评价来自杏仁核的情绪信息的重要性,参与情绪调节。

    ④镜像神经元:存在于脑的各个部位,因他人的动作和情绪反应而激活,建立同步化,增进同理心,产生情绪共鸣。

    ⑤自主神经系统:激活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产生兴奋感和警觉性。

    看看,我们平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情绪,实际上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现在你了解自己的情绪意义了吗?

    接下来的知识点有趣、轻松并且很实用。废话不多说,我们先来看个例子。

    有两个好朋友一起从尼泊尔登山回来,其中一个人说:“我好高兴啊!那里的天空无比蓝,当地人非常友好,群山雄伟,生活很美好。”另一个却说:“我非常痛苦!那里到处是臭虫和跳蚤,没有厕所,还要喝牦牛酥油茶,山里太糟糕了。”为什么同一次旅行,却会有两种不同的情绪反应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们之所以变得恐惧、愤怒、悲伤或狂喜,并不是因为事件本身或这些事件引发的身体变化,而是他们对这些事件和身体反应的解释。

    从而我们引出了我们要掌握的概念——情绪评价,即决定一个人在既定环境中会感受到哪种情绪的认知、信念、归因和期望。

    有时候,情绪评估模式也因文化而异。比如说日本人和美国人在对失败和成功的情绪评价上就存在些许不同。日本人在出了问题时更倾向于责备自己,并感到羞愧;而美国人更倾向于责怪别人,并感到愤怒。就拿成功来说,美国人在获得成功时更多地体会到荣誉感和自豪感;日本人则会把他们的成功看作形势和机遇的眷顾,由此感到幸运。

    显然,认知(情绪评价)和生理反应在情绪体验中是密不可分的。某些情绪体验,像羞耻和内疚,完全取决于人的高级认知功能的成熟,孩子在两三岁的时候才会逐渐体会到这些情绪(或者对一些人来说可能永远体会不到)。这些带有自我意识性的情绪体验需要自我意识的出现,且具有觉察自身糟糕行为的能力才能够体会到。因此,评价对大多数情绪的产生是必不可少的。

    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可以试着在自己不喜欢的环境和结果中给自己一个乐观的解释,也许情绪就不会那么糟糕了,就比如开头例子中喜欢蓝天的那个登山者,你觉得呢?

    要想理解下面的知识点特别需要不停地用心回味。比如说“所有的情绪都取决于形成其表达方式的文化和语境。”就拿“愤怒”来说吧,形成的前提是文化和语境。当一个有修养的人和一个粗俗的人同时受到陌生人的鄙夷时,所表现出来的愤怒程度是不同的。还有对虫子的态度,由于不同的文化和环境,可能有些人会表现出厌恶,而有些人却表现出好奇,甚至是喜欢。

    在有些文化中,悲伤会通过哭泣来表达;在另一些文化中,悲伤则通过隐忍来表达;还有一些文化会通过跳舞、喝酒和唱歌来表达悲伤。有时候,当你体会到一种情绪时,你几乎很少会根据自己的真情实感来表达。你也许不得不掩饰自己的感受。你希望能感觉到自己所表述的。这就是表露规则,也受不同的文化背景所影响,即调节个体在何时、何地以及如何表达(或压抑)情绪的社会和文化规则。

    下面在说一个我们日常生活中可能会遇到的情况,大多数人在葬礼上会表现出悲伤,在婚礼上会表现出幸福和关爱,但是也可能会有少部分人就是感觉不到悲伤和幸福以及关爱,这个时候为了表达合体,就很可能佯装出一副悲伤或幸福的情绪。先别急着说这种假装是虚伪的,其实这真的是符合人之常情的。它还有一个名词释义——情绪加工,即通常因为角色需要而进行的情绪表达,但个体并未真正感受到该情绪。有时“情绪加工”是一种工作要求,乘务员、服务员和客服人员必须摆出一副高兴的表情来表达愉悦的心情,尽管他们当时的真正心情很差或是对那些粗鲁的顾客感到厌愤。

    你是不是还听说过女人总会比男人感性,或是女人比男人爱情绪化。今天通过本节学习才知道其实这种观点是完全错误的。影响情绪表达的最重要的情境约束之一是参与者的状态,与性别无关。当愤怒的对象是地位更高或权力更大的人时,男性和女性一样都会去控制自己的脾气;很少有人会对教授、警察或他们的雇主动粗的。也就是说,我们往往是选择性发脾气的,仔细想想是不是这样呢?好了,既然发脾气是可以选择的话,那我们是不是可以选择不发脾气呢?因为往往我们最坏的情绪和脾气都是给了我们最亲近的人,那为什么我们不用爱去代替呢?

