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筒妹妹
大概已经忘记最早是在哪里看到这句话了。当时觉得犹如真理一般,信奉到立即发了朋友圈。后来有个异性朋友和我说,他也非常非常喜欢这句话。
了解到原句出自《似是故人来》,林夕作词,有一句:
“但凡未得到,但凡是过去,总是最登对。”
作者是指爱情中得不到的,已经失去的感情,在人的印象中总是最圆满最完美的,男女双方肯定是各自人格独立,经济独立,各有各精彩的,不成为对方的附属品,不依赖对方,这样的关系才能长久。对此我是再认同不过的了。
我曾经实习过的一家单位,HR是一位非常和蔼可亲的阿姨。我喜欢和有着丰富阅历的人聊天,在经历了多年的奋斗和打磨后,有些人或主动或被动的磨平了棱角,有些人仍然坚持着原则与真理。我喜欢听他们聊自己对世间事物的看法,哪怕是只言片语。
偶尔听她提及曾经有个女孩子在那里工作了一年,交了个男朋友很快便结婚了,于是开始辞职选择做全职太太,结果本该在商界如鱼得水扶摇直上的年纪却在家中生育一子后又安心养胎。HR阿姨打心眼里为她惋惜。
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电视剧《大丈夫》中俞飞鸿饰演的女二 顾晓岩明明有着很不错的学历和能力却在婚后一心扑到家庭,对丈夫的事业并不了解也从不过问,相比之下,“小三”与丈夫在商场上里应外合并肩作战,日久生情。不是替“小三”发声,也不是为其丈夫开脱,从根本上究其原因之一是因为她并没有丈夫一起进步。
无论是否在同一领域内发展,彼此一定要有可以让对方钦佩的地方,有聊得来的话题,有独立的空间,有一定的神秘感和新鲜感。
聊得来很重要,简简单单的聊天可以看出一个人的三观,可以看出是否有继续了解的必要。
当初看《黄金时代》这部电影时,还以为是以王小波的作品为原型,原来电影的名字取自于女主萧红在日本时写给萧军的信“…这不就是我的黄金时代吗?”
原来我从不曾了解甚至听说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之一,一位特立独行的女作家。电影讲述了她短暂又离奇的一生,以她的爱情故事展开了对那个年代一群热血的文艺工作者的叙写。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居然能够用心的看完一部这么波澜不惊的文艺电影,并且有所感触。其实我还是挺想回到那个年代,一起热血,写激昂文字,不同于思想落后封闭的世人,过着特立独行的生活,追求本真的自我。
我甚至觉得如果我遇上了志同道合的萧军那样的人,大概我也是可以和他一起吃不饱穿不暖 ,披着破洞的衣服,穿着断了鞋带的鞋子 ,迈着轻快的步伐 开心的漫步在哈尔滨寒冷的大街上。
他用路边捡起的玻璃碴子拉下一截自己的鞋带给她绑上时我是有一点感动的。
这个画面让我想起了《太阳的后裔》里面柳时镇在救灾现场弯下腰给姜暮烟系鞋带的情景。这部剧之所以能够风靡也是因为它不同于之前的韩剧传达的男主高高在上,女主玛丽苏的标准韩剧套路,而是以一种双方各自独立,双商均可以匹敌的“互撩”风格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包括前一阵占据各大视频网站热门的《人民的名义》,除了政治意义以外,我最大的感触就是这里面的夫妻以侯亮平和钟小艾为首几乎都是门当户对,彼此都能做对方事业上的助攻。
其实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选择与宿命,七筒所写也仅是表达自己的看法,不存在任何的道德绑架。今时不同往日,时代尚且瞬息万变,更何况一个人的青春,想要单纯靠姣好的容颜和曼妙的身姿留住一个男人是行不通的,彼此一定要同时在进步,两个人都要互相有值得对方学习的地方,这样彼此的共同话题才会不断的更新,才能在最简单的约会——聊天 中让爱情保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