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作者: 行吟斯基 | 来源:发表于2018-11-06 23:14 被阅读599次

朱光潜先生的文章,我爱读。平易,通透。千言万语,总要我们得到世相人生的“真趣”。三言两语,就能点破至妙学理。一字一词,都诚挚中肯,引出我心底里不由自主连连点头的共鸣。

朱先生祖籍安徽桐城。难怪。桐城古文崇尚雅洁,用现代汉语心平气和地谈文论艺,朱先生文辞雅静,简洁明晰。更何况,他年轻时节曾在绍兴白马湖春晖中学任教,他们那一帮小伙子,出了好几个文章名手。比如丰子恺先生,行文畅晓而灵性闪烁,与朱先生,都是参透了才下笔、体悟至深缓缓道来的写作行家。

教他的《咬文嚼字》,最能唤我警醒的一段是:

一件事物发生时立即使你联想到一些套语滥调,而你也就安于套语滥调,毫不斟酌地使用它们,并且自鸣得意。这就是近代文艺心理学家所说的“套版反应”(stock response)。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于套版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因为就作者说,“套板反应”和创造的动机是仇敌;就读者说,它引不起新鲜而真切的情趣。一个作者在用字用词上离不掉“套版反应”,在运思布局上面,甚至在整个人生态度方面也就难免如此。不过习惯力量的深度常非我们的意料所及。沿着习惯去做总比新创更省力,人生来有惰性。常使我们不知不觉的一滑就滑到“套版反应”里去。

这些话,不由跟少年们一起念了两遍。我问:人生态度也有套板,那是谁?少年们立刻想起来——别里科夫:“千万别出什么乱子。”他那板子一套,中学老师连个花衬衫都不能穿了; 骑一回自行车,肚子里就翻腾:校长会知道,督学会听说 ,“弄不好会传到沙皇耳朵里去!”世界就乱七八糟了。“千万别出什么乱子”,跟我少年时期天天念叨的“阶级斗争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像极了。

继续问十四班少年:还有谁也是个套板子的货?这回,他们几乎忘了——鲁四老爷嘛。他眼前来个女人,老实,顺眉,勤快,能干。可一见女人扎个白头绳,四爷就套上版了:寡妇,不祥之人。四爷不看人,只从冷冰冰的口袋里摸索时时带在身边的套子:这种死了丈夫的女人,是谬种。让她参与家族的祭祀,祖宗就不歆享祭品了。

四老爷不是坏人,不随便剥削雇工,工钱也给得公道,眼睛里没有黄世仁色眯眯的目光,手里也没有南霸天随便抽人的皮鞭子。他是个绅士,同时也是木头人,冷冰冰的,挺无趣的一个人。脸上僵硬是因为脑子里装着个板子:寡妇是不祥之人。

还有个套中人——王熙凤,琏二嫂子。虽然有说有笑,俏丽泼辣,但这个女人为人行事,都有个套板子——全部照着权力的需要来设计自己的眼泪和笑容。很能干,很理智,很无情。

少年们有点悟。我继续秉持老观点:写文章,要善于使用我们学过、思过、研磨过的经典文字。可拿起笔,我们总是忘了别里科夫和王熙凤(套在花丽衣衫与假笑假哭中的套中人)。为何不将花力气阅读过的好东西,当成写作的不竭资源呢?

所以我命题了——“我的一个套板反应”。正标题可以另取,这个做副标题。

我们别光在开笔纵论的时候,指责这个人固步自封,那个人头脑僵化,谁谁谁死板硬套,某某某毫无情趣。写文章,要紧的是拿笔尖挑开蒙住自己眼睛的黑纱,给自己画一面明镜,好好照自个儿的脸。你的语言能为自己画像,你的眼睛才能看清世相。

或者说,找自己的套板反应,写起来才会有新鲜的话说。写作,就是讲述自己的故事。

我担心少年们受到朱光潜先生文章里边儿那些现成话语的影响,打不开思路。没想到,他们还真能找见自己生活里边儿各种各样的套板。

张宇找见的是今天的爸爸妈妈最爱给孩子讲的一句话:“弄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干什么?还不赶快学习去!”想一想,只要儿子手里抱的不是课本和练习册,现在的家长心里该多慌乱。考试以外的事情,比如张宇所说的“偶尔画两笔,写两句,游一游”这一类的事儿,肯定是让他们心烦意乱的“乱七八糟”了。这个套板,今天几乎套了所有中国家庭的厅堂。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任新毅发现的套板很别致:崇拜NBA明星,就崇拜他们的球鞋和篮球衫。爱乌及屋,本是人之常情,可你一见那些本来寻常的衣物立刻直了眼晴,投机商家白掏你腰包,你也会慷慨解囊。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现在电视上有很多相亲节目。这一类的相亲方式该如何评价呢?我看很多韩剧里,家长们很担心孩子们不找对象,就安排了很多相亲,几乎没一个成功的。是那些编剧对相亲有偏见?作为青年男女的一种接触方式,为什么相亲就这么受当事人的排斥?

