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乡景 乡音 乡情

乡景 乡音 乡情

作者: 丁香淡淡 | 来源:发表于2024-07-04 21:11 被阅读0次

走进昆山,感受她的钟灵毓秀;品味昆山,欣赏她的意韵悠长。昆山,乡音乡韵诉不尽,一枝一叶总关情。

             ——题记

  不必说周庄的青墙白瓦,悠悠雨巷;不必说千灯的灯月交辉,古韵悠长;也不必说锦溪的水波潋滟,千荷映碧;更不必说马鞍山的银杏参天,琼花飞扬。单就那江南一隅的水乡,就已是昆山游子心中永恒的家乡模样。

  江南雨,如同阿妩唤醒沉睡的囡囡。昆山,便在这“一霎清明雨”里醒来。庭院深深,挡不住春意盎然的满树杏花;小桥流水,载不住乌篷船下的碧水东流;娄江的号子哟,唤醒了沉睡的朝阳路;渔民的歌声啊,伴随着前进路的汽笛;阿婆古老的纺锤车,映衬着声声不息的蛙鼓;阿姐河边的捣衣声,伴随着阿爹吱吱呀呀呀的老水车……垂帘画阁,柳风杏雨。不到昆山,又怎知春色如许?

    不必说祖冲之塑像的高大威武,也不必说顾炎武祠堂的庄严肃穆,更不必说震川路的锦绣繁华,单就那珠圆玉润的并蒂莲就已是昆山人心中骄傲不已的隽永国画。

  是的,它有的是“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壮观,它有的是“浮香绕曲岸,圆影覆华池”的静谧。白的、黄的、紫的、粉的……争奇,而不斗艳;高雅,而不傲然。最是那并蒂莲啊,一枝通连理,两花相向开。芙蓉照水,我见犹怜。

  彼时,昆曲自闺阁深处,觅一段锦屏人的轻愁,化作一唱三叹的小调,咿咿呀呀从那绿阴中隐隐传来,时而轻柔,时而高亢,时而软糯,时而澎湃,让人心魂摇曵,神思悠然。

  品着万三蹄,吃着奥灶面,荡然于耳的是大街小巷那缠绵绯恻的古典昆曲,跃然面前的是那笑语盈盈的吴侬软语。百戏之祖的昆曲,化作了昆山人儿时的记忆,成了昆山新人的婚礼见证,更是夕阳红里不可缺失的篇章。

  不必说川流不息的柏庐路,不必说人流如潮的市民广场,也不必说凄美神秘的宋井,更不必说傲立昆山之巅的文笔峰,单就那千年的银杏,万年的昆石,并蒂的莲花,双尾的锦鲤,就足以成为昆山的城市坐标。

  品着菊花香,惊呼蟹脚痒。倘佯于阳澄湖的碧水蓝天,相携相伴的是那白发翁媪,魂牵梦绕的是那“醉里吴音相媚好”。昆山,是娄江那慷慨澎湃的号子;昆山,是崇安寺里悠远绵长的钟声;昆山,是阿妩念叨囡囡的“嫩做啥”;昆山,更是化身为一支支童谣,不时地把记忆的钟声敲响。“昆山有个老公公……”随着小伢儿拍手的起起落落,轻轻地把乡音乡情一一收藏。多少熟悉的声音,走过昆山的风风雨雨,从来不需要想起,永远也不会忘记。

    哦!昆山的花,开满墙,春花秋月四时香;昆山的水,通三江,长帆远影向何方?昆山的路,亮堂堂,四通八达浴天光;昆山的话,韵悠长,树高千尺不能忘;昆山的情,意未央,情到深处是故乡。

相关文章

  • 乡土乡音乡情乡景

    那田、那地、那泥径…… 那纵横交错的田埂 还弥留着我童年时赤脚奔跑的脚印 三月阳春 农夫忙着春耕 田里此时又传来父...

  • 拔根的树

    乡音,乡土; 乡物,乡亲; 乡景,乡情; 忍痛拔起出生的根部, 不再固守原地, 离开家乡, 去往异域陌地! ...

  • 读《乡音乡情》之《乡景》篇

    成新平的《乡音乡情》之《乡景》篇,收录了作者2011至2013年间创作的20篇有关乡景的散文。 其中《告别故乡码头...

  • 乡音·乡情·乡风

    窗外阳光正好,想着出去走走。 有点小风,却已经不至于寒冷,因为疫情的影响,原本临近年关该热闹起来的四明楼前,显得有...

  • 乡景乡情

  • 乡景,乡情

    时隔半个月之久,我又回到了我朝思夜盼的家乡。 麦子更高了,麦穗硕大,已经有了麦粒儿,麦芒齐刷刷指向天空。放眼四望,...

  • 乡景 乡情 乡痕

    乡景·乡情·乡痕 农村,一个熟悉而又陌生的字眼。从小在农村长大的我,对于它有份别样的情怀。依稀记得自己年少时在田间...

  • 读《乡音乡情》之《乡趣》

    成新平的《乡音乡情》之《乡趣》共收录了作者2011年到2013年期间发表的文章16篇。其中《捕蝉》一文发表在《人民...

  • 乡音乡情

    转山转水转村庄,闻土闻花闻酒香,听说听唱听曲艺,思人思物思故乡。

  • 乡音乡情

    小时候生活在农村,说的是家乡的方言,长大了外出求学说的是普通话,工作后没有人再和自己说家乡的方言,再加上一些电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乡景 乡音 乡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mhwc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