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鬼谷子》 转丸第十三、胠乱第十四

《鬼谷子》 转丸第十三、胠乱第十四

作者: 岁月莲上写诗 | 来源:发表于2022-05-09 13:40 被阅读0次

    2022.05.09周一雨D129

    “志道乐学·国学经典”D628

    《鬼谷子》 转丸第十三、胠乱第十四

    这两篇原文已佚。

        本经阴符七术

        《本经阴符七术》是《鬼谷子》中理论性较强的一篇,其内容主要是关于修身养性的方法。修身养性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内在的实质。纵横家游说诸侯,内在品质至关重要。“本经阴符七术”就是一种精神修养之术,它注重的是人的内心修炼。它是一种由内而外的修炼秘方,不但能入,还能出。本篇在“精”“气”“神”各个方面都进行了独到而且全面的阐释,对充实意志、涵养精神方面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经阴符七术》一共涵盖七种权术,它们皆各有所指,具有很强的独立性,但彼此之间又存在内在的逻辑联系,形成了一种既独立又联合,且不可分割的关系。

        前三节侧重于内在的修炼,包括内在精神、意志和思虑的养成。后四节讨论的则是由内而外运用内在精神的方法。以内在精神的充实为本,以内在精神的外用为末,环环相扣,紧密相连。

        内心的修炼,以“盛神”“养志”“实意”为主。修身养性,是鬼谷子养生学说的精华。《盛神法五龙》认为养神之法在于合自然之道,以求养神以通窍。《养志法灵龟》认为养志要效法灵龟,以求养志以蓄威。《实意法螣蛇》认为坚定意志要效法螣蛇,以求实意以储存信息。

        内心的外用,以“分威”“散势”“转圆”“损兑”为主。《分威法伏熊》认为分威要效法伏熊,以求分敌之威,增己之威。《散势法鸷鸟》认为散势要效法鸷鸟,以求散敌之势,扭转局势。《转圆法猛兽》认为转圆要效法猛兽,以求像转动圆体那样使计谋快速产生。《损兑法灵蓍》认为损兑要效法灵蓍,以求损兑言辞,随机变辞。

        纵横策士们游说人主,应该以精神为宗,把养生寓于人的精神活动之中,安定心志,达到修身养性的目的。

        盛神[1]法五龙[2]

        盛神中有五气[3],神为之长,心为之舍[4],德为之大,养神之所归诸道。道者,天地之始,一其纪也,物之所造,天之所生,包宏无形,化气,先天地而成,莫见其形,莫知其名,谓之神灵。故道者,神明之源,一其化端。是以德养五气,心能得一,乃有其术。术者,心气之道所由舍者,神乃为之使。九窍十二舍[5]者,气之门户,心之总摄也。生受于天,谓之真人。真人者与天为一。

        【注释】

        [1]盛神:使精神旺盛,养神。

        [2]五龙:一种说法是五行之龙,一种说法是传说中神仙名,这里指金、木、水、火、土的神气。

        [3]五气:指心、肝、脾、肺、肾等五脏之气。

        [4]舍:居所。

        [5]十二舍:即中医所谓十二脏。先秦医家以心、肺、肝、胆、膻中、脾、胃、大肠、小肠、肾、三焦、膀胱为十二官,称十二脏。

        【译文】

        旺盛的精神中有五气,精神是五气的统帅,心是精神的依托之所,品德是精神在人身上的表现,养神的办法就是让心与大道合一。所谓“道”是天地产生的本源,一切由“道”始。万物的化育、天地的产生,都是由道来完成的。道包含着无形的化育之气,在天地产生之前生成,看不见它的形态,叫不出它的名字,见它的形态,叫不出它的名字,我们就称它为“神灵”。所谓的“道”,是神明的本源、万物变化的开始,而“一”是道变化的开端。因此,人们只有用道德涵养五气,心里守住一,才能掌握住道术。道术就是把心气从住所中引导出来,由此神就产生了。人体的九窍和十二舍是气进出人体的门户,由心总管它们。人本受命于天,所以称为真人。真人能与天地万物融为一体。

