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9223077/efa8d2fe8d17946b.png)
我本该更早写下这些话的。
本也许在一个冬夜落雪的夜晚,写下这样的一些文字,会更好。
我以为我不一定会写它,我也知道关于它,想说的一直都在,也许我只是,想等到我的语言可以更美,再去写,等我在某次再读之后,思绪更加清晰再去写,或者是,等待那么一个心灵和时空都寂静下来的时候,再去好好写。
我说的是一本书。源于和朋友谈到了看过的书,我又一次想起了它,想起我一直要为它写下一些故事。
遇到它的那一年,我读大二,一个学生时代里最悠畅放逸,最敢于无所事事,睡懒觉,读闲书的时间。
有次逛学校图书馆的文艺书部,经过墙角被管理员清理出来准备重排的一堆书籍,随便停下来看看之间,无意瞥见了绿色封皮的一本书,拿起来一看,被它书名中几个采自自然的字眼给吸引了下,再一看,“世界三大自然随笔之一”。
在那时,自然啊,随笔啊这些书讯,最能吸引到我了,还是一本号称世界经典的书,到底怎么个经典法,顺手便把它捋走回去看看。
这本书是按章节来的,每一章的开头都有几行摘引和一幅配图。我不记得这本书我当时读了多久,也不记得我初时开读和结束读后的心情,甚至在很久以后,也不再记得书中讲述的具体事物和文字。
但我却深深地记得,读这本书,让我经历了一种怎样的沉迷。
那是个什么样的季节,是晨间还是午后?
我只记得,我在课堂中看这本书的情形。室外的光线淡淡地照进阶梯教室的长排课桌,我和同学坐在一起“听课”,而我的视线锁住在课桌底下的书页上。老师在上面讲了什么我真的不知道,同学在身侧我也听不到她们的任何一点声音。我只低头,全神全心,读它的每一章,每一节,每一行摘引,每一幅插图,被作者的每一个文字吸引,被书中的每一个场景吸引。
我完完全全沉迷进书中的那个世界,我从里面林间木屋的草垛上感受到了阳光的温度,和某一页写的飞停在喂鸟器上的小动物一起发呆,也像书中所描绘的一块阳光下的石头那样,变得安静无比……在那些时刻,我随着书本,和作者一起生活在了那个冰雪的遥远世界,一个原始到纯粹,静旷到奇谧的生存环境,理解感受着一种最古老最简单,最自然最无为,却又处处隐隐透着最质朴最天然之诗意哲境的生活方式……
后来是什么时候,我把这本书读完还掉了。那个读书求量求速的年代,我再也没有重新借阅过它,在五彩斑斓的书籍世界中,也渐渐几乎把它忘记了。
然后直到即将毕业。大家都在践行着毕业生该要做的一些事。不经意盘点起自己的大学年代,是什么最让我难忘,最不舍,最想带走的。不知怎么我只想到了两样事物,一样是黄磊的一张CD,一样便是那么多时以前阅读过的,绿色封皮的,属于自然随笔的这本书。
而其时,我竟然连书名都给忘记了。我忘记了它的名号,忘记了它的内容,可我记得它的模样,记得它所呈现的那个世界,更深深记得当初阅读的那种感觉。
书海浩瀚,图书馆又几度“变迁”,它早被不知道放置到哪个角落了吧,对于一本连名字记忆都没有的书,我去哪里找到它。可是想要找回它的感觉突然变得强烈,我不想失去它,不想让它从我的世界里就此而过。
我用了多久的时间,在图书馆里寻找它。偌大的图书馆,密立的书架,掩挤的书籍,我一个个书室,一个个书架,一本本书地寻找,凭着一个绿色身影的记忆。就这样找到了最后一个书室,最后的几个书架,那已是一个杂书部。也知道自己这样的寻找很痴笨,觉得不大可能寻着它,以为再也没有它的线索,这样的一本书就要从我的生命中消失了。
当我带着几乎放弃的心理,慢慢走过最后的几排,至某个书架上,一个绿色封皮的身影隐然出现在我的眼帘,并且感觉好像。惊喜中取下一看,竟然真的就是那本书!那本被我尘封过也几乎被这里尘封掉的书,那本可能不会有多少人看过,因缘际会被我碰到而今被我念念不忘的书。我与它,终究是有缘的!
