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群体剥离——《绿皮书》观感

群体剥离——《绿皮书》观感

作者: 团团哦耶 | 来源:发表于2019-03-03 01:24 被阅读0次

    很久都没有碰到过的好电影,全程情节紧凑,吸引眼球。设定在冷战时代背景下,那个时代背景下的美国给了编剧很多的发挥空间。两位主人公,一名在底层生活的意大利人Tony,一名高高在上的黑人博士Shirley,谁是真的受歧视的“黑鬼”?

    为了养家,歧视黑人的Tony和Dr.Shirley一起踏上了为期两周的向南巡演之旅。当时的密西西比还没有解放,马丁路德金还没有向美国说出他的梦想。越向南,越隔离,Dr.Shirley 受邀参加巡演,却遇上了,钢琴里放垃圾,被白人殴打,拒绝同白人共用如厕设施,因为肤色被警察逮捕,等等。在我看来作者用旅行这个载体,将典型的歧视案例汇总在了一起(我暂时没有考证这些遭遇的真实性><)。

    影片里用了很多刻板印象去讨论群体歧视的话题,同一类人真的一样吗?

    Tony 和Shirley在车上进行了激烈的讨论。为什么对黑人对炸鸡,black,rap就那么敏感,认为这样的印象就是一种歧视?为什么觉得意大利人都喜欢吃披萨就不是一种歧视?这种情况在今天的黑人与白人之间仍然存在。拒绝被贴标签和归类,是因为压抑太久,奴役太久而带来的摆脱黑人群体的愿望?还是潜意识中的自卑和低人一等?Dr.Shirley拒绝KFC炸鸡,表示自己从来不吃油炸食品,而且认为没有餐具,用手不够干净。影片中没有用clean,用的是sanitary这样的高级词汇。从言行习惯上将自己和固有的黑人固有形象彻底剥离开来。影片后半段,在日落镇,警察因为Shirley的肤色拦下了车,起了争执。当警察说Tony是半个黑人时,Tony打了警察。每个人的生活中,是否也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时刻受人歧视?只是我们都忽视了,当碰到时,那种压抑住的委屈与不快就如Tony的拳头一样不受控制。返程时,又一位警察拦下了车,却只是善意的说了句你的胎破了,默默等他们换完胎才离开,对比之下,告诉我们,一类有共同特征的人,其实不一样。

    我们要合群吗?

    Shirley获得了好几个博士学位,拼命往上层社会拥挤,精心雕琢着用词、发音、语法,还教着Tony如何改变自己的言行,变得高雅,绅士,有礼貌。Shirley只弹斯坦威的钢琴,弹奏白人音乐,学习古典音乐,摆脱黑人口音,只为了往白人上层社会靠拢,给自己配上高高在上的椅子,装饰满屋奇珍异宝,只为了同白人上流社会合群,摆脱原有黑人群体。这是他的本我吗?这些是他想做的吗?在他和另外一个男人赤身裸体被捕后,他对Tony喊出:I am not black,I am not white I am not manly,so who am I?我们都是我们独特的自己,不应该刻意避开某个群体的所有特点;也不应该为了合群,刻意压抑自己的欲望和喜好。最后在orange bird,Shirley 弹着老旧的钢琴,站着弹着黑人音乐,和自己和解。

    Shirley无法完全摆脱黑人圈子,无法融入白人上流社会,是现实;其优雅,高贵,富有学识,是事实。每个人都该从固有的群体中剥离出来,认清真正的自己。I am not black,I am not white I am not manly,that's me.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群体剥离——《绿皮书》观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neuu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