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很难想象还有比这更好的工作。我的学生求知欲强,尊敬师长,也很聪明。这所学校尽管名声并不响亮,但在中国,仅占有总人口不到百分之二的人能够进入高中以上的学校学习,也就是说,涪陵师专的学生也算是精挑细选出来的一个群体。事实上,我乐于在低层次学校里教书,因为这里的学生身上有我从未见过的未经打磨的品质。在我去过的所有地方,教育都太早地迈过了这个门槛——在美国连高中生都谨小慎微、愤世嫉俗,甚至疑心重重。教育是一场游戏,学生则是玩家,但涪陵的学生还没有到这个份上。他们的才智还未成熟——带有乡村的气味,带有汗液和大粪的气味,带有夜幕下的泥土和成熟的油菜籽的气味,带有所有来自四川乡下农田的气味。他们的思想中闪现的是土地,瞥见的是师专周围那同一类的厚实美丽的土地,校园外一片片伸展到插旗山边的梯田。”
我觉得《江城》的这一段写的很好,说出了我似乎感觉到的却又无法用语言表达出来的农村学生与城市学生的差别。让我想起了我自己的大学,由于大学是地处西北,很多城市的学生都不太愿意去,结果一个班上大部分都是来自农村的孩子。农村孩子的一个好的品质就是比较单纯,心智上没有怎么经过打磨。我记得以前有个读书很多的同学说很喜欢跟我聊天,大概是在我的身上看到了这个未经打磨的品质吧。她后来考上北大研究生,毕业后进入四大工作,我们后来也就断了联系。也许这种未经打磨的品质,对于别人来说是没有什么杀伤力的,貌似可以交到很多朋友,一旦心智成熟的人醒悟过来,是不愿意跟傻乎乎的人做朋友的,因为没有什么好处。
大学时候我写过一个议题,是关于农村学生城市化的,其实当时看的书太少,经历太少,再者,当时的大学就是在一个及其偏远的郊区建起来的分校区,我理解的城市化实际上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化。现在读到这段话,所谓城市化主要是心智才智上的城市化。看一看我所处的大城市——上海,周围集中了大量的商贩、务工人员,没有什么学历的农村人来到大城市以后,开始都是做一些没有技术含量出卖力气的活儿,渐渐对这边熟悉了,一些有上进心的,可能就找了个门面做一些小生意,成为老板,雇上了员工,赚钱后在这边买房扎根,这些人一般都在大城市扎根多年,已经完全磨去了农村人的棱角。还有一些人起点虽然很低,却通过自学,在一些公司打工,一步步往上爬,最终成为一些大公司的重要人物。我先生以前公司有副总就是这后一种情况,他原来当过空调修理工,后来在一家几个人的游戏公司上班,当上了管理职位,随着公司的扩大,最高峰的时候当到了200多号人的中型公司的副总,年薪上百万。下次希望有机会做一个采访,这是后话。大多数人还是在这边打一份工,小孩放到老家给老人帮忙带,在老家买房子,老了还想回到老家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