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稻谷供给侧改革启动条件下的市场展望与未来核心矛盾解决

稻谷供给侧改革启动条件下的市场展望与未来核心矛盾解决

作者: 画皿 | 来源:发表于2019-10-21 15:58 被阅读0次
    稻收

    笔者(张鑫  研究员)按:2014年起我国先后取消了大豆、油菜籽、玉米等粮油品种国家临时收储政策,全面实行市场化收购。2016年起又逐步完善了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政策,进一步降低了政策性收购价格、收购比例与收购范围。据2017年财政向全国人大报告数据显示,全国粮油物资储备金额是2190亿元,财政负担过重。政策周期的波动,一定会导致种植结构发生较大变化,这就会对种子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冲击,那么影响周期多久、影响幅度多大、影响市场价格多深?这就是本文主要想探讨的。目前我国国内社会总需求下降,通货紧缩的影子一直在“纠缠不清”,这就对供给端的种子企业压力很大。因为企业无法再通过外延式的速度效益型的方式扩张。对于外延式类型的扩张,资本市场已经开始“用脚投票”,从二级市场的股票价格便可验知。所以必须创造价值,才是种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否则就会被市场淘汰。种植端需求侧的不景气,倒逼供给端种子企业,一是要精细化管理,进行效率变革;二是要产品标准升级,掌握来自市场的消费选票。三是高层要意识到战略精进要比战术勤奋重要的多,因为理念和格局上的差异,决定了一个企业发展的长期空间。

    一、大势,稻谷去库存蠢蠢欲动

    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5年三大主要作物的期末库存达到3.17亿吨,其中玉米期末是2.3亿吨,稻谷是6900万吨,小麦是1800万吨。2015年以来,国家通过镰刀湾和轮作政策叠加来逐步降低全国玉米的播种面积,减少玉米产能量级。国家通过调低临储玉米拍卖价格,刺激下游消费的倍数级增长来消耗库存量级。截止到2019年9月26日,我国玉米临储库存用了四年时间,大约下降了1.78亿吨,速度惊人。目前临储库存总计约5200万吨,基本为2015年产玉米,其中黑龙江、吉林、内蒙古、辽宁地区存量占比分别为51%、24%、18%和7%。从玉米的临储库存数据来看,我们可以基本宣告玉米的供给侧改革成功。从国家供给侧改革路径来看,呈现出大豆→油菜→玉米的先后顺序,我们有理由相信下一步进行去库存的作物有可能是稻谷,最后是小麦。这种判断是基于三点:一个是两大口粮作物库存的量级区别。一个是WTO规则下稻谷和小麦农业支持政策的调整。一个是国粮局2019年秋粮收购启动会上的政策释放。根据调研可得:2019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约4.37亿亩,其中早籼稻0.65亿亩,晚籼稻2.36亿亩,粳稻1.36亿亩。预估本年度稻谷总产将降至2亿吨左右,其中早稻0.24亿吨,中晚籼稻1.08亿吨,粳稻0.68亿吨。截止年初稻谷总库存量大约是2.01亿吨,其中早稻库存量是0.28亿吨,中晚籼稻库存量是0.66亿吨,粳稻库存量是1.07亿吨。稻谷天量库存的出现,主要就是供给与需求之间产生了错配,众多需求得不到满足导致的。叠加2019年年底的结转库存,我国稻谷总库存有可能将于2020年初突破2.3亿吨,相当于2015年玉米临储库存量级,已经走到了不得不改的窘境。目前国家临储小麦(不含2019年产小麦)剩余库存数量7100多万吨,还有些时间,可以一个一个作物来去库存。我国的小麦和稻谷补贴额度已经超过了WTO规则允许上线的6.5%,我国已经向WTO保证,将于2020年4月份之前出台改革方案。未来农业政策,正如国家粮食安全委咨询专家李国祥所言:“我国一方面会适应国际规则调整市场价格支持等的“黄箱”政策工具,保留的“黄箱”政策工具也会让其支持力度符合相关双边和多边约束规定”;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新一轮世界贸易组织农业谈判和农业规则改革,切实解决现有的农业规则不合理不公平等问题。 同时,我国将积极探索现有的世界贸易组织允许的“绿箱”政策措施,让种粮农民不吃亏,有积极性。2019年10月12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出台了《关于公布2020年小麦最低收购价格的通知》。正如叶兴庆老师朋友圈所言“新方案很完美。限定收购量,使小麦的市场价格支持占产值的比例控制在8.5%的微量许可上限内,做到了与世贸组织规则相符合。从近年来最低价实际收购量看,3700万吨的收购限量足够托住小麦市场,农民的利益能够得到保障。”这也从一个侧面明确了国家暂时不会把小麦的供给侧改革提上日程,那么WTO改革框架的压力就会由稻谷来全部承担了。 2019年9月20至21日,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在湖南省长沙市召开全国秋粮收购工作会议,传达贯彻秋粮收购有关政策和文件精神,分析研判今年秋粮生产、收购形势和价格走势,安排部署收购工作。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卢景波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认为,“今年秋粮生产形势总体较好,有望再获丰收。不同品种收购形势差异较大,部分稻谷产区可能会启动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政策信号已经释放。“可能会”三个字,一切尽在不言中!