你看王梦婕的作文,肯定就明白其中的奥秘了。相亲,把两个人拉到一块,拉郎配的理由是:这两个人提出的对象必备的条件,互相吻合。可是呢,这些先于见面而出现的条件,不过是一些一厢情愿的标签:“白领应该有学识,教师应该有涵养,医师本就谨慎,律师本就巧舌如簧。”相亲之前,像这样的“标签”,把合适的“商品”装入你的“购物篮”。见面的时候,各自害怕够不到对方的标准条件,你就“看到一个拿纸巾不断擦手、西装革履、呆板木讷的人。”王梦婕有锐利的议论,倒也罢了,她能这么活泼俏皮的写出这样一个场面,我才高兴——高中女生就能看穿这种标签的把戏,契诃夫跟朱光潜真是要喜欢得笑出声了。“谁说西装革履必定无趣?谁说有轻微洁癖就必定性情孤僻难以相处?”看得出来这两问的厉害吗?少年告诉咱们大家:你带着标签去审视别人的标签,那个人就在你的眼睛里真变成一个套着标签束手束脚的可怜虫。他没法释放自己。你指望他套着枷锁能展现出什么有趣的东西吗?你看他讨厌,其实是因为你自己也躲在一个标签里,那两只眼睛使劲把标签往别人身上糊。你没有看见真正的人,那个窝窝囊囊的人,也许正是想极力讨好你,想要给你展现出最理想的样子啊。透过标签看他的时候,你认为他不够帅,不够潇洒,不够白马加王子,一个活生生的人就不存在了,可是,这,“只是你认为而已,仅仅是你认为而已。”这样的文章有灵性吧?笔头子够聪慧吧?

我告诉你,让少年们个个捧起一本朱光潜,如果能读到摇头晃脑、点头连连、红笔蓝笔黑笔一起批注的程度,他们拿起笔来,就会有这种聪慧。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除了文学语言,日常用语,包括娱乐,人们都有套板反应。相信侯沣辰写的这些个语言套路,大家都熟悉得了不得。讲话,发新闻稿件,写总结报告,没了这么一半句套话,下笔可真难啊。我想起了金先生在《笑傲江湖》里边写的任我行,还有《鹿鼎记》里边儿的洪教主,他们都爱让手下人时时念叨两句套话。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赵悦看见了电视剧剧情的老套子。很敏锐。文学和戏剧讲故事,最容易落入窠臼。

但我想说,几位同学,你们要关注一下咱们的主题——“我”身上的套板反应啊。如果为买明星衫不惜代价、看电视剧乐意看见老套的剧情,都是咱们自己的日常反应,写起来会怎么样?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苏芮能够联想到毛泽东当年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主导思想,邓小平改革开放的大胆举措,认为这都是冲破套板反应的例子,好!如果能够把历史课本上讲的这些事儿,再往细里谈一谈,自己多多体会,会更好。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吕子睿看见了我们日常用语中的套话。人云亦云,不动自己的舌头,也就是懒得让生锈的脑子转一次。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套板这东西,往往跟规矩,纪律,法律,长得很像。课堂上,我只注意了引导学生去梳理朱光潜先生文艺随笔的思路,把握他的论证结构,欣赏他平和随意的文风,并没有时间留给套板与规则的思辨。可是你看,任轩自己开始了思考:只要是束缚人的创造力的那些条条框框,就是套板。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何永强干脆提出:规矩不等于套子。“规矩明确了方向,套版让人蒙住双眼。”有思辩了,可贵。关键是,他发现了规矩和套子的区分标准:是否束缚了创造性。任何规矩都像火车轨道,有轨距,有规格,列车才能隆隆奔驰。而套子呢,害怕奔驰,担心前进,宁愿火车站在铁轨上,一动不动。说套话的人,并不真正理解法律的含义。法律来自活生生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契约。真正的法律永远面对鲜活的日子,让人们在前行中减少摩擦,顺畅前进。

