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这种定期回顾的文章的好处,就是可以好好反思下“时间都去哪儿了”。
week17:0424-0430
五一小长假,没做什么具体的事情,睡到自然醒,按部就班的追剧。偶尔一两天这样“虚度”很是舒服,重启下因为总是完成多线程处理事情而昏昏沉沉的脑袋。
#择天记#

修仙剧总是大同小异:俊男靓女的主演,通关打怪层层递进的设定,加上飞来飞去和紫色黄色亮闪闪的“法术”,哦,还有网上永久不变对于“改变了原著设定”的争议。
确实没什么收获点,可还是一直追,而且是近些年来很少有的看直播追。每天晚上定时坐到电视机前,然后在插播广告的时候抓紧做各种家务或者翻翻书(刷刷手机),倒像回归了十几年前的学生时代。
#外科风云#

从《伪装者》《琅琊榜》开始,这个团队的剧就是严谨口碑的代表。最初有一些医疗细节上的争议,到现在舆论多数都沉浸在剧情、人设和演技中了。看来功底深是永远的正道,瑕不掩瑜,然后抓紧空间不断精进,于组织于个人,都是个很好的良性循环。
在人物上,这两天更关注杨帆的亦正亦邪。哪个工作环境都会有数不尽的利益冲突,权衡之后进行取舍,并承担后果,比单纯的坚持所谓的“正义”需要更大的智慧和勇气。当然,还有楚珺的任性、懵懂与努力;陆女主从技术至上,到慢慢懂得处事方法的必要性,逐渐改掉自己的偏执……每个人物都很饱满,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也大概也是一部剧受众广泛的要点之一吧。
另附一个思路:
我期待的效率成长群组是这样的:
1、不要做摘要!
包括看过一本书之后的对于全本(或大部分内容)的干货提炼、缩写简写、思维导图等等。这是日更最容易的方式,可是意义值得商榷:一是书籍有限做的人太多;二是不需要太深的能力,只要认真多数人都能做;三是这类书个人认为还是找到合适的方法读原本更好,文字是作者的个性表达,又是速读类的书籍,一次次的加工难免功效降低。
2、不要日更!
看过一本书,肯定有想法,勤快点记录下来,套个结构,是日更的套路。勤劳劲儿当然值得肯定,可如此分享的内容长远价值何在,又是否有所考虑?灵光一现的想法,往往系统性欠佳,而在这个信息爆棚的时代,将自己的观点精简表达,对自己和他人的时间,才是一种更好的尊重。每天自我日记是必要的,但频繁发文,很容易噱头大于实质。
3、请分享自己真心实践过的体会!
效率成长类书籍的价值,在于自我切实的改变和提升。养成一个新习惯,远不是网上提倡的21天可以实现。一个好的习惯,从接触、到实践、到反复,过程中必然有纠结,必然有调整,真正内化成每天的日常,内化成自己的三观,最少也要数月的时间。时间沉淀后的回顾总结才有值得分享的价值。
很期待一个这样的群组,以月更为单位,大家轮流上场,来好好提炼自己真正实践过,最值得分享,最有创造性的那部分内容。
这样的设想,或许短期效果与现在的常规标题党“知识付费”相比会相差很远。但是切身和周围圈子的伙伴体会过通过一年甚至更长时间养成习惯后的收益,希望能找到足够多的认同者,形成有规矩分享的组织。
集中每个认真提升自己的普通人的智慧,从细节看思路,之后,一起成长。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