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通往品格之路(一)

通往品格之路(一)

作者: 溪小恪 | 来源:发表于2018-07-26 00:17 被阅读0次

    得到《万维钢精英日课》

    今天的主题,我借用了咱们专栏一位老朋友、也是我最喜欢作家之一、戴维·布鲁克斯的一本书的名字:《通往品格之路》。提到品格,你会想到勤奋、谦虚、刻苦、宽容……等等,但今天为你总结的,是更高标准的“品格”——精英的品格。你仍然还能从今天的内容中看到关于勤奋、谦虚、刻苦、宽容等等这些词,但是咱们日课,给它们赋予了一个更高的标准、或者更深刻的内涵。我希望你能通过看文稿的方式重温一次,因为品格就是一种精英素质,只有想办大事的人、想跟别人不一样的人才用得上它,而你正好就是这样的人。精英日课,祝你每天都有收获。

    ~谦卑

    谦卑,是一种美德。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美德。以我的阅读经验来看,“谦卑”在英文世界被越拔越高,已经到了精英人士最值得拥有的美德中排名第一的位置。

    社会科学作家梅丽莎·达尔(Melissa Dahl)在 Aeon 上的一篇文章,她也讲了“自我关怀”,但是她把“自我关怀”中的那个“朋友”,用“别人”代替。

    “别人”,是个更中性的词。这么一替换,就等于说看待自己就好像看待别人一样。如果按这么理解,那“自我关怀”也许更应该叫“自我不关怀”。事实是你跟别人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你犯过愚蠢的错误,别人也犯过愚蠢的错误,每个人都差不多。

    真正的谦卑不是故作姿态,其实是理性的思考的必然。我们专栏以前有篇文章叫《不特殊论者》,其实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你真的理解科学知识,你会注意到地球在宇宙中、生命在自然界、人在生物界、你在人群中,都不特殊。

    你当然很重要,但是别人也重要。有这样的谦卑态度,人的情绪就会特别稳定,就不会进退失据。达尔引用了一项研究,说通过回忆自己在高中时候的尴尬时刻 —— 并且意识到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时刻 —— 然后一笑了之,能培养这种谦卑意识。

    怎样才是一个好的指挥官?威林克首先想到的是“谦卑”。威林克回到本土负责整个西海岸海豹突击队的训练,他故意用超高难度的环境和任务压迫部队,一直到把所有队伍都压垮为止 —— 其中一项重点考察就是看各个小队的指挥官怎么反应,不行的就淘汰。

    威林克发现,最后被淘汰的指挥官,几乎没有人是因为军事技术或者体能不行,而都是领导力不行。其中最缺乏的一个素质,就是谦卑。

    这里“谦卑”对应的英文是 humility 和 humble,并不是说对领导毕恭毕敬的意思,而是你这个人听得进去别人的话,有开放的头脑,能时刻学习。

    训练任务是故意让所有队伍都失败。有谦卑素质的指挥官回来,首先把责任归于自己。是我没控制好,我输了,咱们能不能复盘一下,看看我哪个地方做的不对。然后你给他指出不足,他马上记在笔记本上。

    而对比之下,傲慢自大的指挥官回来先指责别人,反正自己没错,他好像什么都知道 —— 其实他连诚实的自我评估都做不到。

    那威林克是怎么自我评估的呢?这个方法我在别的地方也看到过,非常值得借鉴 —— 那就是你要以一个第三人称的视角,旁观自己。

    你正在做这件事,但是你能够时不时的跳出自己的身体,去观察你自己:我是不是生气了?我是不是太感情用事了?我是不是反应过度了?