窃以为,今天的孩子议论社会,世事,举个例子都可以,引证一些名人名言也不错,但如果真的要拉开架势,假设,推论,质疑,辩驳,还是会退避三舍。没办法,哈里曼大叔,谁叫你自己的课上,只想着完成教学设计的程序,而不愿意沉潜下来,像你年轻的时候那样,跟学生在这样的地方,七嘴八舌一下呢?课堂没了思辨,作文中怎么会凭空形成思辨的桥段?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顾杰文虽然没有写三点一线,他还是用自己的方式叙述了今天中学生相对刻板的学习生活。今天全中国的人几乎都在谴责:应试,应试,扼杀了一代人的创造力;可是呢,谁能找到比应试更公平的选拔竞争方式呢?这么一想,咱们还是坐下来应试吧。很多人,不用你跟他讨论,他也会忧心忡忡地说:你们学校里一天到晚做试卷,行吗?可你要跟他讨论怎样才能有所改变的时候,他又会一脸正经警告你:娃娃的前程重要啊,不比赛成绩,没有出路。所以今天我跟所有的人,最没有兴趣谈的就是教育问题。我拿起一篇课文,不能不解读值得玩味的语言,不能不让自己发点疯,使劲发挥诗意呀,内蕴呀,这些东西。我拿起一张试卷,如果一篇科技说明文写了我不知道的科学新发现,我就要跟学生叨叨一下我的兴奋。如果小说阅读选文是契诃夫的小说,汪曾琪的小说,我还是愿意跟少年的一个段落,一个段落,多嚼一嚼。我会故意自己设置很多假想的题目,答一答,求个乐子。如果阅读一套试卷,比如说品咂里边儿的一道古典诗歌阅读题,能让我进入诗境,我会和少年们一起兴奋起来。在这样的时候,应试不应试,模拟训练还是讲课文,又有什么重要呢?你盯着应试教育四个字就骂,或者你担心搞了素质教育就没有了竞争的公平,你其实还是个别里科夫。所以,你还是来看看顾杰文同学在奔向高三应试前景在路上,他对刻板的应试学习生活的看法:他知道这是个套子,他也知道不能打破这个套子——中国学生都在这么干,你敢跳下车子另辟蹊径吗?所以顾杰文知道,自己只有增强本事这一条路。有了本事才能跟套子干。我很高兴,面对这种周而复始的“套路”,他能冷静下来让自己好好面对:“我要的东西很贵,想去的地方很远,想爱的人很优秀……。”所以,要努力。这样一想,自己的套子,原来就是一个不够强大的自我嘛。

能回到自我,能想到用壮大了的自我去突破眼前牢不可破的应试套子,这个少年骨头开始硬朗起来。

好。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徐嘉晨找见了一个新词儿,给了这几天大家都念念叨叨的“套板反应”当新的“学名”。我喜欢他列举的那个例子——“表情包”。现在我们都喜欢在各种微信群和QQ圈圈里边儿说话,自己弄个段子,粘贴个东西,总想引起别人的注意。别人弄一个,你也要关注。可三关注两关注,就划不来,懒得动一下嘴皮子,手指头。怎么办?用表情包顶事儿。我自己最爱用的是一个圆圆的微笑的脸,或者是一个咧着嘴的家伙。又想应付别人,又怕麻烦自己,又想表达,又想表达的时候不费任何力气,我们就都成机械的“表情包”了。你看,大家给你点赞,粘贴上一长串黄黄的大拇指头,后面人跟过来,上上下下全都是一大堆同样的大拇指头,多壮观啊,多无聊啊。在我们讨论交流的很多圈子里,有多少呆头呆脑的表情包呢?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谢岐终于写到了“我的套板”——具体说,这是现今所有学生的一个魔咒——“你看别人家的孩子”。我喜欢这个少年老老实实说话:我不喜欢参加妈妈他们的同学聚会了,因为那儿大人们都说着同一句话:你看隔壁老王家的孩子!

我在想,要是有人每次在我嚼一块红烧肉的时候,就要问我所教的语文课的平均分排了个第几,我也会有嚼橡皮的感觉。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姜伟发现大人们皱着的眉头上挂个大套板:学生怎么能不务正业,玩电子游戏呢?

这个少年没兴趣去批评你的机械反应,而是给你介绍了三款新游戏。这些游戏里边有我们可以置身其中的人生境遇,有我们一旦进入其中就必须面对的人性追问,有萨特和加缪存在主义里边儿最基本的命题——选择。如果我们阅读莎士比亚的戏剧,雨果的小说,金庸的武侠,通过语言进入一个人性真实的想象空间,是一种审美体验,那么,数码语言给我们提供的声光电游戏情境,不也同样能够让我们进入人性体验的全新境遇吗?少年姜伟提供了有力的证据,他想要说:你对电玩游戏的担心,只是因为你对这件事情的了解还停留在20年前。戏剧也曾是淫词滥调,诗歌也曾经是顺口溜,小说也曾经是上不得台面的有伤风化的故事。它们后来才成了文学殿堂里边儿的贵族。老贵族看不得见不得下里巴人。陈涉吴广造反成功,就成了陈胜王,让当年一块儿站在地埂子上说闲话的伙计们害怕。人们不知道今天牛皮哄哄的自己,正在翻着白眼面对那些跟昨天的自己一样的人。电玩游戏,必定成为明天一代人普遍的娱乐方式,甚至有可能成为某种工作方式和成功途径。谁敢说到了明天后天,电影,电视剧,游戏,和你我他的生活不会融为一体呢?

