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深,把快10个月大的娃放在床上,盖上被子,关上灯,让他睡觉了。
他这个时候睡觉已经养成习惯,基本上放在床上,把灯光关小或者关上,不用安抚,不久他便会睡着。
每每把他放下,给他脱衣服,换睡衣,他都会笑得很开心,我想,这个环节他以为我是在逗他玩吧,对于这个环节,他也是非常的熟悉,我也确实会在给他脱换衣服的时候逗他玩,所以这个环节也总是很顺利。
把他放好,看着他安静的入睡,也是一件很舒心的事情,当他睡着之后的样子,做父母的,都会感觉这个时候孩子好可爱,好乖巧,很是让人疼爱。
其实看着孩子,感觉他吃了睡,睡了吃,开心时就笑,难过时就哭,非常的真实,他的高兴与否,完全能够感觉的到。
而现在反观自己,也是从这么小个成长到现在,难过或者开心,都不会那么容易的挂在脸上、行动上了,我们早已经从单一的个体进化到好几个不同的自己了。
不同的自己,去处理不同的事情,而不同的自己,有着不同的成长,这个人比较乐观,那么可能是这个人在乐观方面,有着更多的感触和成长,应对事情也会更乐观的去处理。
而反过来也是一样,如果这个人比较悲观,那么很可能是他在情绪这方面,善于用悲观的态度去处理事情,长期以往,这个人遇到事情就更擅长启动悲观机制。
不同的自己,就如同不同的条件反射,肌肉记忆,训练的越多,条件反射也就越快,当然,改变起来也就越困难。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方式更为自律,那么,他自律也就会越来越容易,而如果一个人的行为方式更为懒惰,那么,他想从懒惰中转变过来就会相对的比较困难。
如果想成为更好的自己,就是尽可能的多做有利于自己成长的事情,做的越多,也就越容易变得更好,如果想要转变,前期可能比较困难,随着时间与锻炼,会越来越容易的做到。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