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与朋友谈论了许久关于友谊的问题,大体上是关于与何人成为朋友,与距离的关系十分巨大,距离过近的难以成为挚交,恰恰是适当的距离才有了美与欣赏。
朋友一直支持这个论点,围绕着谈了许多,做了许多假设,比如说大学室友之间的关系的普遍性,我却试着从人与人性格的分析来说,不否定论点,但对其影响性有所质疑,觉得真正影响人与人交往关系的是彼此的性格与品质追求,而互补性格恰是比较融洽的组合。
可是在经过一番讨论后,我感到自己的理论与经验受到了冲击,朋友话锋一转,其实正是不断的变化导致了认知与不同阶段的偏差,细思之下,的确如此,但我仍坚信一些不变的,或者说我不愿承认改变会导致十分不同的结局…
但不得不承认,小明虽然有时冷静旁观得可怕,对我这种感情用事的人有不小的影响,但他的思路确实很可观很有参考性,是时候走出思维的定势了,探寻本质,找到更好的应对策略,处世哲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