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1760363/1c3bf9729c97adb9.jpg)
以下摘自《北京青年报》——
昨日,一篇《北大才女回乡创业——放弃白领选择快递》的新闻报道在网络中引发热议。文中讲述了北大新闻系毕业生徐璐,毕业后返乡创业送快递的经历。
文中称,“在什邡快递界,一个叫徐璐的女子小有名气,她曾以优异的成绩考进北京大学新闻专业。身为北大才女,婚后,她却放弃了北京的白领生活,选择回乡,选择做快递,甚至自己还骑车到处送快递。”并称,“徐璐 2000年考进北京大学,学习新闻专业。”
然而,在人们议论“北大学子”究竟该不该从事快递等职业的同时,有网友对此“北大才女”的“北大新闻系毕业”的学历提出质疑称,报道中称徐璐于2000年考入北京大学,而2000年北京大学的录取名单中并无此人。
在采访中徐璐向记者表示,自己是北京大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专业为新闻学。徐璐发来的北京大学学士学位证书(成人高等教育本科毕业生)照片中显示,她“于2004年2月至2007年1月完成了新闻与传播学院新闻学专业夜大专升本三年制本科学习计划,业已毕业。”
“我并不是报道中所说的2000年考入北大,而是2004年,在接受采访时也说了自己是专升本。”徐璐说,“我也并不想提‘北大’这个噱头,只是想讲自己做快递创业的事。”
![](https://img.haomeiwen.com/i1760363/5123e58a4b8ad68c.jpg)
今天就想谈谈新闻浮夸风。
实事求是的讲,普通女孩回乡创业成功,本身就是一个很励志的故事,但是因为记者乱贴“北大新闻系毕业生”的标签,如今故事变味了,没人关注这女孩创业的不易,都被质疑声吸引了。这种新闻,如今少吗?
记得入行后第一次独立采访是关于义工的。攥着采访录音,我想写义工的不容易,想写义工这项刚刚兴起的公益事业亟需扶持和关注。但是我写完之后,没有得到首肯,原因是“没有点”。
![](https://img.haomeiwen.com/i1760363/983c8beb7669a76a.jpg)
当时不懂,不懂什么叫“点”。后来知道,所谓的“点”其实就是“卖点”、“热点”、就是吸引眼球的东西。而且这个点,必须要在标题里展现。现在这个资讯泛滥的时代,《你必须知道:6种人工资要涨,6类费用要降》和《你必须知道:十三五规划纲要出台》你会打开哪篇?第一篇吧?其实两篇的内容都一样。
![](https://img.haomeiwen.com/i1760363/a214dd165d4f0609.jpg)
为什么会这样?
能怪罪新媒体吗?不能。按理说,记者应该在写好稿件的同时深入研究受众的阅读习惯和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再研究出适合的表达方式和展现手法。但是,这样做效率太低了——如今,阅读量和点击量往往与记者每个月的口粮挂钩——没有“扎眼”标题的新闻稿如今基本等同于废纸,记者一个月的奖金可能就打水漂了,更别提一次采访所需的各种经费支出……所以,最好用的办法就是制造一个吸引眼球的标题,而最好用的手段就是贴标签。
没错吗?没错。错了吗,错了。标题党和标签新闻让事实打脸的几率还少吗?这样的新闻传播价值到底是什么?
如今,只要是北大的女生,绝对是“北大才女”。男生呢?当然是“北大才子”。看到一个评论说,“要是一个男生做了什么坏事,他的前女友是北大学生,标题就可能被弄成:北大美女的前男友如何如何——让北大躺着中枪。”不错,既然能傍大款、傍名牌,为什么不能傍名校、傍标签呢?“北大”你就委屈一下吧。
![](https://img.haomeiwen.com/i1760363/3587b91920ae2644.jpg)
不独是“北大”,各种“最美”、“最帅”、“史上最牛”,还有各种男神、女神、小鲜肉……标签不都是这样贴吗?
可以不这么浮夸,不这样贴标签吗?也可以啊,反正你家的房贷、孩子的学费、老人的药费还有你的肚皮,都不是我来负责。
浮夸风一级是追热点,浮夸风六级是贴标签,浮夸风十级是不是就是假新闻了?
还有多少人记得当年的“纸箱馅包子”事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