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成都三益公今昔叹

成都三益公今昔叹

作者: 子涵精灵 | 来源:发表于2021-03-03 15:14 被阅读0次

        今春与父母到成都省亲,闲逛春熙路寻找太古里,突然听到震耳欲聋的川剧音乐和敲大鼓的声音,循声望去,"三益公"几个苍劲有力的石刻大字、一栋很有历史时代感的建筑、一条栩栩如生的石龙和不断喷涌而出的雾气顿时吸引了我们,情不自禁的跟随人流来到石门前,父亲上下左右端详了良久对我说:"我们进去看看吧!"

行人争相拍照 三益公近景

      穿过雾气腾腾的洞口,我怀着好奇的心情进入洞内,迎面而来的是一串串木质许愿牌,红彤彤挂满整个通道,伴随着川剧大鼓"咚咚"的声响,衬托出一片热闹的景象。再往里走,映入眼帘的竟然全是货架,货架上摆放着各种四川土特产,与外面看到的截然不同,地方也不大,没几个人在买东西,心中马上有了落差,顿时明白门口的种种全是吸引行人进入购物的一个噱头,那种感觉让人哭笑不得。

行人拍照留影

        既来之,则安之,看着店家那么热情的招呼客人介绍着产品,还说可以包邮寄到家,我就在里面挑选了一些东西,付钱后从出口绕了出来,出口处俨然又是一个大超市,各种金银玉佩,旅游纪念品琳琅满目,让人目不暇接。洞口外父亲已在那儿等我,他仍然还在凝视着这栋古老的建筑,见我出来便对我说,在他的童年记忆中"三益公"原名"三义公",是纪念三国中刘、关、张的祠庙,随着历史的推移后来成了老成都达官贵人看戏耍乐的地方,有名的川剧、变脸、杂耍等四川民间艺术都集中在这儿,平民百姓仅仅只能从门口路过看几眼而已,没想到现在变成了这样子,实在令人扼腕叹息呀!

        我怀着一种重寻历史记忆的心情上网查寻有关"三益公"的资料,于是找到了这么一篇文章,如下:

春熙路艺术石墙

        在成都第一街春熙路北段,有一条不到一百米的巷子,记不得其街名,只知老成都人都叫它"三益公"。

        每当我走过春熙路,都会在三益公那条巷子驻足观望,因为在那里有太多难忘的往事。今夏返蓉去春熙路,我又在那里驻足时,一个惊喜扑面而来:三益公,这块昔日成都的一张名片,终于有出头之日了!那金光闪闪铭牌、龙腾虎跃的雕塑,以及金碧辉煌的川剧人物浮雕,让我激动不已。受好奇心驱使,我快步走近,想看看这个新打造的三益公。

门头

        这些年成都打造不少旅游景点,如宽窄巷子、锦里、太古里等,都很成功。这三益公会打造成什么样呢?或许再现当初老成都心目中的川剧窝子?走进去看看,果然,里面金碧辉煌、珠光宝气,并有到三益公看川剧变脸的广告。但我逛遍里面所有的店铺,没有发现舞台,里面竟全是珠宝店!店铺虽然冷冷清清,却富丽堂皇!

内景 进门挂满的许愿牌

        老成都人都知道三益公,年轻人或对这个名字感到疑惑不解。但老一辈人都知道,成都有“锦江剧场”、“三益公”两大戏院、两个戏窝子。三益公以前是川剧名角聚集演出的地方。老人们摆川剧龙门阵,无不提到三益公。据说,这“三益公”原来叫“三义宫”,是纪念三国刘、关、张结义的祠庙。大约在民国二十年代,由一些有钱人集资承租并对陈旧公馆改建,成为当时老成都唯一一个戏院带游乐场所的地方。戏院内设有餐厅、茶园、理发、浴室等服务项目,同时还办有以团代训的川剧科班,招收少男少女从师学艺。就这样,三义宫就演变成三益公,可能是有益于公众之意。于是,三益公成为老成都有名的川剧窝子,是川剧名家聚集唱戏的地方。解放前那些川剧名家,没有不在三益公唱戏的。据老戏迷回忆,当年那里大戏连台,折子戏特精,最轰动的大幕戏是《白蛇传》,人们最早欣赏到川剧《白蛇传》的变脸吐火,扯符吊打,就在三益公。

        解放后不知哪一年,三益公变成了“新闻电影院”,于是三益公的名字在相当一段时间消失了,但戏台还保留着。放下银幕可以放电影,收起银幕现大舞台,可以演戏。因此常有川剧、歌舞及曲艺演出。笔者在文革前在那里看过电影、川剧、及省歌舞团、省曲艺团的演出,印象颇深。在文革中,那里还演出过现代川剧《红灯记》。文革及文革前的三益公,可以说虽无其名,而有其实。

