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嘉轩迁祖坟与神奇的白鹿同居一处后,娶了第七个媳妇仙草,在新婚之夜,仙草扯掉小棒槌与白嘉轩圆房。白嘉轩的生活转入进入一个新的生活状态。
一、种罂粟,生马骡
八月未的清早,白嘉轩喝着酽茶,吸着旱烟,看着纺线的母亲和挺着肚子的媳妇,听着嗡嗡吱吱的纺车声,浑身的筋骨和血液就鼓涨起来。
鹿三把套绳收拾齐备,牵出红马,扯步进院。白嘉轩吹烟放壶喝茶后,解马套杖,扛耙挟帚,过街巷,出村子,下河滩。
大地简洁而素雅,天空开阔而深远。
红马拽杖踏进地头。细耕后,洒上细土或细沙,他种的是罂粟。耕完后,精耱碎死泥硬块,平整疏松地面。开沟溜下掺和着细土的种子。地边满满是围观的、交头接耳的村民。
白家抽取罂粟,熬制了香气四溢的烟膏,送到了中药铺,卖得好价银。翻修了厅房厢房,改建、修整了门房和门楼。第二年,又扩建了马房。
自此,全村人都把耕田改为烟地,县令三任禁种,都未见效。这年,举人朱先生亲下烟地,捣毁罂粟,仍未能彻禁。
结婚一年后,白家得儿子,取名马驹。仙草学会操持家务。第二年生儿子骡驹,生活如坟前的柏树那样旺盛。
白家接济因赌而穷的小户,受到村民称赞。寡妇见此把地卖给白家。第二日,白嘉轩在地头见鹿子霖犁地,双方争执、撕扯,双方家族介入,冷先生及时赶到,把白鹿二人拉至中药堂。
后来搞清楚,是因寡妇贪图好价致一地二卖,白鹿二人拉起阵势,要诉到衙门。朱先生分别给两人写一样内容的信,感动双方,把地归原主,并周济粮食和银钱,感动村民。县令送“仁义白鹿村”。
二、修祠堂,办书院
白鹿轩的两个儿子渐渐长大,对儿子满满喜爱的白鹿轩想起要筹办学堂。
祠堂经过多次洪水的毁灭、火灾灰烬,疫疠滋蔓。村庄的历史断裂。
白嘉轩找到鹿家,鹿家祖上是厨子,后为耕躬之家,祖辈死前留言求取功名,白嘉轩和鹿子霖商议修建祠堂,办学之事。
从春天开始,村人出力、出钱、出人,齐心协力修缮祠堂,揭幕之日,请来戏班,大唱三日,轰动川原。
夏收之后,学堂开学,朱先生跪地感谢,推荐徐先生执教。白家两个儿子,鹿家两儿子、鹿三的儿子黑娃及村里的孩子到学堂学习。黑娃资质低,悟性差,贪玩,与白家、鹿家的孩子渐渐分开。
白家、鹿家的孩子先后到朱先生的白鹿书院学去了,黑娃也就离开了学堂。
三、养白灵,平战事
仙草生了儿子牛犊后,又添了女儿白灵,认鹿三为干大。在白灵满月时,白家举行了隆重的满月宴。
没有参加宴会的冷先生城里回来告诉白、鹿二人,西安反正,城里清家的人都跑了,来了一位张总督。他给亲戚看病的当晚,城里响起了枪,他的亲戚吓死了,他混在送丧的队伍中出了城,得以回到了原里。
这时,原里出现了白狼,祸害牲畜。白、鹿二人商量修补村庄围墙,挡遮白狼、匪贼,村民响应,白嘉轩更加自信。
白嘉轩来见朱先生,朱说起他说服清兵二十万的事。
那天晨诵之日,朱先生二次推辞张总督所派之人,独自一人来见张总督。第二天早上,天不亮,朱先生就悄悄地出了城见到张巡抚,在酒席上慷慨陈词。朱先生离开军营回到省城,得知清兵已退,张总督跪下表谢。朱先生留字回原。
面对动乱的时局,白嘉轩讨教如何自保,朱先生写《乡原》一份。白回村后,徐先生抄写张贴于祠堂门外,命村人熟记背诵,违者处罚。
在处罚村口坦胸喂孩的妇女之后,全村无人再犯。白嘉园找石匠凿下两方青石板块,刻下《乡原》,镶在祠堂门两边。
四、启示
此三章,白嘉轩做了四件与他身份相符之事。喜得三子一女,做了一个儿子该做的事;种罂粟,致家富裕,做了一家之主该做的事;办学堂,做了一个父亲该做的事;带领村民,修建祠堂,补齐围墙,做了一个族长该做的事。
白嘉轩的信心、能力越来越强,责任范围越来越大。
而正在此时,民国取代了清朝,在这急速的社会动荡、时代变化中,白鹿原该如何生存,白鹿两家的领头人白嘉轩、鹿子霖如何面对,这是作者在后面所要在叙说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