        【原文】

        内修炼而知之,谓之圣人,圣人者,以类知之。故人与一生,出于物化。知类在窍[1],有所疑惑,通于心术,心无其术,必有不通。其通也,五气得养,务在舍神,此谓之化。化有五气者,志也、思也、神也、德也,神其一长也。静和者养气,气得其和,四者[2]不衰,四边威势,无不为存而舍之,是谓神化。归于身,谓之真人。真人者,同天而合道,执一[3]而养产万类,怀天心,施德养,无为以包志虑思意,而行威势者也。士者通达之,神盛乃能养志。

        【注释】

        [1]窍:即上文所提到的九窍。

        [2]四者:指志向、思想、精神、道德。

        [3]执一:坚守无为。

        【译文】

        通过内心修炼而体会出道的人,就称为圣人。圣人能掌握以此类推的方法来认识道。人与万物一起生成,都是出于天地的造化。了解各类事物在于利用各种感觉器官;解释疑难在于用心思考进行综合分析。如果不能感知,那就是心与九窍之间的气不通。通达之后,五脏精气得到培养,这时要让神气归于心舍,这就叫作“化”。五气在转化过程中,就会产生志向、思想、精神、道德,其中精神是最主要的。做到宁静、平和就能养气,五气能够融合,那么志向、思想、精神、道德就不会衰退,向四方散发威势,我们就能无所不为,如果能使这种威势长存不散,这就叫作达到神化的境界。当这种神化归于自身时,那就叫作真人。真人能与天地合为一体,坚守“一”而生产并育化万物,怀着上天之心施行恩德,以无为之道来指导思想,通过这种途径来散发威势。纵横之士能通达此理,就能精神旺盛,从而修养自己的心志。

        养志法灵龟[1]

        养志者,心气之思不达也。有所欲,志存而思之。志者,欲之使也。欲多则心散,心散则志衰,志衰则思不达。故心气一,则欲不徨[2];欲不徨,则志意不衰;志意不衰,则思理达矣。理达则和通[3],和通则乱气不烦于胸中。故内以养志,外以知人。养志则心通矣,知人则职分明矣。

        【注释】

        [1]灵龟:古人认为龟是一种通灵并且长寿的动物,所以叫灵龟。

        [2]徨:心神不安。

        [3]和通:和气畅通。

        【译文】

    养志,是因为心神思虑不畅达的缘故。一个人如果有了欲望,老是放在心中考虑,志向就会被欲望所驱使。欲望过多,心神就会涣散;心神涣散了,志向就会衰弱;志向衰弱了,思想就无法畅达。如果心神专一,就不会因为欲望过多而心神不定;欲望不多,志向就不会衰弱;志向不衰弱,思想就会畅达;思想畅达则和气畅通,和气畅通心中就不会烦乱。因此,对内要培养志气,对外要了解他人。培养志气可以使自己思路通畅,了解他人就可以做到知人善任。

        【原文】

        将欲用之于人,必先知其养气志,知人气盛衰,而养其志气,察其所安,以知其所能。志不养,则心气不固;心气不固,则思虑不达;思虑不达,则志意不实;志意不实,则应对不猛;应对不猛,则志失而心气虚;志失而心气虚,则丧其神矣。神丧则仿佛[1],仿佛则参会不一[2]。养志之始,务在安己。己安则志意实坚,志意实坚则威势不分。神明常固守,乃能分之。

        【注释】

        [1]仿佛:心意彷徨,精神恍惚。

        [2]参会不一:指志、心、神三者不能协调配合。

        【译文】

        如果要运用养志的方法考察他人,一定要先了解他是如何培养志气的,了解他志气的盛衰;通过培养他的志气,观察他的心意反应,从而了解他的才能大小。如果一个人不培养志气,他的心气就不会稳固;心气不稳固,思想就不会舒畅;思想不舒畅,意志就会不坚定;意志不坚定,应付外界的能力就不强;应付外界能力不强,就容易丧失志向,心气虚弱;丧失志向,心气虚弱,就会失去神志。神志丧失必然精神恍惚,精神恍惚就会导致心、神、志三者不能协调。开始修养心志时,一定要先让自己安定;自己安定了,意志才会坚定;有了坚定的意志,威势才会凝聚不散。这样,神气就固守于体内,就可以分散别人的威势。