我不能带走它,我只是因为不小心的遗忘,必须要重新找到它。
曾经的邂逅和交融都不够,我想要真正知道它,记住它,带着它的完整记忆走向未来的日子。
那一刻,一个人静静地站在书堆前,手里翻开着这本书,摩挲着薄薄的书本和几乎发黄的书页,突然有种想哭的感觉。是为着这本书,为着我和它的缘分,还是为着青春年纪里的某份执着和不曾放弃?我站在那里,给我那时热爱的人发了一条短信:“我终于,找到了我和你说过的那本书。”他立即回了我这样的话:“你很执着,这样很好。”那时的他,或有因此而更爱我?我只知道,那一刻我爱我自己,爱自己的那颗珍重和追寻的心。
毕业后又过了多年的时间,开始会把喜欢的书慢慢买回来。于是想起了这本书,于是上当当,上卓越,上购书中心,上去过的一些书店,可是都没有。
他们没有这本书的存货,有的甚至连它的货号都没有,它几乎像当年一样,消失了,很难找到了。别的许多的书都可以没有,可以只是读过,可独独这一本,我想得到,放在身边,珍存,或者只是想起时候的翻阅。
我又一次开始像当年那样孜孜不弃地寻找,我相信在哪里,有一天我会找得到它。
有次,又在网络上浏览未果,终于让我想起毕业后又过了多年的时间,开始会把喜欢的书慢慢买回来。于是想起了这本书,于是上当当,上卓越,上购书中心,上去过的一些书店,可是都没有。他们没有这本书的存货,有的甚至连它的货号都没有,它几乎像当年一样,消失了,很难找到了。别的许多的书都可以没有,可以只是读过,可独独这一本,我想得到,放在身边,珍存,或者只是想起时候的翻阅。
有次,又在网络上浏览未果,终于让我想起,还有一个购书的地方:孔夫子旧书网。怀着期望上去一看,我的奇迹又一次出现,果然有人在出售这本书!
没有停留和犹豫,赶紧便跟其中的一个人邮购。书卖得还算便宜,品相也还保存得很好,拿到手里的时候,就是当年的那个版本,就是那个半旧不旧,绿封暗皮的模样。自此,它终于和我真正在一起了,如果可能,我将会永远带着它……
偶尔便拿它出来重读,随意翻阅,在一些清寂的夜晚,或一个人心里极静的时候。像当年那样,反复在心里朗读着书中这样的句子:
“什么都不做,当个无名小卒,那会是一种好生活。像阳光下一块石头那样安静。伐木,劈柴,生火取暖,将雪和冰融成水,这一切,生活的追求,事物的追求,都是无穷无尽的。”
而其实这么多年来,对于自然的态度,对于生活的态度,我早就被它深远地影响着。
书中那样一个冰雪遥远的世界,已成为生命曾经去达而将永远忆存的地方,那个世界,那些记忆,如同雪落冬夜里冰河之下的深流,淌行不息,寂缓而静永,晶莹且温暖。
以为几乎没人可以和我分享它,关于它的言述就像它在这个地方最后的版本,只能孤藏。有次,无意在豆瓣网看到了关于这本书的评论,寥寥几个人,每人短短一段话。而我看到他们这样说:
——“我永远记不住,我读过的那些书,都写了些什么,但是这样,并不妨碍我为这本书震撼、着迷和安静。”
——“10年后的今天,我得在这个世界忙碌。但无论多么烦乱,只要想到有这么一本书,回想到它讲述遥远地方的故事,就让我感到宁静,温馨,淡淡的但又抹不去的快乐。”
——“这是初中时图书馆里我最想据为己有的两本书之一。年轻时总是执着而且有精力的,骑着车子跑遍各大小书店问有没有这本书。我看到一本书,绿色的封面,尺寸略微狭长,内页的纸张比较坚韧而且有点偏黄,字体有些大,内容干净纯粹,遥远寂寥。它一直都在的。这么多年,它始终在那里。”
——“通常,好书总喜欢和别人分享;这本书却例外,只愿当作自己一个人的珍宝,当作自己跟作者之间最无拘无束、最心无旁骛的交流。”
——“一去10年(其间又经历无数,也看了更多更好的书),2010年回家看到了这本书,仍是感动,那种感觉已经很难用语言形容,有大致相同经历的人都懂的……”
看着这些评论,我眼眶微微湿润,却又轻轻地,会心一笑。原来,不是只有我一个人,有着关于这本书的独特记忆和经历。是的,经历过的人都懂,读过它的人都懂,也只有读进过它的人,才懂。
才懂。
如今,这样的一本书已经很少再版了,它在这个任何商品包括图书都繁杂拥挤的时代,看似已经被束之低阁了。
其实,读过它的人应该也不会太多吧。也好,这样的一本书,就让它和它里面的世界一样,好好地封存在属于它的原旷天地里,保留着它的那个世界的纯净和寂静。而能够阅读这本书,是需要缘分,也是需要心境的,就像那年那天,无意中我让它走进了我的生命,它让我走进了它的世界,就像那时,我们的内心拥有着特别的纯粹,特别的干净,能够真正读进它,懂得它。而不论如何,都不会影响我每次在想到诸如“你读过的最好的一本书”这样的问题的时候,第一个想到了它。
这本书,叫做《星.雪.火》,曾被誉为二十世纪最优美的自然文学。
可以带我们找到地球另一侧的光,为我们前行的道路照亮。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