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对于李白的认识,应该源于“钢梁磨绣针”,“床前明月光”,“天生我材必有用”等学生时期,被指定的语文课本中结识的。说实话,那时,仅仅是当做考试任务来学的,再加上之前的我也不是一个爱好文学历史的人,所以,可想而知,我那时对李白的认识是多么的浅显。
工作后,接触南明,机缘巧合下跟随南明课程穿越了苏轼课程,金子美玲,泰戈尔的《飞鸟集》《吉檀迦利》等课程后,猛然间发觉,原来不是自己不爱文学,而是在此之前的我,并没有去走近诗词,走近文学。
初读《李白传》拿到《李白传》后,利用空余时间翻看过,可几次尝试,都觉得自己的文学底子太薄,读不懂。但又觉得这本书一定很好,不舍得放弃,于是,硬啃着读下来。初读后,更加深刻的体会到若想读懂一个人的诗,必须得先知道他这个人及他的故事和当时的时代背景。
以下对于李白的一生做一摘录:
在一生长期的流浪中,从政和学道的基本的矛盾。可是由于眼见统治阶级的腐烂凶残,这矛盾逐渐解决,他厌弃了从政,而学道也终归幻灭,最后他逃避于酒。
经过天宝之乱,在情感上他和人民更接近了一步,他不赞成侵略战争。反抗侵略他认为是应该的,他晚年的作品,更表现了他的爱国思想,他也歌颂过劳动人民,像他的“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郎明月夜,歌曲动寒川”,就是写当地的矿工的,他也关怀劳动人民的生活,他更赞成有利于人民的工程建设事业。
他的人格虽然复杂,也有一些小毛病,例如夸大,自居优越,凭恃自己的财气,又有时把享乐放在第一位,甚而不免时而留恋向往上层统治阶级的生活,然而他又极其优良高贵的品质,这就是坦率潇洒,绝不用害人的小心眼儿,他当是乐观的。
初读《李白传》他的诗的艺术已经达到了中国文学的高峰。他吸取了民歌的长处,他善于使用民间的艺术形式,但他也刻苦的向前人学习。他的作品,更有一种特色,那就是“黄河之水天上来”,有一种不可比拟的奔放的气魄,没有任何拘束,这是别的诗人赶不上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