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最近在读一本书,《银行非标资产交易》,我希望借这本书对于我曾经的工作经历做一个小结。
我是2008年毕业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律师事务所担任助理。
毕业的时候,我也很迷茫,仿佛没有想好该做什么,就匆匆忙忙打包行李毕业了。
工作一年后就从律所离职了,深层次的原因是自己对于做律师没有坚定的意愿,直接的原因则是因为我要考司法考试,在请假的问题上与合伙人发生了冲突,我索性称病不去上班,后来的结果自然是通过了司法考试,丢掉了工作。
在那时候的自己看来,通过司法考试比律所的工作重要,丢了工作也值得。
很快,我就找了第二份工作,去了信托公司。
因为没有做律师的长远打算,所以去信托公司也属于误打误撞。
在信托公司工作初期,我觉得自己是很无知的,完全不知道信托是干什么的。肤浅地觉得这种小公司又没有什么名气,整天干的都是类似于拉皮条客的活,和银行的人去谈项目的时候觉得自己非常低贱,求着人家要合作,老板唯利是图,克扣奖金,没有归属感和安全感。政策多变,今天干了就不知道明天该干什么了,实在是太让人没有安全感。低廉的薪水,承诺的提成没有兑现,整天生活在焦虑中,无法安心工作,也觉得看不到未来,工作两年以后终于再次离开。
第三份工作选择了银行,放弃了其他的offer,主要还是对于安全感的渴求。在银行工作初期,依然做的是受政策影响非常大的业务板块,结构融资,还是今天干了就不知道明天该干什么。东干一点西干一点,整天研究这研究那,落地的又很少。业务都懂一点,但是细细想来,觉得懂的也不够深入和透彻。这样的工作内容让我非常烦恼,我又常常想逃离。我觉得长此以往,就会把自己变成一个什么都懂,却又什么都不懂的人。
按照我自己的预设,我希望自己在某一个领域能够有所积累,在这一领域成为专家,立足于自己的长处而有所创新。
那么我应该寻找一个什么领域,并将它作为我努力的方向呢?
目前我正在寻找。
《银行非标资产交易》这本书回顾了非标资产形成和发展的短暂历史,再回过头来看我曾经的工作经历,我只想说,那时候的自己缺乏市场意识和长远的眼光,无法判断自己所处的环境,不明白现有安排的意义,看不清未来。
那时候的我,只想踏实做一个法务,审审合同,看看文件。即使被推进了业务前端,我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错失了好的机遇。
如果站在今天,对曾经的自己说一番话,我会告诉自己,你正处在最好的行业最黄金的发展时期,你加入了未来最好的信托公司,你应该多看报纸新闻,多关注政策变化,多思考市场需求,尤其是多和银行以及同业的朋友聊天,遍地都是业务机会,大有可为,前途无量。
那时候的我看到的是公司太小,业务不规范,管理混乱,薪水太低,老板不守信抠门,这些眼前的、表面的、肤浅的东西。没有从更宏观的、更广阔的历史背景下来看待行业的发展机遇。我即便站在风口,也没有抓住机会让自己迅速成长。
如果我看不到工作的意义,又很容易被眼前现状的各种不满影响心情,就无法安心工作,就像一叶浮萍,不愿意扎根,总想着下一个去处。这是我性格中很大的一个弱点,就是不安份,根底浅,缺乏坚韧的精神,容易产生怀疑和否定的倾向。
反思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