    1、谷物自给率较高,去库存时不我待。2018年我国谷物产量6.1亿吨,占粮食总产量的90%以上,比1996年的4.5亿吨增加1.6亿吨。目前,我国谷物自给率超过95%,国家粮食供给已经实现了高度安全,不会因为稻谷去库存造成“粮食不安全”现象,这是稻谷去库存的底气所在。

    2、口粮绝对安全,去库存任重道远。近年来,我国稻谷和小麦产需有余,完全能够自给,进出口主要是品种调剂。2001年至2018年年均进口的粮食总量中,大豆占比为75.4%,稻谷和小麦两大口粮品种合计占比不足6%。但是截至到2019年初,稻谷库存已经达到2.01亿吨,小麦库存达到7100万吨。目前的稻谷库存已经约等于我国稻谷全年的产量,再不去库存的话,按照目前6.7亿吨的粮食仓容,真有可能要发生“装不下”的尴尬了。

    二、竞争,存量市场硝烟渐起

    稻谷市场已经由量增进入到了质变,绝对量增加,比重降低。未来种植业竞争已经进化到产业竞争,多维度、多层次、全方面的。对MAP等新型商业模式有认知的读者,会很深刻的理解笔者这句话。大多数我们看不懂的商业模式,意味着有认知壁垒,都值得我们去关注。因为没有壁垒的商业模式,都是竞争红海,碰都不要碰。个人需要认知进化,企业需要结构进化。不同的业务结构,匹配不同的竞争格局。因为国家临储政策这道护城河即将被攻破,种植业上下游各类要素充分双向流动可期,以及互联网技术的出现,会引发更加巨大的变革与冲突,导致不确定性增加。2015-2019年,东北地区的玉米去库存,让东北地区的种子企业历经劫难,能够死里逃生的企业屈指可数。2015年东北地区三省一区的玉米播种面积是2.80亿亩,2019年东北地区三省一区的玉米播种面积2.30亿亩,四年时间下降了0.5亿亩(个人统计数据)镰刀湾玉米调减政策实施周期五年,计划全国调减玉米播种面积5000万亩,到计划实施的第三个年头,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已经调减了0.43亿亩,距离5000万亩目标只有一个小目标了(官方数据)。三年,黑龙江地区头部玉米种子公司玉米种子销售额下降了2.68亿元,三年平均递减率达到了8.72%。三年,黄淮海地区头部玉米种子公司玉米种子销售额下降了8.02亿元,三年平均递减率达到了22.97%。同期,玉米种子行业三年递减率是2.17%,大企业有多难,数据已经全部体现了。通过数据分析可得:增量市场,行业可以共赢。存量市场,行业就是互杀。尤其头部企业,下滑幅度更大,竞争压力更残酷,又到了种子企业周期收敛的终点。推理可得:供给侧改革政策推进下,玉米种子企业的过往,就会是稻谷种子企业的未来。稻谷种子企业未来经营额下滑之路有可能会比玉米种子企业周期更长,市场竞争更血腥,这是两种作物下游工业需求和食用需求不同需求量级所决定的。