我喜欢姜伟扎扎实实地介绍。他不说我们对游戏的反感表情多么难看。他只想耐心告诉我们,你害怕的游戏,跟你手里捧着的托尔斯泰,会慢慢融为一体。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现在,我评点时一表扬张玉萍的作文,全班总会笑一阵子——榜样啊。我才不理会他们哗哗的笑声,只管念下去,用我纯正的男中音,读张玉萍在一个夜晚的学习生活体验——天天学习,天天面对难缠的题目,一个套板就长在了脑子里——太难了。懒惰,躲避,推诿,拖延,烦躁,就是进不了学习的情境。然后呢,女学生自个儿沉静下来,一道题一道题慢慢对付,一点一滴深入深处,不知不觉,晚钟敲响子夜,难题迎刃而解,“此刻,我是个有所成就的人。”这种成就感,与清新温馨的夜晚融为一体,张玉萍开始抒情,那么自然——“黑夜拥我入怀。”

于是我说:张玉萍也是我的榜样。因为很多很多时候,我都需要让自己进入一个体验的美妙境界,去做事,去完成任务,面对艰难,结果那些艰难就会回馈我一个空明轻灵的境界。

前天我们还讨论应试的问题,刻板机械的学习日常,驴拉磨,轮回转,的确像个套板。但是,对一个真正让自己面对难题的人呢?对一个自己在解决难题的过程中有所体验的人呢?思考属于自己,生命属于自己,一个自己解决了难题的夜晚,属于自己。黑夜拥我入怀,多好啊。达芬奇说,辛劳一日,可得一夜安眠。我真希望今天所有的中国高中生,都能够像张玉萍同学这样,自己获得这么亲切的学习体验。无论多么艰难枯燥,一旦我们有了自己开动脑筋的学习过程,所有的纠结和冲突,都会在你的子夜时分,化作一种成就感——自己动手的人有福了:宁静的夜,必会拥抱一个对自己的智慧感到满意的人。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这样的体验也属于生平第一次自己做决定买了一本书的安南。两个小人在自己脑子里打架,一家一个主张,让我们左也担心,右也害怕。可这就是我们长大的过程啊——你的父母不会永远替你当领导。哪怕是错误的决定,你也得自己做出来。安南说得好:“我们不是父母的续集,我们也不是儿女的前传。”一番体验之后,有这么几句话诞生,我们就向自主自立的明白人靠近一步了。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看得出来,马晓艳手里其实没有攥着什么“大套板”,让她从容布篇谋局,充分描述。她和很多同学一样,只有一些零星的、不够清晰的印象。很多小事情,好像和我们要写的主题沾边儿,又好像没啥关系。怎么办呢?司马迁面对没什么可写的局面,他就全心全意写一个“没有”。你觉得面对题目没什么可的时候,语文的本领就该上场了——这个女生用一个散文的结构方式,将自己那点零星的小体验,用几个小标题,淡淡讲出来,合到一块儿,让你感觉到,我们时时都在和套板打着交道,没有大冲突,不乏小摩擦。写作的语言是什么呢?不就是捞住很多平平常常的小感觉吗?如果对这样一些小东西没有知觉,让它们像沙子一样从指缝间溜走,缺乏用语言对之进行反思的能力,那我们真的就有了一个套板——有啥意思啊!

可你看看,拿语言给自己画了一面镜子,少年姜伟,谢岐,马晓艳,张玉萍,顾杰文,安南……,都跳出了这样那样的套板,写出了朱光潜先生所说的“新鲜而真切的情趣”。我们下笔,有啥意思?就是这个意思——写自己的身边的套板,他们就不大可能变成你的枷锁了。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那些墙

被标语粘住了表情

呆立成巴士底狱

关押我的泪水和笑容

你看见

绕道林间的风

去翻阅叶子上降落的太阳

摇动绿色的歌声

言有未尽。继续吟:

好好吸一口气

像捕获一群野马

一个花园

在你胸膛里安家

一场三月的风

跟看着你的鼻息出发

每一次氧气巡视人间

都送我一幅天蓝色的晨画

每一回

我开口衔住天空

你为什么惊讶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我生命中也有套版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mnp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