    前几天了解了情绪的复杂性,今天我们来学习一下压力对个体的影响。

    机体对各种压力的反应称为一般适应综合征,分为三个阶段:报警、抵抗和疲惫。

    报警阶段(开始):人体动员交感神经系统去应对威胁。这个时候,人在强烈的情绪状态下会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来促使机体增强活力,使肌肉紧张,可以降低对疼痛的敏感性,同时会抑制消化使血液更快地流至脑、肌肉和皮肤以及提升血压。这些变化也称为“战斗或逃跑”反应。

    抵抗阶段(过程):人体试图抵抗或应对无法避免的压力事件。此阶段报警出现的生理反应仍在继续,同时机体也很容易受到其他压力源的影响。但大多数情况下,人体最终会适应压力并恢复正常。

    疲惫阶段(不好的结果):长期面对压力会使机体的资源耗竭,并易使人患上身体疾病。也就是说机体长期处于报警和抵抗的阶段对身体会有影响的。持续紧张的肌肉最终会导致头痛和颈部疼痛,持续血压升高也会变成慢性高血压,如果正常的消化被中断或抑制太久,可能会造成消化不良或消化系统紊乱。

    在我们的生活中压力是不可避免的,其中有积极的压力也有消及的压力。生物体对于短期内的生理变化还是可适应的。

    当个体处于压力之下时,下丘脑会通过两条主要途径向内分泌腺发送信息。一条就是通过激活自主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分支来调节“战斗或逃跑”反应,促使肾上腺内部(髓质)释放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另一条是下丘脑沿着HPA轴,即沿着下丘脑一脑垂体一肾上腺进行活动。下丘脑会释放一些能够与脑垂体交流信息的化学物质,进而将信息传递到肾上腺表层(皮质)。肾上腺皮质会分泌皮质醇和其他一些激素,可以提高血糖,防止身体组织受伤时产生炎症。但因为压力长期存在而使机体不断地分泌皮质醇则易导致高血压、免疫功能紊乱,还可能患上抑郁症。

    不过皮质醇升高有时也会刺激机体去寻找食物,并将多余的热量储存起来形成脂肪,也许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在压力下会喜欢吃东西了。压力源的积累效应也许能够使我们明白为什么处于社会底层的人会比位于顶层的人的健康状况更差了。研究表明,持续一个月或更长时间的慢性压力会增加感冒的风险。不过我们也要了解压力诱发的生理变化在每个人身上的表现程度并不相同。人们会基于自己的学识、性别、现有的医疗条件以及各种健康问题的遗传性对压力源产生不同反应。

    由此研究者们创建了一个跨学科的专业,叫心理神经免疫学(PNI)。其中“心理”主要指包括情绪和感知在内的心理过程,“神经”代表神经和内分泌系统,“免疫学”则代表能够使身体抵抗疾病和感染的免疫系统。

    一些 PNI研究者已经开始探究细胞损伤情况下压力是如何导致机体患病、衰老甚至过早死亡的。每一条染色体的末端都有一种叫端粒的蛋白质复合物,它可以从本质上揭示细胞的寿命。每一次细胞分裂,酶都会削掉端粒的一小部分;当端粒几乎完全消失时,细胞停止分裂并死亡。慢性压力,特别是在儿童期就开始的这种压力,会导致染色体末端的端粒缩短。

    乐观是一种面对挫折和意外依然认为事情会顺利进行的整体预期,它使生活能够持续前行。如果人们处在困境之中却仍然坚信一切终会变好,那他们会持续奋斗,直至达到预期。但乐观仅出于想法是不够的,它必须先立足于现实,而后需要一个行为伙伴的。乐观本身不能预测健康和幸福,但现实的乐观主义者有可能成为积极的问题解决者,他们会积极寻求朋友的支持,并寻找一切能够帮助他们的信息。