    这个其实就有点像咱们中国人说的“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这等于是自己给自己提供即时反馈。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这要求你在即使投入全部身心的情况下,仍然能在心里保持一个冷静的声音,给自己提个醒。我看这大概就是“谦卑”的最高境界。

    宇宙学视角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让我们谦卑一点。

    泰森说,比如你观察小孩。小孩总是把身边身边一点小事儿当成天大的事儿。玩具坏了,他就哭闹。膝盖擦破一点皮,他就大喊大叫。他们以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因为他们经验太少,不知道世界上有比这些大得多的事儿。

    那我们作为大人,是不是也有同样幼稚的想法呢?我们是不是也会不自觉地认为世界应该绕着自己转呢?别人跟你信仰不同,你就要打击;别人跟你政治观点不一样,你就想控制。如果你有点宇宙学视角,你可能会觉得人跟人的区别不但不是坏事,反而还值得珍视。

    探索宇宙可能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实际的物质好处,也可能纯粹是因为有趣。但是泰森说,探索宇宙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让我们保持把眼光放远的态度。

    如果你只看自己这一亩三分地,你慢慢总会认为世界就应该绕着你转,你一定会变得无知和自大。愿意向外探索,实在是事关谦卑的美德。

    ~自律

    我们这个时代以自由挥洒的个性为荣。《非诚勿扰》的男女嘉宾做自我介绍的时候,经常说“我是一个吃货”。我想他们的意思是“我是一个真诚的人,真诚地面对生活,想吃就吃。”

    敢于大胆说出自己的追求,的确是可爱的个性!但是最好别过度。喜欢美食和贪吃是两码事。有个词也许比“吃货”更能彰显个性 —— “自律”。

    我们可以提出一个概念,叫做“满足感管理”。

    有满足感管理意识的人,不让自己轻易满足,讲究适可而止。就算这东西再好吃,也不要吃得满足为止,最好吃到意犹未尽就停下。这么做不是为了保持体形,而是是为了让满足感的阈值保持在一个比较低的水平。

    因为我们知道,一旦放纵满足感,就可能一次比一次不容易满足。因为他的满足感阈值越来越高,他越来越不容易被满足!一个永不满足、永远都在追求各种低层次享受的人,心情怎么可能愉快呢?

    威林克在海豹突击队服役二十年,参与过伊拉克战争,回来以后负责西海岸所有海豹突击队队员的训练,退伍以后跟人合开了一家咨询公司,专门向商界传授军队的领导力和管理经验。

    威林克的正常习惯是每天早上4:45起床做事。他早就退役了,但是保留了特种部队的纪律,还能连续做76个俯卧撑。威林克说早起能让他获得一种在心理上战胜了敌人的感觉。

    他总觉得世界上的某个地方有个敌人,一手拿着冲锋枪一手拿着手榴弹,等着跟他交锋。他已经不在军队,将来不会再上战场了,但是他总觉得有一天还会面对敌人。每天早上一睡醒,他就问自己,我现在做什么,才能为那个时刻做好准备?然后他就起来了。

    威林克这个精神,感染了很多美国人。现在Twitter上就有人组成了一个“4:45起床俱乐部”(Twitter 标签是 #0445club)!

    早起也是自律的体现。威林克的座右铭是“自律 = 自由” —— 你为了获得真正的自由,就非得给自己设定一些限制。所谓“真正的自由”,也就是财务自由、时间自由、免于疾病和贫困的自由,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你必须自律才行。

    如果你是个特别自律的人,每天面对各种限制,有各种固定流程,你每时每刻都*知道*自己*应该*干什么,你反而获得了一种自主的感觉。

    ~坚持

    面对各种挫折和困难永不放弃,能长期坚持下来,是成功者必备的素质。长期的坚持不是来自体能和意志力,而是来自乐观的精神,来自我们给自己讲的故事。故事都是虚构的,但是故事提供了工作和人生的意义。

    给自己讲个好故事,找到工作和生活的意义,保持乐观的精神,这是能坚持下来的前提条件。然后你再把大目标分解为各种小任务,把每个任务都游戏化,随时奖励自己,获得掌控感,用一个个小胜利慢慢积累进步,这就是通往成功之路。

    初期不计回报地投入,坚持坚持再坚持,掌握一个门槛高的技能,坚持下来突破以后就自由了。其实搞学问,试炼高级技能,就算早期无人喝彩又有什么苦的呢?胡适有句话说得好 ——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如果你只是出于业余兴趣做一件事,你很难坚持。其实哪怕是为了赚钱也是很难坚持。舒舒服服过日子,什么好吃就吃点,什么好玩就玩玩,根本花不了多少钱。为什么有的人不过这样的生活,非得自己跟自己过不去,定制一个艰苦的生活呢?

