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写了关于“内卷化”的内容,谈及当代年轻人“被竞争”的压力与焦虑。如果说“内卷化”是新时代职场、社会生存的瓶颈,那么突破这个瓶颈的关键就在于“走出舒适圈”,让自己成为“内卷化”战争中的幸存者,如果能成为胜利者,那自然人人都喜闻乐见。可若人人都是“人上人”,那这个世界也许会变成没有天花板的空中楼阁。
托尔金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一个人如果刻意逃避他所惧怕的东西,到头来会发现自己只是抄了条近路去见它。”言下之意就是,越是害怕做什么,如果永远都不去挑战,不去打破内心的畏惧感,只会更快地被打败。
今天,我深切地感受到了这种挫败感。事情要从今天参加的一场金融服务竞赛说起,这是我第一次参加这样的比赛,可以说是什么准备也没有就直接上了,签到,抽题,抽签,3.5小时做完演讲ppt,10分钟演讲,一气呵成。而且,因为我“手气”实在“太好”,抽签抽到了1号,所以,ppt一做完,连演讲稿都没有就直接冲上台开始叭叭了整整十分钟。
下台后,我发现我一点都不紧张,也许是原本就不在意这场比赛的输赢,也许是第一个上场还没来得及紧张就结束了。
正当我恍恍惚惚时,后面的选手着实让我自惭形秽,台风稳当,普通话流利顺畅,观点输出如行云流水,最值得佩服的是,有一位选手开场和收尾声情并茂,且令人挪不开眼睛。
实事求是地讲,我在这场比赛中勉强算合格,但在身经百战的对手面前,确实相形见绌了。我很庆幸,我是第一个上场,既避免了ppt内容重复和观点雷同的尴尬,也没有感受到等候上场前来自强大对手碾压的紧迫感。
我终于正视了自己一直以来都承认但“死不悔改”的缺陷和短板:一是文本能力可圈可点,但演讲和表达能力太弱,以往我总是在自己擅长的领域画地为牢,擅长文本和后台,就绝不做抛头露面的台前,擅长文字,就绝不接触语言和表达。所以,在这次比赛中,终于意识到,想要脱颖而出,补齐短板真的很重要。二是逻辑编排能力差强人意,但总是会不自觉地规避数据分析和深入分析,以至于到现在我做的ppt都像是大学课题研究和论文答辩,所以,这次比赛让我直面了自己在除了情绪和性格之外的两大短板。
我突然意识到,前段时间我还不屑于同事们削尖了脑袋往上窜的“进取心”,其实不是真的不在意,而是对于同事们的优秀和积极,我都是望尘莫及的,所以,追赶不上的时候,就不免有了“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乌龟”心态。
我很鄙视这样庸碌、浅薄和无能的自己,我很害怕自己流于平庸,但我就是这样一个平庸之辈。
所以啦,机会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走出舒适区,扬长补短,不要再当那个抱怨“没有机会”的人,也别再做那个“我不行,我不会,我不好”的胆小鬼~
要加油哦!每一个人都值得变优秀,变更优秀。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