川剧人物及大鼓

        文革后的八十年代初,那个剧院还在,也演出电影及歌舞,有时也有川剧演出。据本文原创作者回忆,他印象最深的是,资阳川剧团曾受邀在那里演出好几天传统戏。作为川剧资阳河发祥地的资阳川剧团,可能是第一次到成都演出;他们演出了好几个大幕川剧,最精彩的大幕戏是《虎狼意》,那是资阳川剧团上演几十年的保留剧目,一个非常好看的川剧,该剧以须生薛仲儒为主角,汇集小生、小丑、正旦、花脸,角色全,不仅唱腔优美,而且剧情引人入胜,至今记得。该剧还有剧中剧,兼具川剧悲喜剧特色。最精彩的一场戏是“三上吊”:薛仲儒走投无路之时,三次上吊,却三次被旅店老板张开泰救下,是一场典型的生丑结合的悲喜剧。其中丑角张开泰出场念白道:“生意打拥堂,一锅豆腐卖三场!”听后让人忍俊不禁,几十年后记忆犹新。这里的“三场”,指六天或九天。旧时四川乡镇隔一天或两天“逢场”,一锅豆腐卖三场,可见生意之“秋”!可惜资阳川剧团在流行音乐及影视冲击中垮了,这大幕戏没能保留下来,省内其它川剧团从未演过,可惜!当年在三益公演出此戏时,原资阳川剧团团长,著名小生朱俊臣是主演之一。朱老先生如今尚键在,已年过九十,可能他是川剧资阳河流派健在最老资格的川剧艺人。今年看到有关采访朱俊成老先生的文章,方知他是川剧变脸大师彭登怀的老师。笔者希望有心人能拜访朱老先生,将资阳河的《虎狼意》等经典川剧传承下来。

三益公简介

        到上世纪九十年代,三益公的剧场,即原新闻电影院在不知不觉之中消失,那里成为成都名小吃“钟水饺总店”,也曾热闹一时。后来火锅、烧烤、汉堡涌入,那条巷子也变成一条不伦不类的好吃街。在那里看不成电影、看不成戏了,但钟水饺是要去光顾的。但觉得那店虽然庞大,却有点脏乱差,不想再回头。谁知几年后,这钟水饺总店也销声匿迹了!于是在一阵开发“三益公”广告之后,今年去看,竟然是借三益公的牌子做生意。牌子立起来了,传统文化却丢了,那还是三益公吗?真令人哭笑不得!

周围街景 不远处就是锦华馆

    从以上文字中略微了解到了点相关"三益公"的历史,我与笔者感同深受,下面仍然引用这位老师的诗句作为本篇的结尾吧!

"昔日三益公,曾为川剧狂。

高昆胡弹灯,名优竟登场。

流行袭传统,戏剧难张扬。

不闻锣鼓声,只见珠宝行。

招牌虽光彩,游客不上当。

商业弃文化,萧条难收场!"

                                    2021年3月3日成都

相关文章

  • 成都三益公今昔叹

    今春与父母到成都省亲,闲逛春熙路寻找太古里,突然听到震耳欲聋的川剧音乐和敲大鼓的声音,循声望去,"三益公"...

  • 2019-02-27百年“三益公”的民国轶事

    百年“三益公”的民国轶事 作者:蒋蓝 “三益公”并非成都才有,外地也有。 但外地的“三益公”社团,主要是一些购买棺...

  • 叹今昔

    十年一觉西藏梦, 今日惊醒泪潸然。 有幸当前身体健, 又兼幼女在旁边。

  • 叹过往,忆今昔

    ——秋日 愿你三冬暖。 愿你粥可温,立黄昏。 往后余生,都是你, 春夏秋冬,都是你 今天,明天,也是你...

  • 廊坊探米

    艳阳晴空向东照,荏苒时光撩人烦 叹怀燕京翻天变,青葱年少寻友伴 百年树人今昔难,公器损毁待人还 前路坎坷谁人管,踏...

  • 追忆往昔

    又见花香满园, 且回不到从前; 叹今昔似何年, 匆匆那年爱恋!

  • 忆往昔,谈(叹)今昔。

    闲来无事,翻了翻自己从头到尾的空间,空间记录是从2012年1月开始的。 像是又回到了几年之前,还是那个天真无邪没心...

  • 叹,今昔,中国之强盛!

    泱泱,我华夏,传承五千载,文明遍布全国,而就在70年前,中国是被列强随意的践踏蹂躏的,而如今我华夏,早已变得随时...

  • 一七令·想你

    你。 往世,今生。 如春风,如秋雨。 思念婉转,情意悠扬。 与你叹往事,与你谈今昔。 只愿三生三世,都要与你相依。...

  • "十月,成都印象"

    三益公,成立于1936年9月16日,含有戏园、茶园、中西餐室、国货商店等,是成都当时设备最齐全的娱乐场所。著名演员...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成都三益公今昔叹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yniqq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