    三、变革,涅火重生才是王者

    2018年全国稻谷播种面积约4.49亿亩,同比减836万亩,减幅1.83%。其中,早籼稻播种面积约7523万亩,同比减621万亩,减幅7.63%;中晚籼稻播种面积约2.36亿亩,同比减259万亩,减幅1.09%;粳稻播种面积约1.37亿亩,同比增44万亩,增幅0.32%。2019年我国稻谷播种面积约4.37亿亩,同比减0.12亿亩,减幅2.67%。其中,早籼稻6500万亩,同比减1023万亩,减幅13.59%;中晚籼稻2.36亿亩,无变化;粳稻1.36亿亩,同比减0.01亿亩,减幅7.2%。稻谷供给侧改革一天不启动,稻谷播种面积就不会大比例降低,但是近几年早稻播种面积持续大幅下滑,而早稻下滑的主要原因就是最低收购价格下滑和收购数量萎缩导致的,这也是政策的一种对市场的试探,小试牛刀。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截止到2019年9月20日,早稻收购数量同比大幅下降。主产区早籼稻累计收购558.9万吨,同比减少192.9万吨,减幅25.7%。今年早稻总收购量预计在600万吨左右,距离去年的778.7万吨缩小178.7万吨,同比下滑22.94%。这就是政策的威力,早稻→中晚稻→粳稻,这是笔者坚信的稻谷去库存路径。为了加大稻谷去库存力度,2019年我国稻谷拍卖再次降价。截至10月初,2019年国储稻谷拍卖共计进行87次,累计投放稻谷6451万吨,实际成交1191万吨,成交率18.45%,成交率同比上一年度有效放大,但是对于2亿吨的库存,还是杯水车薪。玉米去库存的经验证明,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还是下调拍卖底价,而且是要大幅下调,才能刺激下游消费。粳稻起拍价格,2000元/吨未来不会是底价,还有可能是未来N年内的天花板价格。早稻,中晚稻,同理,市场价格太美丽了,不敢想象。价格,能说明一切,证明一切逻辑。因循如是逻辑,变化渐现。稻谷行业未来会在“压面积,控价格”的双重承压下负重前行,种子行业的企业盈利能力会有哪些变化呢?按照玉米种子行业三年递减率是2.17%,东北地区玉米种子企业三年递减率是8.72%,黄淮海地区玉米种子企业三年递减率是22.97%。同理可推水稻行业与种子企业递减率。镰刀湾政策用了四年时间基本实现了玉米的去库存,未来的一年时间就是收尾和巩固取得的胜利成果。但是我们不要忽略,玉米是工业需求,只要价格足够便宜,就可以触动下游产能的恢复和扩张,而水稻的需求大多以食用为主,再便宜,也不可能一顿多吃个三五斗。这就是水稻的尴尬之处,超过三年又成了陈化粮,用于定向深加工,国际舆论也是一个负责任的大国需要全方位考虑的。笔者对于稻谷去库存很悲观,如果按照目前供给形势分析,未来十年内稻谷行业应该都是一个下行周期,再有五年徘徊周期,有可能一代人的黄金期正好处于这个行业的低谷期。行业的每一次过冬,都是一次汰弱存强,格局重构的大洗牌。混乱才有进化的可能性,秩序井然意味着熵值太低,系统中耗散的能力不足以孕育意外。所以越混乱,对于小企业反而机会越多,这是一个令小企业兴奋的时代。很多大企业,如果对增量市场掌控力不足,而存量市场渗透率又趋于饱和,市场开拓力度未领会政策的调整目的,则将面临极大挑战。未来行业核心竞争优势已经越来越多转向供应链、渠道、品牌传播等综合的资源整合能力和成本管理能力。MAP、金丰公社等商业模式已在这方面进行探索。

    四、破局,狭路相逢勇者胜

    稻谷行业时间窗口期,一个是宏观的,一个是微观的。宏观看总量何时有效降下来,微观看竞品的产品矩阵建立。不稳定的市场,一定要紧扣确定性的未来,那就是东北地区已经处于农业供给侧改革政策影响周期的末期,未来的爆发力会让行业惊叹。产品矩阵一是丰富度,一是纵深度,一是精准度。全作物全产品线,才是应对不确定的最大依仗。可以东方不亮西方亮,但是只限于主粮作物。国家种植结构无论怎么调整,土地的规模是固定的,稻谷多了,可能玉米和大豆就少了;稻谷少了,可能玉米和大豆就多了,跷跷板原理,百试不爽。东北地区的镰刀湾政策还有一年执行周期结束,东北地区的轮作政策已经于下一年度迁移到长江流域,东北地区的玉米深加工和养殖产能如雨后春笋般的成长起来。这是市场进化出来的需求量能,真实,可靠,刚需。

    产品同质化时代,真正重要的是市场,技术是永远向前迭代的,技术够用就好。最重要的不是技术,而是正确认知市场,在正确的时间点做正确的事。稻谷未来竞争的两个维度,一个是产量和效率,一个是品质和口感。种子企业必须找到一个笃定的方向,用底层技术做支撑,不断地迭代趋近最优解才能保持竞争优势,所以做产品既要懂人性,还要有科技的不断突破和支持,才能有护城河。用技术驱动产品迭代,很好带动了行业进步。最后,我们不要高估了现在,更不要低估了未来。面对日新月异的变化,不断迭代自己的认知体系,而不是墨守成规被曾经的言论限制了思考的广度。当你觉得越看不清未来,公司业务陷入某种迷茫的时候,真正花时间去琢磨未来,判断未来,反而能给公司带来全新的格局。存量博弈中只有简单到让对手震惊,进取到让自己毛骨悚然,才会赢得最后的胜利。

    成大事者,进化力比实力重要的多。

    稻谷供给侧改革启动条件下的市场展望与未来核心矛盾解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稻谷供给侧改革启动条件下的市场展望与未来核心矛盾解决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mmtv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