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霍乱时期的爱情》,因为只看到三个主角的三角恋,所以认为主线很简单,结尾也简单。翻看其他书评,才知道书中描写了622种爱情,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被船长玩完抛弃的女性,都算是经历过爱情洗礼的人啊!这样说来就算是一厢情愿的单相思也算爱情吧,虽然我不是特别认同。》,因为只看到三个主角的三角恋,所以认为主线很简单,结尾也简单。翻看其他书评,才知道书中描写了622种爱情,我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些被船长玩完抛弃的女性,都算是经历过爱情洗礼的人啊!这样说来就算是一厢情愿的单相思也算爱情吧,虽然我不是特别认同。
爱情、友情、亲情,是人的主要三种情感,亲情是一脉相承,顺理成章;友情是臭味相投,互相欣赏,如果能经历岁月的洗礼,会更日久弥坚;唯有爱情,来无影去无踪,形式多样,有时是一见钟情,有时是日久生情,它与时间没有多大联系,或许这一秒爱着,下一秒说不爱就不爱了。它就像猫一样,有种若即若离的状态,没有标准,没有尺度,让人难以捉摸。从古到今只有两个人能把控它,一个是东方的月下老人,另一个是西方丘比特。虚无缥缈的“缘分”(可以说是薛定谔的缘分吗),让人为之疯狂,又欲罢不能。
爱情就是在寻找有共鸣的人,高度契合的例子——童话故事里的王子和公主,永远愉快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但事实证明“童话里都是骗人的”,因为一旦故事出了第二部,照样撕逼吵架,一地鸡毛,王子公主也不例外。相遇的两人啊,一旦一方没有回应,或是不在一个频率上,爱情有可能发展成婚姻,但更多的是翻开这一页,重新上路。
不知道是受什么影响,我们总是认为,爱情就该是两情相悦,牵手就是从生到死。出轨,纸婚,七年之痒……这些与爱情相关的词语,都带着一些悲观情绪,像是爱情的悼词。当爱情来的时候我们奋不顾身,当爱情不在时我们却拖拖拉拉,不愿放手,当然有些人是为了物质或是孩子不愿放手。
久闻罗密欧与朱丽叶的爱情,但最近才找来看了,然后发现,原来罗密欧在遇到朱丽叶之前,曾为一个不爱他的女人食不下咽,寝室难安,在遇到朱丽叶后,马上将之抛诸脑后,这最后搞到同年同月同日死,真是惊了天地泣了鬼神,所以啊,这是在告诉我们,第一,书还是要自己看,不然容易断章取义,第二,找对象这个事情,后面可能还有更好的😄(客套话,认真你就输了)。或许这世间是有这么一个人,和你很有共鸣,匹配度百分之百,可惜你们就是遇不到,这就是缘分的对立面“反缘分”。爱情归根结底,有胜于无,心甘情愿,自我取悦。
《罗密欧与朱丽叶(上海译文版)》【英】莎士比亚
再来谈谈小说,开场几章,主角几易,开始以为是医生,后来以为是摄影师,再后来才发现是医生的老婆和船长是主角,忘了船长是第几章出现的。在622种爱情里,为什会选择船长的爱情为主线,我猜想是因为他对女主的爱慕长达五十多年之久,可以做为时间标杆,这时间真是够长了,占据了人生最美好的时期(从少年到老年),足矣作为其他621种形式的标杆了。
还有一点还是震撼了我的三观,不从精神层面上说,跟女主比起来,船长的行为显然是不道德的,勾搭寡妇尚可理解,但诱骗有夫之妇,嫖宿幼女就有些说不过去了,他与女主以外的女人发生关系,都是以不负任何责任为前提的。虽然大团圆结局,但对船长的言行只能捂脸哭。自杀女孩只有十四岁,让我想到了《洛丽塔》,当听到女孩自杀的消息,船长还是选择成全自己的私心。或许这篇本小说旨在发挥记录功能,不发挥批判功能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