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这几本关于育儿的书籍,发现里面一个共通的观点:出现问题时,不要去评价孩子,无论是个人还是行为,更不要去指责和管教,因为那样无济于事,也不益于亲子关系的发展;而要注重解决问题,与孩子一起,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此也想到,不仅是在育儿中,我们与其他任何人的沟通交流,都应该采用这种思维方式。比如与伴侣之间,出现问题,不要互相责难、抱怨,而是协作解决问题。这也是一种成长型思维模式。
还有一点就是:不要注重结果、看重成功,帮助孩子爱上他正在做的事情,注重成长过程,激发孩子对事情本身的兴趣即内驱力,才是比较重要的。
我想,无论是哪本育儿书籍,不管里面教给你哪些育儿方法,即便有些是相悖的,我们都不要忘记最重要的一点——亲子关系。深度有益的关系,可以给孩子提供安全的环境,也是他学习和发展的前提。想拥有良好的亲子关系,而不是跟孩子的对立,需要父母的努力。做家长很难,但是,从孩子的角度来说,当孩子更难。
随着自己的学习,也会有一种忐忑,我的教育理念会不会太理想化,而且与幼儿园理念不符。但是换个角度来看,孩子需要接触不同的人,也要学会面对不同的人,我无法改变他人,我能做的是积极跟老师沟通,在这个过程中,针对孩子出现的问题,与老师一起共同解决问题,促进孩子的成长才是关键。
育儿也是很个人化的事情,每个家庭都会不同,要尊重这其中的差异。面对各种事情,也要提醒自己不要评判。
没有完美的生活,也没有完美的工作;没有完美的父母,也没有完美的孩子;没有完美的幼儿园,也没有完美的老师。没有完美,只有取舍,认识到“没有完美”这个事实,是成熟的标志之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