    责任心与健康中另一个重要的认知因素存在关联,即内部控制点。控制点是指你对自己是否能够控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的总体预期。具有内部控制点的人(“内控者”)倾向于认为他们应该对自己的遭遇负责。那些具有外部控制点的人(“外控者”)则认为他们的生活是由运气、命运或其他人所控制的。研究发现,具有内部控制的特性,尤其是涉及你现在能做的事情,而不是看不见的未来事件,这与个体的身心健康、学业成就、政治活动以及主观幸福感有一定关联。绝大多数人都可以忍受各种各样的压力,前提是他们能预测或控制它们。

    控制感对免疫系统的影响可能是它有助于人们更快地从手术和某些疾病中恢复过来的原因。研究发现,内控者会比外控者更能够抵抗感冒病毒。与现实的乐观主义一样,控制感也能使人们在必要时采取行动来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

    我相信大家都应该听说过负面(消极)情绪影响健康,积极(乐观)情绪有益健康的说法吧!那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是不是真的是这样呢?

    在某项研究中,“敌意”会与心脏病有所关联。所谓“敌意”,并不是指人们偶尔感受到的易激惹或愤怒,而是指一种愤世嫉俗或对抗性的敌意。充满敌意的人的特点是不信任他人,总是挑起一些低劣的、令人愤怒的争吵。在一项经典的关于男性医生的研究中,这些医生在25年前还是一帮医学生,研究者发现那些长期愤怒和怨恨的男医生患心脏病的概率是那些没有敌意的男医生的5倍,即使将吸烟和不良饮食等其他危险因素考虑在内,结果依然如此。因为易怒本身就是一个容易导致免疫系统受损、血压升高、心脏病、伤口愈合缓慢的危险因素。

    临床上的抑郁症也同样与心脏病发作和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加倍相关。例如,抑郁症可使体内皮质醇水平升高,从而导致体重增加,血糖升高和血液中的循环脂肪增加,所有这些变化都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此外,抑郁症也容易导致一些与心血管疾病相关的行为方面的危险因素出现,如吸烟、酗酒、缺乏锻炼等。最后,抑郁症还与炎症和血凝的形成相关,这两种因素都易导致心血管疾病。

    之前,研究者认为抑郁症也可能致癌。但现在看来,恰恰相反,癌症可以导致抑郁症,并不仅仅是因为诊断结果“令人沮丧”。恶性肿瘤,以及抵抗它的免疫系统,会释放出高水平的会导致抑郁症患者出现情绪和行为上的抑郁反应的化学物质。

    说完了负面情绪,我们再来看看积极情绪对我们身体的影响。

    和消极情绪不一样,很难区分积极情绪和健康谁是因,谁是果。快乐与健康,悲伤与疾病,并不存在谁导致谁的问题,无关因果。尽管如此,积极情绪对身体还是有益的,因为它们能抵消机体因消极情绪或慢性压力出现的高水平的生理唤醒。它们可以让人们更富有创造性地去思考自身的机会和选择,就像现实的乐观主义和内部控制点一样,激励人们采取行动来达成目标。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尽管我们知道消极情绪是有害的,但我们仍然会有感到愤怒、泪丧或担忧的时候,可能我们会尽力去抑制这些情绪,但对于一些小问题、小烦恼,压抑情绪是有用的。但是,我们却很难做到驱逐脑中糟糕的想法、忘掉一段痛苦的回忆。人体需要消耗一定的体力来维持对思想和情绪的持续压制,而这种耗费也会给身体带来压力,这种体力与思想对抗的过程也是很痛苦的。所以书中给我们指明了两种缓解这种痛苦的方式,即自白和放下怨念。

    自白就是对外(或对自己)表露出那些让你感到羞耻、担心、害怕或悲伤的个人想法和感受。当人们说出或写下自己的创伤经历时,这种方法尤其管用。很多研究表明,直面创伤对缓解消极情绪和压力是非常有益的,而不是试图去抑制那些侵入大脑中、另人不安的想法。写作的好处主要体现在,这种自白可以在对自身产生洞察力和理解力的时候,培养自己远离不良经历的能力,结束那些强迫性想法和未消解的情绪带来的重复性压力。(所以说简书就是一个很好的自白平台)

