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笔记】《真希望我的孩子读过这本书》先考虑当下可行的状况,别想未

【笔记】《真希望我的孩子读过这本书》先考虑当下可行的状况,别想未

作者: 我和小妮子的日常 | 来源:发表于2023-10-19 05:42 被阅读0次

有时我们会幻想一些未来的状况:万一女儿只有在听你唱歌时才吃东西,那怎么办?万一孩子永远学不会自己睡觉怎么办?万一他戒不了奶嘴怎么办?万一他上学第一天坚持让爸爸妈妈陪他怎么办?这些都只是幻想而已。

孩子的一切行为几乎都是阶段性的。所以,不管你现在的处理方式看起来有多怪,请以当下的可行做法为优先选择。

如果当下可行的方法不再管用,那就改变方法,但尽可能追求双赢,或至少不分输赢的结果。

父母的任务是以身作则,用同理心来对待孩子和他人。除此之外,为了适应社会,举止得体,我们也需要培养四种技能:

1. 抗挫折能力;

2.灵活应变的能力;

3. 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从他人的角度看待及感受事物的能力。

有些孩子很自然就能学会这四种社交技能,因为他们会自动校对周围人的行为。但孩子在什么年龄达到发展(包括上述四种能力),则因人而异。

有些孩子不到三岁就会读书,有的到九岁才能流利地阅读。有些孩子一岁之前就活蹦乱跳,有些孩子十八个月大还喜欢爬行。学会这些身体技能的年龄,人人不同;同样,学会行为技能的年龄也因人而异。

当孩子的行为让你感到麻烦时,你不能把他想成那是孩子的选择。孩子希望获得你的爱,想与你联结,想跟你当朋友。有时他迫切渴望你的关注,即使从你那里获得负面的关注,也总比得不到关注好。

在孩子的身边管理你自己的情绪时,如果你能理解导致孩子做出那些麻烦行为的情绪与环境,那会更有帮助。

有些孩子从一开始就很难理解与安抚。他哭闹可能是因为肚子痛或其他不适,例如不喜欢灯光或噪声,或尿布已经湿了,或感到害怕或疲倦,或非常敏感,或许多其他的状况。通常我们可能不知道他哭闹的原因,但这不表示我们不该想办法安抚他。也许,你的孩子在婴儿时期很容易安抚,但年龄大一点反而比较难自控。无论孩子处于什么阶段,我们都要安抚与接纳他,帮助他进入下一阶段。

通常,孩子面临的挑战太大而无法处理时,会感到沮丧。

孩子在熟悉新阶段或新技能之前,沮丧感最强烈。在他学会走路、说话、思考、写作、出现性特征、独立之前,都是最脆弱的时候。你可以把孩子的情绪爆发、发脾气或生气,视为他尚未达到发展的里程碑,他不是故意的。孩子发脾气时,他并非乐在其中。有其他选择时,没有人会愿意那样。

有一种说法是孩子之所以展现这种麻烦的行为,是因为父母管教太松。其实不然,许多管教不严的家长依然教出行为得体的孩子。有些家长的管教很严,也很公正,但孩子的行为依然给别人带来麻烦。孩子是否会惹麻烦,和父母管教严不严无关,而是和孩子学会这四种技能的速度有关:抗挫折能力、灵活应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人着想的能力。

如何学会行为得体,不要制造麻烦,并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使一个孩子行为得体的方法,不见得能为另一个孩子带来同样的结果。孩子是人,不是机器。我们希望孩子与人联系,培养关系,而不是变成机器人。

对待孩子的贿赂应该只是偶尔,不能当成常态。让孩子对家事感兴趣的最好方法(例如把碗盘放进或拿出洗碗机),是让孩子在幼儿时期就玩类似的游戏 (游戏对小孩来说是工作)。你配合他玩耍时,他会模仿你,也会配合你。经过长时间的培养之后,你会教出一个愿意清理碗盘的孩子,而且他之所以愿意清理,是因为他想帮忙,不是因为你贿赂他。有些人认为花钱请孩子做家事可以培养孩子的金钱观,但培养金钱观之前,需要先教他“人”的价值。

从别人对待他的方式,学会如何待人处事。当别人对他表达感谢时,他才真正学会如何说。请”和“谢谢”,之后才会效伤。如果你只是灌输孩子应该讲这些礼貌用语,他可能永远无法心领神会。

有人送孩子礼物,但孩子没道谢时,我们会觉得很尴尬。但这时我们应该把爱面子的心态搁在一边,不要逼孩子说出他内心没有的感受,使孩子当场难堪。我们可以自己向对方道谢,以免对方觉得自己的好意无人领情。孩子看到你表达感谢时,他会学到什么是真心的感谢。他小时候跟你玩游戏时,假装递给你茶杯,而你每次都对他说 “谢谢”,然后欣然接受,从那时起,孩子就开始学习感谢了。那些小动作都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为教养投入的时间。

相关文章

  •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读后完结

    《真希望父母读过这本书》 2022.10.17杨玉林1T1.先考虑当下可行的状况,别想未来可能发生什么。2、给孩子...

  • 读书笔记

    【标题】回应孩子的感受2 【书籍】真希望我父母也读过这本书 【01】床底下的怪物 注意考虑孩子的行为和语言,理解孩...

  • 读书笔记

    【标题】孩子行为不得体的原因 【书籍】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01】孩子不得体的行为意味着什么? 我们先不管孩子...

  • 发火,不是因为当下发生的事,而是……

    《读真希望我的父母读过这本书》读书笔记 1.当我们对自己的情绪进行过激反应,很可能不是因为当下发生的事情,而是因为...

  • Day101:《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读书笔记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菲利帕·佩里 160个笔记 过往经历的影响 >> 当你对孩子正在做的事情或提出要求的事情感...

  • 关系,土壤,教育!

    今天,我开启了重读一本书的模式。开始重读《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这本书的前言中有一段话,我特别想分享给大家:...

  • 真希望我的父母读过这本书03

    5.22《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3 本周书籍《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1今天我读了:P51~P91 2我学习到...

  • 真希望我的父母读过这本书

    亲子教养的核心,在于你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如果把人比作植物,关系就是土壤。关系支持和滋养着孩子,让孩子得以成长(或抑...

  • 真希望我的父母读过这本书

    是如何去找到最简单有效的沟通方式。 一、简单有效的沟通:回应 首先第一个沟通方式,最简单的就是回应我们孩子的感受。...

  •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D1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 #与筠共读 我们常认为自己是因为当下的人或者事情引起了现在的情绪(愤怒、沮丧、难过……)...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笔记】《真希望我的孩子读过这本书》先考虑当下可行的状况,别想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mfzb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