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惠偏误:互惠的基本含义是“我帮你,你帮我”,例如供应商给潜在客户送礼请吃饭,客户接受后就会陷入被动。这是一种出色的生存策略,也是风险管理。但如果客户在接受利益后拒绝帮助则可能陷入报复及反报复的恶性循环中。因此从最开始就拒绝这是明智的做法。
确认偏误:确认偏误是所有思维错误之父,我们过滤掉与我们的现有观点相矛盾的新信息,尽管事实不会因为被忽视而消失。现在的互联网很智能,头条新闻推送的都是我们默认感兴趣的内容,因此我们很容易找到志同道合者,也使得相反意见不会出现在我们屏幕上,这更加深了确认偏误。强迫自己换位思考,积极寻找矛盾点。
权威偏误:面对权威我们会将独立思考调低一级,社会总是乐于跟从权威,但权威并不代表正确,你对权威的批判性越强,你就越自由,就越相信自己有更多的能力。
对比效应:当我们同时面对某种难看、便宜、小的东西时,我们就会判断出另一种东西更漂亮、更贵、更大。我们很难做出绝对的判断。所以第一次约会不要带比你好看的朋友去,男人会因此发现不到你的真实魅力,反之,带上两个比你难看的朋友去会更好,哈哈哈。
现成偏误:即我们依据现成的例子来想象世界。壮观、华丽或大声的一切,我们都高估了它们出现的频率。而无声、无形的一切,我们都低估了它们出现的概率。我们的大脑是剧本式思维的,而不是量化思维的。应对办法,请与跟你想法不同的人合作,跟那些与你拥有截然不同经验的人合作。因为你独自战胜不了现成偏误。
“在好转之前会先恶化”的陷阱,使用这个花招大大有利于一个对专业一窍不通或对事情没有把握的专业人员,因为不管结果怎样,他总会是对的。措施是否有效,紧盯可以明确且可以检测的里程碑。
故事偏误:我们喜欢听故事,不喜欢听抽象事实。讲述一则故事的广告,比理性地罗列产品优点的广告效果更好。从自传到世界大事,我们将一切炮制成有“意义”的故事,这会扭曲真相,影响我们决定的质量,最典型的莫过于官媒每次在重大事件后就开始报道恶心的感人故事,忽略了重点应该是追究原因问责。
事后诸葛亮偏误:即事后回顾时一切都显得是可以理解的、不可避免的。就像现在川普当选,网上也出现了分析他当选是必然的文章。这种思维让我们相信自己是很好的预言家,导致我们傲慢,以及做出错误的决定。阅读历史,不是事后的、成熟的理论,而是那个时代的日记、剪报、备忘录。这会让你更好地感觉到世界的不可预见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