        实意法螣蛇

        实意者,气之虑也。心欲安静,虑欲深远。心安静则神策生,虑深远则计谋成。神策生则志不可乱,计谋成则功不可间。意虑定则心遂安,心遂安则所行不错,神自得矣,得则凝。识气寄,奸邪而倚之,诈谋[1]而惑之,言无由心矣。故信心术,守真一而不化,待人意虑之交会,听之候之也。

        【注释】

        [1]诈谋:指阴谋诡计。

        【译文】

        实意,就是充实提高心的思虑。心要想安静,就要思考得深远。只有心安静了,才会产生神奇的策略;只有思考得深远,谋划事情才能成功。神奇的策略产生了,心志就不会紊乱;谋划事情成功了,功业就不可抹杀。思虑稳定,则心境安详,心境安详则所作所为就不会出现差错,精神就会饱满,就会专一集中。如果人的心气游离在体外而不能在心中扎根,那么奸邪之徒就可能乘虚而入,阴谋诡计也会攻入心中迷惑我们,所说的话也不会是用心思考所得。要相信静心的方法,坚守专一之道而不改变,静静地等待意志和思虑的交汇,认真听取和接受别人的意见。

        【原文】

        计谋者,存亡之枢机。虑不会,则听不审矣,候之不得。计谋失矣,则意无所信,虚而无实。故计谋之虑,务在实意,实意必从心术[1]始。无为而求安静五脏,和通六腑[2],精神魂魄固守不动,乃能内视[3]、反听[4]、定志。虑之太虚[5],待神往来。以观天地开辟,知万物所造化,见阴阳之终始,原人事之政理,不出户而知天下,不窥牖[6]而见天道,不见而命,不行而至。是谓道知,以通神明,应于无方,而神宿矣。

        【注释】

        [1]心术:静心的方法。

        [2]六腑:即胃、胆、三焦、膀胱、大肠、小肠,这里指六腑之气。

        [3]内视:古代养生家认为人通过意念可以窥见自己体内的脏腑、经络等。这里指用心去看。

        [4]反听:这里指用心去听。

        [5]太虚:道家向往的最高神境。

        [6]牖(yǒu):窗子。

        【译文】

        所谓“计谋”,是国家存亡的关键。思想不能够交融,听到的情况就不会周详,也就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消息。计谋失效会导致意志不坚定,人就会变得虚幻而不实际。所以,谋划计谋,务必充实意念,充实意念则须从静心术开始。本着无为之道,使五脏之气和谐,六腑之气通畅,使精、神、魂、魄诸气各安其所,才能做到用心去看,用心去听,从而使志向坚定。思虑达到毫无杂念的空明境界,等待奇妙的灵感活动往来。以此观天地之变化,了解万物造化的规律,观察阴阳二气的变化,明察治国方法的原理,这样就能做到不出门而知晓天下大事,不开窗而看见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没有见到事物就可以预先知道它的名字,不用行走就可以达到目的地。这就是所谓“道”,以此可以与神明相通,可应对万事万物,神亦来宿于此矣。

        分威法伏熊[1]

        分威者,神之覆[2]也。故静意固志,神归其舍,则威覆盛矣。威覆盛,则内实坚;内实坚,则莫当;莫当,则能以分人之威,而动其势,如其天。以实取虚,以有取无,若以镒称铢[3]。

        【注释】

        [1]伏熊:伏在地上准备发起攻击的熊。

        [2]覆:即“伏”。

        [3]以镒(yì)称铢:用重物作秤锤去称量轻物,比喻以重驭轻,轻而易得。镒,二十两为一镒。铢,二十四铢为一两。

        【译文】

        散发自己的威势,就是要先积蓄威势,让旺盛的精神伏藏其中。要平心静气地坚定志向,使精神归于心舍,这样伏藏的威势才能更加强盛。威势强盛,内心就更加坚定。内心坚定,威势发出之后就没有人能够阻挡。没人能够阻挡,就可以分散他人威势,动摇他人势力,自己的威势就像天一样无不覆盖。用己方之实去攻取对方之虚,用有威势去对付无威势,就像用镒来称铢一样让轻而易举。

