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家园》杂志2009年6月号(总第43期)

读书笔记:《家园》杂志2009年6月号(总第43期)

作者: 山深闻鹧鸪_lm | 来源:发表于2020-05-26 16:26 被阅读0次

    10余年前,女儿买的几本《家园》杂志,中间虽然搬了一次家,且过期没有看的这些旧杂志,也仍然没有被当作废品处理掉。

    最近有时间,陆续看了二本,这是第三本。依照阅读习惯,读后做些记录。

    ■摘录

    □撒饵垂钓

    □假如他有梦想,也已随海堤边的渔群四散而去。

    □一阵思乡情涌来,眼睛有点潮了。

    □我忙不迭地回答

    □在这个十四世纪建筑的画廊里,老实说,就光是画廊本身,我就觉得够艺术了,丝毫没有装饰的墙、地板已经把你带回到中世纪。厚厚的墙壁,花岗石的斑驳显现,不大的空间但带有拱形门的格局,是现代、当代建筑不可有的燃烧的壁炉弄得屋里暖暖的,我甚至有想在这里住下的冲动。

    □大学里他依旧功课优秀,在那个时代的美国社会正是风雨飘摇,反越战、嬉皮运动,各种青年音乐节、思潮等等,不无向这个从未走出台湾的年轻学子传来隐隐诱惑。

    □这一阶段的他把注意力投注国际事务,仍旧把头发从左额撇向右侧,只是当时不用打发蜡也不需要定型,一瞥发丝飘飘在风里,抱着吉他到处唱歌,是多么文艺的行径。而在那个时代,文艺竟然看起来那么自然不做作。

    □现在你还能看到当时留下的不少痕迹,小路斑驳的石墙上,一道又一道醒目扎眼的红漆,正是他们在这儿留下的青春时光。

    □这种骨子里的不安份,渐渐从思想中落到现实里,后来自己成立了工作室。那些完全属于自己的设计所带来的快乐,不仅仅是别人的认同,在设计成形的过程中享受到的成就感给予了他最大的快乐。

    □好的设计不仅要抓住别人的眼球,让人印象深刻,更重要的是要有灵魂,这来自于设计师自身。为什么有些作品一眼就能看出设计师的风格,这就好像DNA一样,设计师从细心观察判断身边的人及事物开始,不断积累,再将这些赋予到作品当中,所以设计师的整个生活状态都会随之改变。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健康生活智慧,中国遵循“天道自然”,走以药食入膳。

    □不知道究竟什么样的器官才可以消化掉那么多的苦难,可她似乎一直很开心地在那里唱着自己的歌。

    □纵使

    □仰赖

    □还有一遭人诟病的,可能是。。。

    □这种快速空间下的生活躲避,充满未来的启发。让我思考,高铁不只是带来一个新的生活秩序和生活价值。它本身是一个绝缘体。一旦关机,你有一到两小时,不属于别人,只属于自己。安静地沉浸于自己的小小世界。

    □远眺蓊郁的森林

    □这些广告强调的是时间的缩短,带来过去生活难以想象的世界。但这些物质环境的变迁都不若心理层次的改造。对愈来愈多倚赖高铁往来的人,这是一辆短暂心灵治疗的列车,都会给人带来冥思空间。

    □现在,我很享受,一上车就闭上眼睡觉,仿佛搭太空船,跟台湾和世界短暂脱离。可能很久没有这样舒服了,我透过这个短暂的休息获得解压,仿佛按摩,亦若SPA,让自己好好放松。但目的抵达时,再恢复精神,回到原先的世界。

    □深恶痛绝

    □其实,去过巴塞罗那的人都会同意,这个城市的魅力是来自它本身历史的沉淀,以及依然能够保持的沉着和悠闲。

    □引经据典

    □姑妄听之

    □有时奉送例汤

    □其实所谓丝袜奶茶是个象形词,因为红茶是在茶胆里面浸泡,而过滤茶叶需要用一个用棉纱编织的白布袋,使用久了白布染成咖啡色,那个布袋看起来就像妇女穿戴的丝袜,故名丝袜奶茶。

    □拾人牙慧断章取义

    □装傻不语

    □平白无端

    □略尽绵力

    □走进红酒坊里,你会为这里所散发出来的鲜明气质所吸引,整体采用木条漆黑的深刻质感加之鲜红的沙发靠垫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垂吊的“鸟笼”造型吊灯和散落在酒坊里的印尼雕像充满了异域神秘感。耳畔回荡着歌手温软的浅唱低吟,透过幔纱看到会所的灿烂灯火,都市的喧嚣浮华全被隔绝到九霄云外了。

    □个性诡异,我行我素。

    □名不见经传

    □世事难料

    □个中误会

    □放下世间的烦事琐务,让自己浑浊的心灵慢慢沉淀。草木虫鸟、日月星辰,一切事物里都有个佛陀在给你讲述和抚慰,放下生命里的苦恼,做一只独居的犀牛,享受和体味心灵的孤独和静寂。

    □文字优美澄澈,意象空灵,读起来没有任何障碍。

    □读这本书可以感受到周先生为人的温柔和细腻,当然少不了他一贯的哲学沉思。

    □虽然唱片熟听在耳

    □没有恃才的傲慢,也没有光环,更没有名望、地位的高高在上感,一点不是当下傲慢的流行明星可以比的。

    □驾轻就熟

    □以后经历多一些,才知道很多瞬间爆发的事物并不是常态,常常消散的也很快。哪怕那种热情令人不禁向往,但确实后继无力,生活终要回归日常。

    感谢您的阅读与关注!

    【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家园》杂志2009年6月号(总第43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mdvah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