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赋在家度过了夏秋交接,家中只有母亲和我。眼看窗外的景色由浓绿到土黄,农作物恣肆生长到颗粒归仓,土地又变得荒芜了。
我的心也如土地一般,没有了浓荫的遮凉,变得焦躁不安,极度想离开。可现在又有临期的考试困着,心里的焦躁变成烈火无处发泄,便经常向着母亲发火。
饭桌上,吃着母亲做好的饭,却不由母亲多说一句废话。烦杂琐事说的多了,我便来一句:“好了好了,别计较了。”“你看着办不行吗?”一句两句磕得母亲张嘴无言。
有时候会因为母亲小小的不顺意,我就强烈反抗,说话自然带着火气,母亲总是悻悻地吭一声做反驳,却不敢说太多。
讨厌母亲不敲门就进房间,却不好意思直接劝说,总是盯着不请自来的母亲,火热的不善的目光烧得她面生尴尬。
昨晚和她一起出门散步,真的感觉自己应该多走走路。两人交谈之中,发现母亲竟不懂除法最近简单的1➗1都不知道答案。我知道母亲没怎么上过学,却不知道原来学过的知识这么窄。
我这辈子幸运,母亲因为是女子,姥爷让她一年级辍学,让自己的其他男子都上到了初高中,最后没升学都是因为孩子自己不想上。而母亲,没有选择的余地,只有被支配的命运。从小放牛,风里来雨里去,没有人关心,甚至可以说,不小心死在山里都无人在意。
我理解了杨绛对老王的愧怍,一个幸运的人对不幸的人的愧怍。
我耐心告诉母亲,除法就是平均分,一个苹果分给一个小孩,那么这个小孩就会得到一个苹果。100个苹果分给5个小孩呢?她很快算出是20。
母亲和父亲都是善良不记仇的人,在我眼中却是没有自尊的人。从我记事起,他们就对姥爷非常关照。姥爷去世后,我才知道那么多母亲遭受的不公平待遇。
我听了母亲的遭遇很生气,大声责备她不给自己留尊严。按照我的处事风格,我会带着恨意长大,一直惦念,时刻不敢忘记。等到我有能力独立的时候,就是我解救儿时痛苦的自己的开始。我绝不会让不爱我的人从我这里得到一丝好处,让伤害我的人都会后悔自己的当初的所作所为。
而母亲恰恰相反,她依旧履行儿女的义务,做一个听话懂事能干的女儿。按她的说法就是,无论如何,他还是我爹啊。
我非常鄙视这种行为,价值观人生观不同,没有办法讲到一块。
而且在农村人的眼中,丑事是不能随便乱讲的,我也很生气,极度讨厌这种眼界狭窄的陋习。姥爷去世后,我才知道他年轻时的所作所为,去世前没有一个人告诉我。死了告诉我有啥用呢?没死的时候我还能帮你们报复,现在只能让我平白生一肚子无处发泄的气。
说的太多了。
时时愧疚,是因为自己的态度对母亲造成了伤害,总是事后后悔,希望自己能把愧疚留在心里,时时惦念。不要再做后悔之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