        【原文】

        故动者必随,唱[1]者必和;挠其一指,观其余次;动变见形,无能间者。审于唱和,以间见间,动变明而威可分。将欲动变,必先养志伏意以视间。知其固实者,自养也;让己者,养人也。故神存兵亡,乃为之形势。

        【注释】

        [1]唱:同“倡”,倡导。

        【译文】

        所以,只要行动就必定有人追随,我们一倡导,对方必然应和;掌握了对方一点,就可以看到对方的其余方面;对方的一举一动都会显现出来,没有一个能逃得掉。对唱和的情况进行周详的考察,通过蛛丝马迹去寻找对方的漏洞,让对方的举动显现在我们面前,他的威势就可以被我们分散。我们要活动变化,必须先养心志,隐蔽自己的实力,从而暗中观察他人活动。使自己的思想意志充实坚定,是懂得提高自我修养的人;把自己所拥有的给予对方,是使别人驯服的方法。所以,能够做到精神专注而进击之势毫不显现,那就是大有可为的形势。

        散势法鸷鸟[1]

        散势者,神之使也。用之,必循间[2]而动。威肃内盛,推间而行之,则势散。夫散势者,心虚[3]志溢。意衰威失,精神不专,其言外而多变。故观其志意为度数,乃以揣说图事,尽圆方,齐短长[4]。

        【注释】

        [1]鸷鸟:凶猛的鸟类。

        [2]间:漏洞。

        [3]心虚:内心虚静。

        [4]齐短长:指灵活运用长计短谋。

        【译文】

        散发威势,是由精神所主宰的。运用散势之法时,一定要看好对手的漏洞再采取行动。威势在内心积聚已经很旺盛时,再抓住对手的漏洞采取行动,威势就可以散发出去。散发威势时,要内心虚静,意志充沛。意志衰弱则威势丧失,导致精神不专,就会言语不着边际且漫无中心。所以,对对方进行观察,以得到对方真实的志和意为标准,然后去揣测游说,并谋划各种事情,查遍有形无形之物以掌握决策信息,衡量长计短谋以求得最佳决策。

        【原文】

        无间则不散势,散势者,待间而动,动而势分矣。故善思间[1]者,必内精五气,外视虚实,动而不失分散之实。动则随其志意,知其计谋。势者,利害之决,权变[2]之威;势败者,不以神肃察也。

        【注释】

        [1]思间:思索、寻查对方漏洞。

        [2]权变:灵活运用权术。

        【译文】

        对方如果没有漏洞可循,就难以散其势,这时必须等待时机,等找到对方的漏洞再采取行动,一旦行动就能分散对方的威势。所以善于寻查对方漏洞的人,必须善于充盈内脏精气,善于观测形势的虚实,一旦行动就不会失去散发威势的实效。行动时,必须紧紧跟随对方的意图,了解对方的计谋。威势是决定胜败的重要因素,是灵活运用权术并发挥作用的条件,威势衰败的人,往往不能凝神观察。

        转圆[1]法猛兽

        转圆者,无穷之计。无穷者,必有圣人之心,以原不测之智而通心术[2]。而神道混沌为一,以变论万类,说义无穷。智略计谋,各有形容[3]:或圆或方,或阴或阳,或吉或凶,事类不同。故圣人怀此用,转圆而求其合。故与造化者为始,动作无不包大道,以观神明之域。

