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一位书法朋友交流,她把自己总结的临帖三字经“读,临,悟”说给我听。
读,就是多看字帖,多看大家视频,看字的间架结构,看字的笔画变化。
临,就是多写多练,熟能生巧,让技艺更精进。多临古代书法家的字帖,越往前越好。
悟,就是多动脑,找规律,找法则。
“那你根据我的水平,麻烦指点一下吧,该从哪些字帖、哪些朝代开始临起呢?”我请教朋友。
“建议你临,大篆散氏盘、隶书鲜于璜、行书圣教序、草书书谱、楷书钟繇、宣示表等。有了基础,以两种字体为主,其它三种字体为辅,五体字同时临写。”朋友说得很详细,让我很感动。
“嗯嗯,好的,我不急不躁,慢慢修炼,不灰心,不气馁,不攀比,不自卑,不炫耀,不急于求成,也不哗众取宠。反正余生与书法为伴,急什么呢?享受的是过程,欲速则不达。”为了修身养性,要练就是一辈子。
看了我的隶书作品后,朋友直言不讳:“燕尾的顿笔地方都是弧形,收笔有点单调,应该有方有圆。”并且还找了几个字示范说明。
![](https://img.haomeiwen.com/i2954847/aa1571fb4931f4b8.jpg)
并说:“在一副作品中,要让它啥收笔也有,啥姿态也有。姿势、姿态多了,才有味道,才叫书法艺术。否则老是一个姿势,那就是规范隶书。”
“还有起笔,我知道也该有所不同,区别开,比如逆入(即逆锋)、切入,顺入(即尖入),几种起笔方法交替用,但是写的时候总不去讲究。主要还是平时的书写习惯问题,还是临帖少,字帖味道不浓。以后我认真临帖,多临几遍,临的时候多思考。”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有时候明知道就是改不掉。
“对,不管临哪个帖,都要仔细看横、竖、撇、捺、点,它的起笔有几种变化,中间段和收笔都有几种变化。功夫,时间,钻研都需要进一步跟进。啥都需要个过程,更何况是书法艺术?既然爱上了,就是一辈子,这就是对爱好的执着。”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朋友的话像一束光,为迷惘的我照亮了学习的方向。
(2022.04.04)
![](https://img.haomeiwen.com/i2954847/74330f1266333e3a.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2954847/8da6c3180efe6308.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