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是高度凝缩的文本,当它落笔成文后,已然在最高分辨率的觉知水平下,完成了对自我情感的充分观照,如此,一个人便能在把握了哪些人是真正聆听者的波段上充分表达,又在波段以外让它无法被轻易解码。
当一个人需要借助隐喻和象征表达什么时,其背后总是隐含着诉诸情感的冲动,无论快乐还是忧思,更多是惆怅,怀念,悲愤。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讲,无法分享的情绪会导致解离的痛苦,我们总是害怕把内心那些或脆弱或激烈的情绪暴露出来后,得到一种同样直白的误解或批判,很多人不愿意分享也是这个原因。
最近读一些古诗词,了解了一些创作者的生平,看到了那些鲜活伫立着的人,或含蓄或酣畅,或婉约或雄浑,它总是携带着言说者的全部。我想每个时代的人都有解决其情绪困扰的方式,人总是需要抒发一些什么的,借物喻情就是一种安全的分享,它至少创造了一个指向外部世界的通道,它试着把所有的经验都整合进语言的范畴。
我最近突然喜欢上了去读这些文本,也能以更高的分辨率去感受它们,在那偶尔共鸣的频率背后,试着去追溯那个遥远时空里,因为经历了什么,而试着表达什么的人,那是一种奇特的经验,你会发现三言两语背后,是另一个深切感受世界的生命,这何尝不是一种相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