        【注释】

        [1]转圆:转动圆珠,这里指把智谋运用得像转动圆球一样,能应付各种情况。

        [2]心术:这里指凝聚心气的方法。

        [3]形容:形势,特点。

        【译文】

        计谋应该像转动圆珠一样,能源源不断产生。要想源源不断地产生计谋,必须有圣人的胸怀,从而探究不可估量的智慧,熟练掌握凝聚心气的方法。自然之道是神妙莫测的,处于一种混沌的统一状态。用变化的观点来讨论万事万物,纵横之士游说时的道理也就无穷无尽。不同的智略计谋,具有各自的特点,有的具有灵活性,有的具有规律性;有的运用在暗处,有的公开实施;有的带来吉祥,有的招致祸患,这是为了应对不同的事类。所以圣人掌握了计谋的特征和用法,在处理事情时就像转动圆珠一样,产生无数计谋以求与事物状况相吻合。所以圣人以自然造化之道作为开端,其行为无不合于自然大道,并且能够看到别人无法看到的神明的境地。

        【原文】

        天地无极,人事无穷,各以成其类,见其计谋,必知其吉凶成败之所终。转圆者,或转而吉,或转而凶,圣人以道先知存亡,乃知转圆而从方。圆者,所以合语[1];方者,所以错事[2]。转化者,所以观计谋;接物者,所以观进退之意。皆见其会,乃为要结[3]以接其说也。

        【注释】

        [1]合语:指话语投机。

        [2]错事:处置事件,解决问题。错,同“措”,处置,解决。

        [3]要结:关键。

        【译文】

        天地是广阔无边的,人事是变化无穷的。这些又各以其特点分成不同的类别,各种智谋也各有其形,观察一个人的计谋就能从中知道事物的吉凶成败。计谋像圆珠一样运转变化,有的转向吉祥,有的转向凶险,圣人运用转圆之法能够掌握规律而预先得知存亡之理,及时从转圆之法中解脱出来,来确立某种方正的策略。所谓“圆”,就是彼此话语投机。所谓“方”,就是正确解决问题。运转变化,是为了探知对方的计谋;接触外物,是为了根据处理事情的实际效果决定进退。只有看到问题的症结所在,然后抓住关键才能与对方紧密相连,彼此主张一致。

        损兑[1]法灵蓍[2]

        损兑者,机危[3]之决也。事有适然[4],物有成败,机危之动,不可不察。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兑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之辞。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辞不烦而心不虚,志不乱而意不邪。

        【注释】

        [1]损兑:指减少杂念,让内心专一。

        [2]灵蓍(shì):古代用来占卜吉凶的工具。

        [3]机危:危险的征兆。

        [4]适然:偶然,有时发生。

        【译文】

    减少杂念,让内心专一,是处理遇到危险征兆问题时的关键。万事万物都有偶然巧合,有成功也有失败,当危险露出征兆的时候,不可不细心观察。所以,圣人都用无为而为之的态度对待事物发展,观察言语要合乎事物的发展。内心专一,是为了了解事物;减少杂念,是为了坚决行动。行动了,说明了,却还不被外界认同,圣人就不会再随便开口了。所以,聪明人不会因为自己不言说而失去对对方言说信息的获得。言辞不烦乱,心气就不虚弱;志向不紊乱,意念就会端正。

        【原文】

        当其难易而后为之谋,因自然之道以为实。圆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谓大功。益之损之,皆为之辞。用分威散势之权,以见兑其威、其机危,乃为之决。故善损兑者,譬若决水于千仞之堤,转圆石于万仞[1]之谿[2]。而能行此者,形势不得不然也。

        【注释】

        [1]仞: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仞。

        [2]谿(xī):溪谷,溪涧。

        【译文】

        遇到事情根据其难易程度,再进行谋划决策,要顺应客观规律去制定实施措施。对方施行圆的策略不停止,我们实行方的策略也就不停止,这就是大功告成的前提。谋略的增减变化,都是为了言辞能够合适地表达出来。善于运用分威、散势的方法,发现对方的威力以及危险的征兆,然后再做出决断。所以说,善于运用损兑法的人,他处理事情就好像挖开千丈大堤放水,又好像从万丈的高山上向下滚动圆石。而这一切都是自然的、难以逆转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鬼谷子》 转丸第十三、胠乱第十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mjh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