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总喜欢望着天空发呆,看着白云悠悠地在蓝天飘过,想着小时候的日子,嘴角浮起笑意,眼角却浸润着泪水,那样的时光,早已遥远到想起来都是一种奢侈,成年人的生活,像被囚困于牢笼中一般,每走一步,都要瞻前顾后,以免落入深渊,一步错 步步错。此刻,才真正理解了《围城》,生活果真就是一座永远无法超脱的围城,密密麻麻的人来来往往,仅此而已。
前两天刷微博,看到一条新闻,中科院博士自杀,好像是硕博连读,博士毕不了业硕士学位也没有,据新闻上说是一个农村的孩子,从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更是进入了人人羡慕的中科院读博士,但是结局却令人惋惜,就读期间六年没有发表过论文,更是有一年的时间每天玩游戏玩到深夜。
看过很多名校学生自杀的新闻了,在别人眼中他们都是令人羡慕的对象,但是他们却在具有如此优势的条件下选择了自杀,或许只能说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了吧。好像人生总有几个坑需要走,上学、工作、找对象都是大坑,期间还有各种各样的坑,人就好像一个被开启的机器,需要不停地运转,不停地走过一个一个的坑,直到再也运转不动了,也就走到了终点。
我记得看史铁生的《我与地铁》的时候,得到了很多感悟,我也是一个很悲观的人,对死常常有无可奈何之后迷离的向往,但是每次对人生失望的时候总会想想史铁生,他身患残疾,几乎每日都去一片荒废的公园里去思考人生,对于一个几乎没有生活能力的人,他对生死有着常人不曾触及的敏锐和感悟,在经过许久身心的折磨之后,他说,人无论如何都会死,无论以何种方式离开这个世界,在那一刻都将是痛苦的,死亡并不高贵,活着也并没那么艰难,无论经历何种挫折,都不会妨碍人终将落于尘土,既然你我皆过客,又何必拘泥于眼前的一草一木。
前几天,偶尔看到了一本书,叫《房思琪的初恋乐园》,那时候我心情状态不好,看到这样昏暗的话题,只是草草翻了个大概便弃书了,后来我搜到了很多关于这本书的作者林奕晗的新闻,据说《房思琪的初恋乐园》是根据她的亲身经历改编,书中三名女学生被老师诱奸,她是其中之一。她有严重抑郁症,虽说是才女,却因为疾病的原因在学业上遇到了很多坎坷,后来经历了结婚、离婚,最后自杀。
起初,我非常理解她,因为我从高中起就有心理障碍,尤其在高中学业压力大的情况下,最严重的时候上课无法听讲,看书眼前一片模糊,脑袋晕眩、耳朵幻听,心跳失控,早上六点要起床上学晚上四点还没睡着,我几乎是在每一天从床上爬起来的时候就已经花光了所有的力气,每次躺在床上痛苦到不行的时候都会想哪个死法不痛苦,遗书怎么写,父母会不会难过,被新闻报道了怎么办,要不要把所有的私人物品都烧了再死,但很幸运的是,我选择了活着。
我体验过临视深渊的感觉,知道深渊的吸引力有多强,也知道死亡对于痛苦的人来说就是解脱,但我却并不同情他们,死亡是必然,也是每个人的选择,你可以选择早死,也可以选择晚死,殊途同归,没什么大不了,但是连面对的勇气都没有,连接受自己、爱自己的勇气都没有,甚至把疾病当成寻求别人理解的工具,仿佛别人的不理解是造成你死亡的催化剂,这样的人我并不觉得有什么值得同情的。人活着是需要链接,但这个链条断了,还有别的,杀死你的是你把它看的太重要了。
我也曾十分悲观于别人的不理解,把它归之于人性的自私,但后来觉得人不过和猫猫狗狗、一花一草一样,都是由最基本的化学单位原子组成的,你能注意到花凋零时的落寞吗?你能注意到流浪街头的小动物的悲伤吗?你能真正理解你的亲人、朋友甚至对手的不易或者某时某刻的无助吗?人终归先要管了自己才能管别人,不要渴望别人多么爱你,自己能够爱自己就很不容易了。而且我相信没有绝境,总有选择,把思维的结解开,怎么也能活。也许,正如佛教所说,放下即是获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