    他们工作不完全是为了自己。你要想坚持这么困难的工作,你肯定是为了我们专栏常说的那个 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

    那些五十多岁就没有重大发现的人,并不是他们太老脑子不够用没有灵感了,而是因为他们不做了。

    所以搞科研不是踢足球。巴拉巴西说,人的灵感和创造力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下降。你无法取得成就的真正原因并不是你失去了创造力,而是你没有坚持下去。如果持之以恒,你的创造力不会辜负你。

    这是一个普遍现象:最厉害的人同时也是工作量最大的人。有人做过调查,每个领域里,基本都是10%最强的人干了这个领域80%的工作。比如学术界,大部分最重要成果是少数科学家做出来的。

    有些围观群众以为,高水平工作要使“巧劲儿”,只要你干活聪明,就不用花这么长时间,对吗?错了。真正的高手就没有不聪明的。有什么工作诀窍要是好使,肯定所有人都会这么用。现在的共识是,想要成为高手,你的智商必须要达到120 —— 而只要达到120,再高的智商意义就不大了,剩下的就是比谁的身体好,谁能投入更多能量,谁有足够耐力坚持下来。

    ~气度

    发展一个“系统”,这是一个气度问题。

    试问有多少人能做到,没有节点式的职业规划,没有具体目标,不计回报,长时间地去发展这么一个系统。

    当然,首先你得有兴趣,你得能从这个系统本身获得乐趣 —— 可是有兴趣的人太多了。每个人都对某一方面的事情感兴趣,但是要真像亚当斯这样做下来,光有兴趣是不够的。发展一个系统,不但需要你做“好玩”的事儿,还需要你做很多“不好玩”的事儿。“兴趣”,是个被高估了的素质。

    “气度”,是个被忽略了的素质。不计较得失,心里有一件“大”事,我特别佩服有这样气度的人。

    ~Passion

    你可能会猜测这些人表现出的passion,是不是故意拿什么情怀忽悠粉丝 —— 我认为不是这样。真正要做大事没有使命感是不行的,正所谓“做人如果没有梦想,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关键在于,做大事总是有风险,有挫折,如果没有什么东西支撑你,每天斤斤计较利益得失,你就坚持不下来。

    所以人一定得找到的passion所在,用乔布斯的话说,就是“what makes your heart sing” —— 到底有什么东西,能点燃你内心的激情?

    演讲也好,做事也好,一定要有热情 —— 一种比你做的这件事本身更高的精神追求,这样别人才能相信你是真的在干,才能支持你愿意跟你一起干。

    ~Something……

    为了眼前这点事儿努力工作没啥意思,你得有一个更大更远的目的,你得找到一个 something bigger than yourself。为了家人和孩子也可以,这就是为什么有些结了婚的人工作表现更好。为了改变世界,当然好。

    我喜欢戴维·布鲁克斯在《通往品格之路》这本书里给的建议。布鲁克斯说的是“使命的召唤”。他这本书里说的全是真实的英雄。这些人中有好几个是本来过的浑浑噩噩不知道该干啥,突然遇到一些事情,感受到使命的召唤,从此为之奋斗终生。比如说有一个人,目睹纺织厂女工被大火烧死,内心极为震动,从此专门为妇女权利奔波。

    茨威格说“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还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使命就有这么重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通往品格之路(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ncv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