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各类感觉的全面提升,似乎是通往所谓高阶段的感觉论
虚无——真实——梦幻,年轻的青春身体——内心的真实感
“农村包围城市”(从内武装外)“从城市开始革命”(从中心包围外圈)(从外到里感官世界,由内而外发散四围)
社会工作&娱乐人群分类:
1.好多大人和小孩,都变成了手机人,娱乐性太高重复性也
2.从古至今代的衣食住行生活哲学,看古人料想今人,试问
(游戏,app,直播,5G)技术,娱乐,奇观,圈子,爱好
兴趣变多且“稀碎”,情绪管理和现实生活贴紧但缺整体感,网络虚拟环境变得愈正向和碎裂不全,满目皆是美好和废话
评论不觉/粉丝经济~~直播经济/泛娱乐时代(追番看漫打游戏,催更聊剧看评论)弹幕文化加剧了泛娱乐的渗透感。
与其解构,不如结构;意义、直觉消解,有反抗,思想出轨
一半信其虚构之上的真实,一半相绝在现实之下的不假Love
衣食住行的打底收入,娱乐占比的收入支出,本意不在此物
感觉面对面的交谈似乎很难(信息即刻到达—交织粘度增加—文字恋爱骤聚—
更多的是一种协调,一种结构,一种线面结合,形色结合的美感
信息节食/单向度的人/消费社会/景观社会/娱乐至死/反对阐释/三体/龙族/堂吉诃德/丘特切夫/有闲阶级/资本论/人间失格
冥想/一小时阅读~垫底/现实以上平行主义/诗是革命,革平庸的重复,还是一剂激动人心难以平复的浪漫幻想曲,诗命/
那小说就是消磨时间的产物,不过是消遣这无聊死了无趣的社会和人,另一个世界的人和事,想想就激动啊幸福啊兴奋
内心冲突的自我矛盾所产生的戏剧般宿命,是否和现实中赤裸裸的感觉,形成时空交错的游离感吗?不知道,但痛苦是一定的。因为我早已知道城市的人和人的社会,不可能让独立的个体真正满意。有人但有温暖,可惜孤独相随,思想固流
我觉得我不喜拍照,是因为好像不太愿意和人呆在一起。更深原因是,我感觉在镜头面前不自在,非常想逃离。为什么?因为我不会伪装的笑,甚至是不伪装的笑都很难在镜头面前表现自己。说白了,我自己的内心世界不需要向外展露,我自己知道这就够了。我好像更想要那种绵延的持久的心灵悸动,而非一瞬间的拍照定格,虽然也很好也很值得纪念日子。不过我是真的需要仪式感和庄重感来感受生命啊。
二次元的感觉和现实生活中的感觉,那是摆脱现实的现实所达到的另一个世界;而现实世界和文学世界直接有关系甚至是互相影响,文学文字所带来的精神愉悦是与生命中的爱如初一辙。
网友评论