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稀缺
稀缺产生的原因:你想要的东西别人也想要;人的需求在不断变化升级。
稀缺不可避免,选择就不可避免,区别对待就不可避免,歧视也就不可避免。
逆向歧视:为了消除歧视,却产生了新的歧视。大学招生对本省和直辖市的高中生分数要求比外省的要低,这是一种保护自省学生的政策,同时也是对外省同学的歧视。
之前看过一个关于自由和平等的观点,平等是要所有人都一致,自由是要发挥个体独立性,要人的平等就侵害了自由,要人的自由就侵害了平等。
而一定范围内的歧视是有利于社会的发展进步的,很多人在抱怨企业招生要985/211的限制,大意是普通学校的学生能力不一定比985学生弱,但问题是100个普通学生里达到标准的可能有10个,100个985学生达到标准的可能有50个,仅一个标准,提高了人事筛选人的效率。
如何歧视?1.资源稀缺就有歧视 2.谁有权进行歧视,谁来承担歧视的后果 3.知情权
歧视起源:偏好,信息不对称
凡歧视,必付出代价。当你不需要支付多少代价时,你会纵容歧视;当你要付出很高的代价,你会节制歧视。
这个和网络上很多键盘侠一样,每次看到网上因为一点小事各种谩骂侮辱之声,再回头看看现实,感慨还是现实生活好啊。可网络上的也都是真人说的真话啊。那是因为网络上说话几乎不用付出代价,可以随意发泄,而现实中你瞪人眼,没准都会干仗。
2.沉没成本VS边际成本
沉没成本:已经付出的成本,沉没成本不是成本。
边际成本:当前对未来的投资回报,还要投入多少才能得到预期回报,决定行为选项。
比如在旅行中,对一个需要额外付费的景点,或者纪念照片,大部分人都会抱着“来都来了”的想法,可真的值得去看吗?我在去云南洱海的罗荃半岛时,有个罗荃寺塔,一看就很小,门票10元,进去的人也说没的看,可还是进去了。这中间我花费的时间可以用来游览其他景点,但想着我都到山顶了,不能白来,这就是沉没成本,而我也为此付出了更多的时间和不必要的门票。
大学四年的专业我并不爱,但为了毕业证书我仍旧努力功课,顺利毕业。之后为了做喜欢的时候,我开始投入大量的精力时间努力,计划两年内做成。这两年内我的全部成本就是边际成本。不是看过去花了多少,而是看在花多少可以得到想要得。
宪法时刻:我们在关键时刻有什么样的选择,我们后来的一些选择,就取决于这个关键时刻的选择。都说人的一生会有7次重大机会,但很多时候我们并未意识到。最好的方式就是在每一个普通时刻权衡利弊,果断放弃还是耐心等待,蓄势待发,等到宪法时刻做出正确抉择。
把每一天当做最后一天来对待,你会如何做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