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形而上学是亚里士多德所发明的一门学问,这本著作原来没有书名,由于它放在自然学的后面,所以他的弟子就加了个书名,意为“这是放在自然学后面的一本书”。如果说自然学是研究有形可见、充满变化的万物,那么形而上学就是研究无形可见、永不变化的本体。
2.“形而上”来自我国传统经典《易经》”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道,是看不到的原理;器,是具体的器物。这里的翻译极具创意,可以看到中西方先贤对哲学问题本质思考的相通之处。
3.用三层抽象来理解形而上学:第一层,物理抽象,就是把一个事物的物理特性和个别特性去掉,比如我们看到一辆轿车、一辆大巴车或是一张车的照片,我们都能从中抽出”车“的概念。第二层,数学抽象,可以分为代数和几何,我们在计算1+1=2的时候并不会因为计算的标的影响计算结果。第三层,形而上的抽象,”把存在之物当作存在之物看“,不用纠结具体是什么东西、形状是什么、数量有多少,只看是否存在。
4.形而上学通常研究的是一件事物背后不变的原理,因此它对现实的问题不一定能有指导意义,很多时候它是一门无用之学,但是它往往又和人生最终真正的追求是直接相关的。
5.启发:有个玩笑话是”人和人的差别,比人和狗的差别“还要大,其实就是形而上的问题。人与人的区别很多时候不在于形而下的形貌、地位、年龄等问题上,而在于经历、思维方式这些形而上的问题上,因此在自我成长和与人交往的时候更应该注意这些东西。
祝冬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