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写文上,我现在这个阶段,是写之前,脑海里空空如也,写之后,脑海里空空如也,在两边的“空空如也”之间,我一次又一次的写出许多文字,奇怪不是?还有一个阶段,就是有框架地书写,我现在还没有达到。
每一次写作,在你,都是一次创造,咱们把这个过程倒推过去,写成的文章是产成品,你“创造”时是生产过程,你的那些所见所闻所思所想,就是你创作的原材物料。
这样看来,决定你最终产品好坏的,最起码有两个条件,首先是你这台机器,在工艺上,是属于哪个档次?举个例子更清晰:我们纸厂有三条线,一线二线三线,一线建设得最早,工艺最落后,三线的纸机最先进,这样,同样的原料,三线造出来的纸最高档。再回到那个问题,咱反思一下自己,在写文上,咱的工艺,属于哪个档次?从这一点上讲,学习培训名师指点啥的,是必需的,它能帮你改善工艺,进而提高你的“产品质量”。
我想起一位古代的诗人,忘记名字了,有一天他发现自己从前的写作理念不对,就把自己的诗作全烧了,重新写起来,从此“破茧成蝶”,熠熠生辉。他发现自己理念有偏差的过程,是自己接触到新的理念替代原有理念的过程,是自己觉悟的过程。
决定产成品质量好坏的条件,还有一个,就是所使用的原材物料,若在以前,我会把这一点放在第一的位置上,现在把它排在第二,是因为我的认知发生了变化,我发现了,相同的原材物料,会被不同的机器,生产成不同质量的产品,就像相同的素材,你写的我写的和大作家写得各有千秋一样。“写作是个技术活”,记得有位作家曾经说过,后来,就有许多人在说了。写作的技巧,你我可能没有,但是大作家们,肯定有。
原材物料,在写作上,就是你所得的素材。“写作是技术活”,也有几个例外,一是,你获得的这些素材,别人没机缘得到,这时候,即使你的技术略微差些,对你的最终产品影响也不会太大;还有一个,就是,你的思想你的见识高超到与众不同,毕竟“文以载道”嘛,到那时,文章思想上的光华,就盖过了其他,以上两种情况,你只要能够阐述清楚就行,不需要什么技巧了,当然,你有技巧更好。如果你的素材一般、见识一般,再好的工艺流程,也只能生产质量一般往上的产品,脱颖而出,就很难了。
上面的这点认知,是我在不断写作的过程中,一点一点明了起来的,过程就像扒土里的土豆,小心翼翼地扒到了它,小心翼翼地去掉了盖在上边的泥土。
写作的过程,让我一次又一次整理了自己的大脑,不写不知道,一写吓一跳,我的大脑里,居然藏了那么多的素材和思想,过去读过的书,做过的事,在我的脑海里留下好多印记,不写文章之前,我已经把它们全部忘记。有那么一段时间,我曾把自己等同于大街上那些无知无识的老阿姨。
许多道理,就像工艺品,它们一直在那儿,我们欣赏不欣赏,理解不理解,理解到哪一阶段,靠的是我们自己的悟性,悟不了的时候,工艺品是工艺品,道理是道理,我们是我们,只有在悟了之后,它们才能成为我们思想的组成部分。这个过程伴随着许多欣喜和快乐,它慷慨地赐予我们这些孜孜不倦的写作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