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社会动物,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最基本、最关键的是沟通。也可以说,沟通是人最基本的需求。无论在哪个时代,社交永远是人类社会最主要的活动。
大到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商务往来,小到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私交,这些都是社交的不同形式的存在。这些不同形式的社交,本质都是沟通。
就像我现在写这篇文章,也是在跟你沟通,只不过是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沟通,不是面对面的即时沟通。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良好的沟通是一切社交活动的基础。于是,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研究用什么方法进行沟通,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比如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了一种沟通方式,依照它来谈话和聆听,能使人们情意相通,和谐相处,这就是“非暴力沟通”(Nonviolent Communication)。为此,他于2009年出版了《非暴力沟通》,这本书豆瓣评分8.4分,很畅销。
马歇尔·卢森堡博士发现,大多数人的沟通实际上都是暴力沟通,人们在进行沟通的时候,容易陷入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和强人所难的误区,之所以会这么做,是因为人们在底层出发点上,认为他人性本恶,而不是认为他人性本善。
故而,马歇尔·卢森堡博士认为应该按照观察、感受、需要和请求这4个步骤分解每一次的沟通,按照这么一个套路程序思考下来,会让你和他人的关系变得互相尊重、更加平等。
《非暴力沟通》中举个了简单的例子来说明:我交给你一份非常重要的商业机密文件,千叮咛万嘱咐地告诉你一定要保管好,结果呢?你刚答应完,扭头就把文件放在公共会议室,出去吃饭去了。等你回来,我可能会非常生气地说:“哎,我给你的这么重要的文件,你怎么就随便放在公共会议室啊?”注意了,这句话是责备别人的,是一种明显的暴力行为。那接下来,让我用非暴力沟通的思维逻辑再来表达一次。
非暴力沟通的第一个要素是观察,所以我首先观察到的是,你把机密文件放在了公共会议室里;第二个要素是感受,我的感受是什么呢?肯定是觉得首先这么放文件很不安全,其次我会感到很失望,因为我已经嘱咐过你要好好地保管文件,你也答应过我了,可你却没有放心上;第三个要素“需要”和第四个要素“请求”,指的是我先分辨出我需要什么,然后再向你提出请求。
这样一套思考程序下来,用非暴力沟通语言完整表达的话,就是“我看见刚才给你的重要文件没收起来,放在公共会议室了,这个我就担心不太安全,会议室里人来人往的,让客户看见就不好了。这么重要的文件既然交给你了,以后还是请你注意妥善保存。”这就是非暴力沟通的语言表达方式。如果你熟悉了这样的语言结构,你和别人的关系会变得互相尊重、更加平等。不管是和人说话也好,反思自己也好,你都可以用这四个要素来检查自己的思维,看看你的思维是出于积极的价值取向,还是消极的价值取向。不断进行非暴力沟通的修行以后,你会发现,你对这个世界会有了一种性本善的信仰,这种信仰会让你避免暴力,生活在更加有爱的环境中。
非暴力沟通是非常好的沟通方法,很多人都从中受益匪浅,感觉的有一种很好用的方法,放之四海而皆准,确实很不错。
然而,我们再深入下去一下,就会发现,刚才的例子中,观察、感受、需要、请求,都能比较好地被想到、认识到、表达出来,只要具备较好的素质基础的人,都能做到。也就是说,这种沟通,实际上是比较简单的沟通。
现实世界中,往往很多沟通却非常难。那到底难在哪里呢?难就难在你搞不清楚要沟通的内容。
很多时候,经常会有些感受是,总觉得事情不对劲,但是就是不知道哪里不对劲。
这是为什么呢?
最根本的原因是不知道到底要沟通什么,即使你知道先表达出你观察到的现象,然后再谈谈你的感受,之后说明你的需要,最后提出你的请求,知道按照这样的流程走下去,对方会比较容易接受,能达到比较好的效果。
问题来了:
你到底要表达你观察到的什么现象才最合适?
你自己的感受是什么,而且这个感受是不是你想要让对方知道,并且能让对方产生同理心?
你知不知道你真正的需要是什么,而且这种需要是对方应该满足,而且还能满足你的?
你提出的请求是不是符合你的意图,遵循了你的初心,而且还是对方应该做到且能做到的?
把这些事情想透了,表达清楚了,对方听懂了,最后采纳了,才是真正的有效沟通。
当然这种沟通能力,绝对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就能锻炼的,只有在不断的“认知-->实践-->反馈-->认知”循环中慢慢积累,方能悟出适合自己的那一套。
沟通方法可以从他人身上学,沟通内容只有靠自己慢慢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