    放下怨念,即摆脱这些消极的不满情绪的方法就是摒弃会产生这些情绪的念头,用一种宽容的态度去看待它们。当人们的积怨越来越多时,他们的血压、心率、皮肤电阻也会随之升高。而宽容则会降低这些生理唤醒,有助于恢复个体的自我控制感。宽容,就像自白一样,对个体是有益的,它能帮助人们从另外一个新的视角去看待所发生的事;能够增进同理心,也即提升从他人的角度看问题的能力;此外,还有助于修复和加强现有的人际关系。但是,也要注意,,宽容并不总是一件好事,其好坏与冲突发生的背景密切相关。例如,在一项针对遭遇家暴的女性的研究中,那些选择宽容虐待自己的伴侣的女性更有可能再次回到伴侣身边,继续经历身体和心理上的双重虐待。

    总是,自白是一种本能,而宽容是一种能力,但两者都是面对负面情绪或遭受压力时迫于无奈的最后选择。在你遇到压力或不好的情绪即将产生时,你会选择哪一种方式与自己和解呢?

    虽然压力和负面情绪对我们的身体和生活都会产生负面的影响,但大家有没有想过,大多处于压力下,甚至是生活在困境中的人,也不是那么容易患病的。这是因为我们也会有一些面对压力的对策和解决(缓解)的好办法。比如说冥想和体育锻炼,但要讲究正确的方法,否则会得不偿失。(具体方法书中介绍的不是很详细,所以暂不在这里多说了,想了解的小伙伴们可以上网搜一下)

    但不管是压力还是负面情绪,要想不被它们影响,最终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这才是最根本的。本章就提出了情绪关注策略和问题关注策略两种应对策略的核心差异。

    情绪关注策略的主要关注点在问题引起的情绪上——不管会出现愤怒、焦虑还是悲伤。在任何悲剧或灾难发生后的一段时间里,人们沉浸于这些情绪中,感到不知所措是很正常的。在这一阶段,人们常常需要反复地谈论这件事,以便能够接受它,认识到它真的发生了,然后决定该如何面对。

    最终,大多数人都会把精力集中于解决问题本身。这种以问题为中心的应对策略的具体步骤取决于问题的性质:它是否是一个紧迫的、需要果断做出决定的问题;或是一种持续存在的困难,比如残疾;抑或是预料之中的事情,如做手术。一旦问题确定,应对者就可以从专业人士或处于同样困境的其他人那里尽可能多地了解它。对问题越了解,就越能够增加自身的控制感,进而加快恢复速度。(给我的感觉就是在遇到压力时,情绪关注策略在先,问题关注策略在后,至少我是这样做的或可能会这样做的)。

    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些问题是无法解决的。比如说不能生育,慢性病,甚至是癌症。下面就摘要一下本章提出的三种对无法解决的问题有效的应对策略。

    1.情绪重评。虽然你无法摆脱压力,但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它,这个过程就叫作重评。重评可以帮你把愤怒变成同情,把担忧变成决心,把失落变成机遇。这样还可以提升人们的幸福感并减少负面情绪。

    2.汲取经验。很多人从逆境中走出来都会学会一些新技能,因为在逆境中他们不得不学习一些之前不知道的东西,并挖掘出了潜在的勇气和力量,从不可预期的人生悲剧中吸取教训并从中找到新的人生意义。事实上,经历过一些诸如失去、困苦、疾病或其他压力事件的人要比一帆风顺的人在接下来的几年中更健康。

    3.善于进行社会对比。在困境中,成功的压力应对者通常会把自己和他们觉得不那么幸运的人进行对比。(以前我还挺讨厌总在别人的不幸中找到自我安慰的人,现在才知道这也是一种缓缓压力的好办法)

    另一种处理消极情绪和压力的方法是社交。当然你可以选择朋友相助,也可以选择拒绝朋友的相助(当你觉得朋友相助不如自己安静地待上一段时间有效缓解压力时)。

    到此,关于情绪、压力与健康的知识我就分享完了,不知道对大家在以后面对压力时会不会有所帮助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读心理学‖笔记(十一)情绪、压力与健康(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mctv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